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做自己的Life Coach?

2017年的最后一个晚上,一颗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头顶的天空上,周围是一圈五彩的光晕。饱满的就像我的心情一样。

我对接下来的一年满怀憧憬和信心,更重要的是,我知道这和以往那些短暂发光的年初计划不同,而是可以长久坚持、具体操作的现实,是不可预知但可期待的未来。

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一直处在迷茫、失落,找不到位置和方向,找不到行动的力量,于是持续低落和更加迷茫的恶性循环中。

也问过自己很多问题,为什么找了这么久都找不到方向?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都没实现应有的积淀,也没有看到任何改变?为什么明明不喜欢这种状态,明明希望开始但就是无法行动?总之就是,为什么懂得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而现在,一切终于拨云见日。我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至今仍记得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他在一堂泛读课上说到,他还在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个话题也开始让我思考,我到底喜欢做什么?如果一直都找不到自己喜欢做的事该怎么办?

这种探索的出发点没错,但最要命的一点是,它很可能会带来焦虑感。尤其是当看到一些规划性很强、早早就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人,或是强调“35岁危机”、职业规划重要性这类的文章时,紧迫感就越发强烈。

这种思维方式也可能会让人陷入寻找和没有答案的无限循环中。而这一环中缺失的最重要内容其实是行动。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自问后,我逐渐意识到,种寻找其实是个假命题,单纯地在头脑中搜寻一个方向,很可能会一无所获。只有在行动中一步一步摸索,才能走出自己设置的迷宫。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担心,如果选错了方向,是不是所有的行动也会变得毫无意义或是事倍功半?但回头看一些之前的选择时,有没有发现,有时并不是一个选择决定了事件的成败,而是那些我们自身固有的、不变的能力和素质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另一个可能的问题时,我们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是不是因为对一切都只有三分钟热度?兴趣成为优势的条件是要进行大量的投入,投入会带来能力的提升,收获更大的心理满足感,由此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形成正循环。如果只是浅尝辄止,兴趣也很可能无法得到更深入的发展。


为什么学了这么多知识还是没有用?

“芝士”爆炸恐怕是这个时代一个显著的特点。我们被无处不在的“芝士”所覆盖,被看似充满营养的厚厚“芝士”所吸引,却陷入了被动吸收的尴尬状态,也被无处不在的知识焦虑所裹挟。

【主动选择】

如果计算一下,可能会发现刷朋友圈、看娱乐新闻和无目的地浏览文章,这些无意识的行动占据了你大量的业余时间。我们的大脑“主机”被这些碎片信息所占据,必然会影响运行速度和更多有效信息的储存。

改变这种状态的办法就是主动选择和过滤,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制定私人书单,选择学习课程,过滤公号和朋友圈。记得有人说过,看经典名著就像是在浏览名人大家们的朋友圈,不同的是,他们发布的内容更为精炼优质。

【内化吸收】

第二步是知识的内化,这是关键的一步。看到的知识如果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吸收,就无法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无法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的行动和改变。

记录、分类整理是必不可少的。就像琅琊榜中琅琊阁的机械化藏书阁,只有经过科学有效整理的知识,才能在需要的时候轻轻一按,就一键抵达,转化为可以在现实中运用的锦囊。否则就只是在合上书本后,得到表层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而已。

【实现输出】

如果说我意识到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知识需要输出。没有输出的知识就只是静静躺在kindle里的文字,而不是自己写就的文章或出版的书籍;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理论,而不是深刻入头脑和灵魂的行动准则。

从输入到输出,必然需要自己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也必然需要自己的深入思考,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知识与我们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碰撞、产生火花、构建新知,从而完成内化的过程。

这样做时,不妨用费曼技巧来提升效率:如果你能将自己学习和领悟的知识用简明生动的方式讲解给别人听,就说明你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为什么总是无法行动?

接下来就是最核心的问题了,也是我之前一直问自己的:怎么才能有行动力和执行力?怎么把内心潜在的动力充分挖掘出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效率手册笔记本是一个很好的标尺。翻开我前几年的本子,会发现大部分的页面都是空白的,年初的计划往往不能坚持到最后,我也曾经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只有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和没有执行力的人。

但翻开今年的本子,每一天都记录得满满当当,而且我第一次有了信心,发现了可以持续的力量。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与之前有了两点根本性的不同。

第一是不再犹豫不前,考虑到底有没有能力去做某件事,能不能做到;而是第一时间想该如何去做。第二就是只制定可操作、可实现的计划,并一定要将所有计划进行拆解,分解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然后从看起来比较简单的第一步开始,即刻执行。

比如,制定今年的计划时,我不再追求更全面或更高大上的宏大愿景,也不再写下愿望后就画上句号,而是挑选了目前感兴趣的几个方面,制定了中长期目标,然后再拆解为每月、每周的任务。现在每天晚上,我都会进行复盘,再写下第二天要重点完成的任务,这样第二天就可以直奔主题,而不会浪费大量时间。这个简单的变化就带来了计划完成率的巨大提升。

我写下了这样几段话:“每天早晨都带着满满的能量唤醒自己,每天都充满斗志而不是在惶然和蹉跎中度过,每天都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满足感中结束,再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行动力的信心入睡。这样的感觉真好。”

“执行力更多取决于细化的能力。空想、空下决心是无力的,只有细化可行的计划才会有生命力,才是有图纸的未来建筑。”

2018,我开始做自己的life coach, 其实这也是人生教练的意义所在:让自己去发现内心深处的答案,自己做自己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不做自己的Life Co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