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的2月10日开学,至今转眼已经有90个日日夜夜。随着陆续复工复产,高三的返校,家长们的心情略显焦急。
手机,电脑的有效科学运用,又成为亲子关系的导火线。
初三毕业年级,预期五月上旬会陆续返校,毕业年级的老师们已经处于一级备战状态!
而相对毕业年级的其他没有升学压力的义务教育阶段,在疫情没有完全解除之前会返校吗?居家四个月之久的孩子们,在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愿意返校吗?如果返校,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经历了这次疫情,开学第一周,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在今天所参与的“江苏名校长工作室”的线上交流分享中,徐州市八里中心小学校长满田田,满校长,给了我们最好的思考和答案———“疫后如何做好线上与线下衔接的教学规划”
一、衔接的线——勾接课程设计的链条
1、回顾线上
微课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
老师们完善了学习方案和资源。
优质的线上资源平台给教学提拱了服务。
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采用线上加线下混合式的学习方式,设计高质量的微课加学习单。
培养孩子们自主阅读,自主锻炼,自主劳动,自主探索的习惯。
思考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
为了减轻学生家长应对线上学习的焦虑,老师们由教学走上助学,成为陪伴者,引导者,激励着……
助在学前——课前温馨提示
助在问中——线上学习指导
助在学后——及时评价反馈
2、调研
我们面对的不是想象中的儿童,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
调研得出97.87%的孩子愿意返校,2.13%的孩子不愿意返校,他们已经产生了自我怀疑,竞争恐惧,信心动摇,学习焦虑,消极的情绪。
学生期待的学习方式——
20.6%的孩子想继续线上学习。
38.1%的孩子想直面老师线下学习。
41.3%的孩子,想线上和线下混合式的学习。
由此可见,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已经成为未来教育的必然路径,已经是未来教育的出路。
重返校园的新学期不是重起炉灶,重新来过,而是精心的设计衔接,精准的过渡。
3、架起衔接桥梁
精心设计,开学第一周的衔接课程群
(1)敬畏课
疫情无情,却警示我们敬畏的重要性,有温度,有思考,有记忆的敬畏,可让孩子们懂得敬畏规则,敬畏科学,敬畏生命!
让孩子们成为观察者,参与者,理性思考者。
(2)榜样课
几个月的居家生活肯定有自觉坚持锻炼的健康自护小达人,自主学习小达人,生活自理小达人,自主阅读小达人,绘画书写小达人。对身边的这些孩子们宣传表彰,肯定会起到生动教育的效果。
(3)生命课
疫情就是最鲜活的教材,灾难是最深刻的课堂,开学第一周,生命教育课放在首位,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
班主任设计好生命教育的班会课
心理老师设计好,心理健康课
科学老师设计好专题科普教育活动课
其他科目的老师浸润式的进行生命教育活动。
生活就是最好的课程,从小运动走向大任务,从一节课走向一门课程。
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我运动,我健康。
我积累,我快乐。
我爱眼,我美好。
我自主,我成长。
我爱家,我幸福!
二、衔接的面——架构学习方式的梯子
发挥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不同优势。增强课堂学习的交互性,合作性与探究性,直面疫情解决因材施教的难题,我们需要以专业的态度来对待过渡时期在线教学,并对线上教学的未来走向做好充分的准备。
科内科外的融合,我们要多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混合学习。基于主题,基于问题,基于课题的非结构式的学习相结合,查阅资料,教师讲授小组合作分享相结合。
台上与台下结合,通过手抄报,日记大赛,讲故事比赛,把疫情防控当作教材。把灾难当种磨砺,让知识变得有温度,有情感,有力量。
开学以后一定要将各个学科开展活动————
语文学科围绕成长日记,展评成长日记交流。
数学学科要开展“生活数学”的学习分享。
英语学科要进行“口语达人秀”
科学学科开展项目学习汇报交流。
孩子们个个有任务,有挑战,有情境,有成就感。
从被动到主动,从研究到创造,让生活成为儿童研究中学习的绿洲。
课内课外结合,线上学习与学习单的结合,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支架,将学生的学习由浅显引向深入,实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学习。学生自学+微课导学+教师助学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教师,资源,学生的三者互助。发挥了线上线下学习的不同优势,让学生学的明白,学得轻松,学有所得。
三、衔接的体————建构教育合伙人的社区
居家学习家庭的作用不可忽视,如何发挥家长作用,形成有效家校合力共育的育人体系呢?
拟定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们明白,引导帮助孩子制定有效学习计划的重要性。如何做好亲子陪伴,减少家长和孩子们的焦虑。
学校如何成为家校共育的引领者?构建指向正确价值观的共同愿景?如何与家长进行多层次的沟通,构建和谐伙伴关系?
学校应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教育“合伙人”,根据不同年龄段设置家长课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教育专家走进学校,成为好爸妈的教育“合伙人”。呼吁家长们成为教育的同盟军。
通过进行亲子话题坊,家长沙龙,网络家长会,让家长们成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倾听者,点赞者。
疫情后的线上线下的教学衔接是对老师的大考。
教师不是万能的,教育取决于社会方方面面的沉淀。可是我们是专职教师,教育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关心学生,精干专业,争取家长,学生生长的就会更加茁壮。
在2020年春季这个特殊的开学季,用我们的触动与行动,借这个春天划时代的契机,种下种子,还时代一片“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