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要么零,要么一百?

最近看一些关于环保的文章,突然有一个无关环保的感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为什么总是要么零,要么一百?

我感觉整个社会都存在一种,要么好,要么坏的极端感,不能允许一个人是立体的,有好有坏,只能要么捧上天,要么打入地,私德不好,本来公德还不错的,现在也要贬低得一无是处。一件事,要么做到极致,要么就彻底放弃。而且有些论调听起来还满是那么回事,不仔细想还无从反驳甚至很蛊惑人。

      这让我想起来很多育儿文章,总在提倡甚至强调零吼叫,我当时看来觉得有道理,很想跟孩子温柔而坚定,但理论和现实总是差距巨大。

      还有一开始说的环保,我们要么就浪费到底,反正这一个节约一个塑料袋,也不能起到什么作用,环保人士,要么就不环保,要是一旦环保起来就要特别极端,几年才攒下来一玻璃瓶垃圾,这才算是环保,抹杀了其他人哪怕因为突发奇想,少用一个塑料袋而产生的善。

      反思自己,比如零吼叫,我觉得做不到,所以就干脆算了,也并没有降低吼叫的频率。

比如,我也想做的环保,但是想一想,觉得让我完全不用塑料袋,还做不到,然后我也就放弃了,说干脆算了吧,反正大家都在用,暂时也做不到。

      可事实上, 努力,积累,过程都是从一到一百,就如同那个只吃第七个饼就饱的故事那么荒诞,我们大家都觉得某某一夜成名,只看他成名,却不去思考成名背后的过程,付出,资源和机缘。

我害怕,我们忘了,循序渐进,才是到一百的一个必经的过程,而不是一下子从1到100,而且从100到1也是这个道理,有些东西要减少,不能突然间断舍离,一下子把所有的东西扔光,这样也是不建议的吧。

但是如果我们不完美主义,不要想一开始就做到一百分,如果我们一开始做一,做二。

      万达老总说的道理是对的,先设定一个小目标,当然对咱们来说,从先挣一个亿开始,那个目标也许对我们来说真的太大了,但是,也许从少用一个塑料袋开始,从少吼一声孩子开始,从做的一件小事情开始。

      让我们抛弃完美主义,也许,我们不能像某些大师一样,今天就了断手里所有的东西,或者像月亮与六便士里的男主一朝觉醒,然后就突然间完全改变生活,我想大多数人,都是不想经历这样突然的状况的。

      我不打算经厉生离死别,也不打算顿悟,所以,也许我可以一点一点,慢慢来,对于别人的东西也有更多的宽容和容忍,也不要那么苛刻完美,不要指望一下子从一就到一百,给自己和别人都多一点时间空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啥要么零,要么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