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深处-《至爱梵高》影评

去年年底,万众瞩目的《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终于在影院与大家见面。125位画师,模仿梵高绘画的笔触以及绘画技法,耗时六年绘制出了65000副油画。作为全球第一部全手绘油画风格的电影,这种开创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无疑是影片最大的看点。梵·高曾在他的一封信中告诉弟弟提奥,“有些话我不知道怎么表达说,只有通过绘画表达”。导演怀着对梵高的热爱与崇敬,选择以他自己的方式来展现他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

 浓烈的笔触,明亮的色彩,梦幻般的透视...影片一开始,就以星夜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由于影片采用现今相对流行的真人拍摄,转至油画绘图,再由油画连贯成动画长片的制作流程。真人表现力的优势,在转至油画绘制的时候会有很大程度的削弱。而且,因为油画绘制过程的不一致性,会导致油画每一幅的画面笔触不可能完全一致,而这样每一幅都不完全一致的画面连贯起来,观众几乎可以察觉所有的笔触细微的变化。这样一个“小缺陷”,却恰巧可以让观众感觉到画笔笔触的流动感,感受涌动的暗河与熠熠的星光。 故事从多个人物的角度展开叙述,采取多角度,碎片化叙事的方式,凭借每个人的记忆拼凑出梵高的死亡过程,让观众从这个过程里去拼凑还原梵高离世前的内心。记忆是如此的不可靠。人们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又局限于他们自身的经验、情感、认知水平,笼统而自以为是的理解梵高的内心。于是,我们也断章取义,去拼贴,去追寻,去尽力还原,去按我们的方式看一个我们愿意相信的结局。自杀还是他杀?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偏好。

 梵高的好友邮差,自始至终都认为,梵高不可能自杀。他是一个多么炽烈的人呐!怎么会选择以这样的方式了结自己的生命呢?他的儿子,影片的主角阿尔芒却不置可否,“他们是生命的弱者”。在他眼中,梵高不过是个胆小之人。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也渐渐明了,梵高是这样心思细腻,情感强烈却不善表达的人,面对着身边那些狭隘自私,傲慢霸凌,自以为是的人,被偏颇的眼光和言论评价,他又怎能保持自己的纯粹,独立于世呢?他就像明星,可能你接近后发现不过是一个铺满尘土的黯淡石球,有着与一般星球无二的质地。但他确实是恒星,是离人类过于遥远的另一个太阳。

 影片在带入者阿尔芒的引领下,竭尽全力的想找出能够让人信服的所谓真相。但真相是什么,我们自己都不愿意知道。是整个时代陷梵高于不顾?时代历来不在乎个人的感受,他自顾自的滚滚向前。是那些冷漠事不关己的人群?人群各怀心事,任何人的生老病死在他们眼里,就算感同身受,也不过过眼云烟,毕竟,每个人有自己的伤心事,不管蝼蚁还是上帝,都局限在自己的心事里不得挣脱。村民讨厌他,情愿集体将这个“疯子”赶出小镇;孩子们取笑他,以掷出的石块换来他的悻悻离场;小流氓欺负他,画具盒里冷不丁钻出来的蛇就是最好的印证。没有人欣赏他的画,也没有人在意他的感受。他是多么的孤独啊!孤独到,一只乌鸦便可以让他的一天闪闪发光。这些又有谁看不出来呢?只是没有人在意罢了。 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梵高。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他呢?厌世,偏执,自私,疯癫?我更愿意相信,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心中有爱、周身有光的人。“他会欣赏这些花朵绽放的美好,甚至是地上青草泛起的光泽。生命的任何最细微的细枝末节,与他而言都不曾渺小简陋。”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也定有晶莹剔透的心灵。他的画作就是他本人。如星夜般绚烂,如向日葵般热烈。 

“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将不再眷恋人间。”

 在影片的最后,阿尔芒来到了梵高中弹的田野。金黄色麦田里,乌鸦惊飞。而麦田中,再无梵高。 “我心藏瑰宝灿烂如歌,唯有画作可谓我吟唱。”我们在理解痛苦、理解艺术和理想的过程中,理解了梵高。在穿越卑微落寞疾苦的终点,星光的深处,这颗痛极如炙,诚极如赤的灵魂,撼动世间心灵。这颗蓝色的有些孤独的星,终成永恒

你可能感兴趣的:(星光深处-《至爱梵高》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