一同学最近跟我聊天,说他特别累。我以为是他公司最近业务忙,他说不是。转而问我,你说我们公司最近业务也一般,而且有四五个人干活,但我怎么感觉比以前还累呢!
我这个同学,在开这个公司之前,他是做小生意的。所有的业务一个人打理,自己又是老板又是司机。几个月之前,他实在忙不过来,就注册了成为一家小公司,然后招了现在四五个人。按理说应该更轻松了呀,怎么反而会更累?
后来约个时间,我们聚了下,才发现,他无数的报怨中,彻彻底底按着“个体户思维”模式在经营新公司。个体户到小公司,虽然不是规模翻了好多倍,但经营起来,应该有质的变化。那么,从个体户到小公司,该怎么去经营管理?
本文讲述以下几个方面:经营观念转变;制度建立、完善;招聘员工、培训员工;形成公司文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转变经营观念
个体户主做事亲历亲为。公司虽小,也划分出了具体的职能,需要每个员工在其位谋其事。
很多个体户都是一个在经营,从进货入库,销售出库,财务管理,规划发展等经常是一个人经手负责。也有个体户是夫妻店、姐妹店、朋友店等,有一两个帮手,或是亲戚关系,熟人朋友,或师徒关系。整个店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包括对“店员”的工资也是简单粗暴的底薪加提成,更甚一点的直接每个月固定多少钱。
当然大部分情况下,个体户是没有工资支出的。老板赚的都是自己付出的劳动力,家人付出的劳动力。个体户老板的观点就是:不请人,不用开工资。请自己人,同样不用开工资。
个体户老板讲究“人治”,一人独揽一店大权。所以很多夫妻店、姐妹店、朋友店,会出现愉快合作,最后闹得不欢而散。一切只因经营观念的问题,很多店铺虽然并未注册成公司,但营业额、员工人数已经到达小公司规模,这时再按着个体户的经营思路,必然会阻碍店铺的持续发展。
变“人治”为“制度”,建立、完善制度,让个体户思维转化为公司思维。
个体户思维必须发生质变,才能实现规范化的管理。怎么发生经营思维的“质变”?迈出第一步:建立制度。
我还记得上小学时候,老师带我们一起背《小学生守则》。“热爱集体,热爱劳动”(90年代的小学生守则和现在不同),这是我的人生第一次正式地学习制度,以至于其中的条款会影响我一生,可见制度的力量。同样,小公司也需要这种力量。
建立基本制度。不论是只有两三个员工,还是十多二十个人的团队,建立基本制度是公司正常运转的保障。公司基本制度包含着公司的发展理念、团队文化、公司精神、日常考勤、奖惩赏罚等。没有基本制度,日常行为无所依凭,各自为据,一盘散沙。
建立薪酬制度。记得以前在一家保险公司上班的时候,每个月发工资都会有工资条,各项目多达二十多条。有一个同学在另一家公司上班,他们不发工资条,而且是领现金。但是我俩工资差不多,当时年轻我的,还鄙视我们公司“多此一举”。有一次他酒后对我说,总觉得自己的工资拿得不踏实。我打趣问他,是不是你干活少了,心里有鬼?他说他不知道这个工资的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有两次他还去找老板核对,结果核对一个小时也没弄个明白。我才明白“工资条”意义重大,工资条是薪酬制度的延伸和可视结果。
建立人事制度,保障团队规范,时刻具有战斗力。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稍微有点规模的公司,不会因为一两个员工的突然离职,影响公司正常运转。
财务制度很多规模小的公司用不上,甚至没有设置独立的财务部门。大多是聘请兼职会计,所以经常遇到一个会计拿多份工资,很是吃香。
招聘员工、培训员工,以至形成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独特的公司文化。
太多小公司的负责人(老板)抱怨:招不到人,更是留不住人。这确实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身边的朋友遇到的多,我自己也遇到过。大多数时候,作为小公司负责人(老板),是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在招人。
在几个年轻人聚集的地方,经常会听到这种言论:谁谁谁,那个老板人不错哦!他家的工资还高,又比较轻松。听说有个朋友准备去他那里上班。
实际情况也确是这样,老板爽快大方,也吸引新人。可这毕竟是“山大王”的江湖气质,非长远发展之计。历史发展就证明,“土皇帝”思维的专制模式必然被科学民主高效的制度所淘汰。
很多老板,在公司成立之初,想一两句口号,其实这两句口号就是公司文化的雏形。如果口号形成文字,融入制度,会成为公司文化的核心,对于公司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惜的是,大多数公司老板只是在公司成立初期凭一时激情,即兴发挥。或者根本没有想过打造公司文化,更没有通过建立制度去推行落实。
员工培训,就是对公司文化的一种落实。
在个体户老板的想法里,根本没有“员工培训”这个概念。既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发展,我们在已经建立公司制度的基本上,就把员工培训纳入日程。员工培训得当,会形成该公司独有的文化烙印,经过一定时间的淘汰,能留下来的,就是以后公司发展的骨干。再注入公司的核心理念,在公司基本制度、薪酬制度、人事制度的规范下,一支具有战力斗力的队伍就逐渐养成。
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是做金融行业的,团队领导甚至都没有自己独立固定的办公室。跟他们竞争的还有另外两家公司。但我朋友的这个团队,注重员工培训。每周至少两次固定会议,多次临时会议;根据业绩奖惩分明;一年有多次新业务培训;各级负责人定期培训。给我印象就是他们公司会多培训多。在团队建设初期,很多新人不适应被淘汰,留下来的都适应发展起来,能力提高自然显示出了他们团队的高效率。
这样一支注重员工培训的团队,最终在同行的竞争中成为当地的佼佼者。同时这个团队彰显出独有的公司文化,直至形成一种气质,与种不同的气质成为这家公司不断吸引人才的标签。新的人才通过员工培训不断融入公司,人才、公司文化、员工培训,形成一个健康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