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一个写作体统,收获一套神兵利器

一、缘起

因为时间管理课程了解到叶武滨老师把印象笔记当做自己的资源库,把各类资料都统一在印象笔记中整理,无论是生活资料还是工作文件都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整理。因此虽然还没有学习到这一部分内容,但是因为开始坚持写作,所以开始自己摸索印象笔记的使用。

之后关注印象笔记的公众号,看到了欢喜老师的课程,就此发现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写作系统。

二、搭建写作系统

欢喜老师基于印象笔记建立的写作系统,运用笔记本组构建顺畅的创作流程,运用标签实现内容的分类整理,结合文章标题整理和搜索方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私人Google”。

STEP 1 梳理笔记本框架

原来的笔记本:

我从去年7月开始正式使用印象笔记,因为起名分类都是依着兴趣来的,半年已经攒了十几个笔记本组,用了一段时间后有几个问题非常突出:

1、使用困难。有些笔记本建立后都没怎么打开过;我的007写作笔记本使用最多(毕竟每周得强迫自己输出,不能时时积累,所以得“强迫”),其中有原始构思元素、主题选择及零碎记录的草稿、完整稿输出三个环节,所以我是在笔记本内使用标题来区分的,0打头为元素和待完成主题及草稿,1打头为开始创作的文章,完成后标注【已完成】,发布后标注为【已发送】。但随着文章越来越多,每次翻笔记都很麻烦,待选择的主题也因为并没有及时完成或者灵感有但内容得从无到有生成,很多就搁置了。

2、调取困难。文章标题编辑有时是“兴之所至”,之后根本不知道从何处找起;很多笔记本创建的时候,因为没有完善的整理体系(之前完全没有用过标签),收纳文章之后时间一长就忘记了,之后得一个个笔记本查找;有一个记录日常的笔记本,放在快捷方式里面,想起什么就点开记录,一段时间下来也是长长的一串,但是因为琐碎无主题,也并不会特意翻看,有时候有一种做无用功的感觉。

3、归类困难。印象笔记的默认笔记本里面存放了很多我零散创建的笔记,因为不知道怎么归类到笔记本体系中;有时候新建一个笔记,似乎就得配套的新造一个笔记本……

现在的笔记本:

总体思路采用了欢喜老师推荐的3步流程式架构。传统的电脑文件夹思维确实一下子转换不过来,制作笔记本框架的时候还纠结自己的一些资料似乎并不好分类,但是做完标签之后感受到了这种动态流程管理笔记、细化标签分类笔记的思维的好处,能明确将注意力专注于当下要做的事情上面,也能将日常接收的庞杂信息有条不紊地归类整理、随时调取。总体来说,已经基本解决了我之前使用中存在的三个问题。

STEP 2 建立标签体系

总体思路:

我的标签体系采用了事件大类划分的方法:学习、生活、工作。

在划分生活内容的时候,结合了时间管理课程中的八大关注(平衡人生的八个关注重点),家庭、事业、健康、休闲、学习、效能、财富、人际。

目前一些标签内容互相之间有交集重合,另外因标签体系是模仿参照欢喜老师建立的,有一些内容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结合自己的情况再迭代完善。

细节思考:

其中战略管理是我目前的岗位职能,与之相关的信息特别多,过去没有很好的意识和方法去整合管理,但通过标签体系梳理下来,发现一方面自己可以结合行业+战略管理两个维度标签,积累平时看到的信息;也可以收集各个维度的方法、工具、案例,形成自己的知识库。

另外还有在努力获得的专业认证,之前听到同事介绍用One Note整理笔记的方法,有了印象笔记这个强大的工具,我可以把章节思维导图、重要知识点卡片、错题本、知识点横向总结对比等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一个线上知识系统,一方面可以在听课后梳理、加深印象;一方面也可以设置提醒,利用碎片时间重复记忆,加深印象。平时用到也可以随用随取,还可以和行业、公司案例等等内容结合起来,不为了考试而考试。

收获:

这个标签体系给我的最大收获是有了一个清晰的知识信息整理架构,让我从过去粘贴文本保存成一个个Word文档、转发文章到收集软件等零碎收集方式,向系统的、方便整理和搜索调取的私人Google转变;也给了我一个系统化思维的方向和工具。

经过以上两个步骤,“图书馆”基本已经建成,运用“见感思行”知识卡片以及文章标签编辑方法,就可以把“书本资料”一件件加工处理,存放进去了。

三、联结知识的网

如果说标签体系建立了一个知识信息架构的话,那么见感思行就是一张可以伸缩的网,帮我采集、联结知识。

其实在加入007的时候就听说“见感思行”了,而且大家每次互相点评文章用的也是这个思路,但是看到欢喜和黑白两位老师的卡片,我发现这就是“工具好,也要看怎么用”。我过去在使用见感思行的时候,完全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并且把这个当成是一个能帮助我更层次丰富地看一篇文章的角度了,根本没有用出它的价值来。

写出第一张卡片后,发现其实可以算一篇简单的短文了(上周就用这个去提交了本周文章,20分钟不到,完成从编辑、排版到发布),同时联想到自己平时收集的感兴趣的话题,很多时候就是开一个标题,把已有的一些想法放进去等着到时候组织框架完成,但如果能把卡片建立起来,平时就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方面感兴趣的话题点思考维度能逐步丰满,积累多了之后还能从一个话题点就调用起过去积累的零散知识;另一方面这也非常有利于整合自己的知识架构,打开思维宽度。

还有一个对于我很有帮助的作用:我过去看到感兴趣的行业文章,觉得可以作为一个将来深入分析的课题,然后收集起来作为选题方向的思路,但往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现在我可以借助见感思行,把一个个选题从点到面地完善;感兴趣的公司也是,可以单独建立主题卡片,从多个角度来了解、来分析,或者从一个现象的聚焦发散到多点的思考,总之对于写案例、甚至思考分析问题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四、当下是起点

整个框架搭建出来之后,就进入到了“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阶段,如何结合自己的需要和情况真正把它用好用活,就看在使用中如何完善了。以后学习了时间管理二阶的内容后,可能还会结合新学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笔记框架。

当下是个起点,带着升级刷新的工具上路吧!


2020年3月6日 @印象笔记写作系统行动营

你可能感兴趣的:(搭建一个写作体统,收获一套神兵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