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的学渣,填高考志愿就会用大数据分析了,牛

又到一年高考填志愿时,身为一名学渣,当年高考填志愿,我还是颇费了一番功夫。学霸请略过,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有目标学校和专业的人请略过。

前情提要:

2005年,第二次参加高考,分数尴尬,无钱无关系无背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也没有人告诉我什么专业好。我知道自己没有退路,所以必须利用好这点可怜的筹码。

当时是分数先出来,过几天才出投档线,然后填志愿。以下记录的,是发生在中间这几天的事。当年互联网不发达,我查历史资料都是用的学校提供的填志愿参考书。

====

6月28号,湖北省可以查高考分数,我的分数515,跟我估计的520差不多。拿到这个分数,我干的第一件事是查了一下这个分数在全省排名,根据当年参加高考的人数,算出排名百分位。

接下来,我查阅了前面六七年的高考人数以及跟我排名在同一个百分位的分数,其实这一步没啥意义,完全是当时不知道自己该做点啥,但是这一步,关键时刻能用上,能给人信心,因为它告诉了一些很重要的信息,后面会说。

查到这里时,我觉得反正没思路,顺便看看前几年的投档线呗,当时我们有一本、二本(一),二本(二),三本(一),三本(二)。我的目标是一本或者二本(一),但是不确定到底能不能上,所以我查了一本、二本(一),二本(二)的分数线。

我查了前面六七年的投档线,根据当年参加高考的总人数,算出每个投档线的分数在当年的百分位,跟我自己的百分位一对比,我就知道我在哪一档了。每年的分数虽然有高有低,但是百分位基本是相对稳定的。其实现在想想,应该是稳中有升才是正常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大学教育的趋势是全民化,所以录取率会越来越高,投档线会越来越低,但是变化不会很明显。

查到这里,我可以很确定,我在二本(一)了,后来投档线出来,我们查到了一个错误的投档线,比我的分数高(当年互联网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好多人连百度都不太会用,查错信息,太正常了)我姐很焦虑的说,完蛋了,你今年又没考上。我很淡定地说,不可能,这个投档线肯定有问题。我都不知道当时自己哪里来的信心,那么相信自己计算的结果,数学可是从中学折磨我到研究生。

大概确定自己是二本(一)后,就可以开始下一步了——选城市和学校。我基本没有纠结,选了武汉,虽然后来觉得不应该选武汉,但这都是后话了。选好城市,很快就可以把二本(一)这个档位的学校圈出来了,武汉的学校真是多啊,增加了好多工作量,挨个算出学校历年录取线在全省的百分位,剔除掉离自己百分位比较远的,最后我把目标范围缩小到两个,这样事情就会简单很多。

接下来就是选专业了,前面说了,当年是懵逼的状态,不知道该学什么专业。其实我是擅长文科的,但是我是苦逼的理科生,因为当时我们被教育的是文科不好找工作。所以,很明显了,我的目标是好就业。

所以我在这两个学校里剔除掉文科专业,剔除掉当时已经有认识的人在学的土木工程、计算机等等。剔除掉觉得自己真心搞不定的,要跟数字打交道的专业,譬如当时家里人都觉得很好的会计。当时查到的资料是,注会的通过率是千分之四,这个数字吓到我了,我觉得自己肯定不行,千分之千不行。其实我到今天也不知道会计具体是干什么的。

所以最后我选的专业全是类似于这种: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设计之类。现在想想,当时怎么就觉得这个一定好找工作呢?

接下来要算一下我被这些专业录取的概率。我当时是这么算的:查到每年该专业在湖北省录取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别计算出这些分数的百分位,对等到当年我的百分位的分数,算出我这个百分位在录取分数中的大概排名。(这个排名的算法现在看来是有问题的,但是我当时就是这么干的,哈哈哈哈)按概率高低,把志愿填满,我记得是可以填六个还是七个。

最后纠结的两所学校,分数差不多,但是我比较想去的那所一般会略高一两分,也有可能两所一样高,这个就是需要抉择一下了,我知道自己分数尴尬,所以选择了比较稳的学校。把它填在前面,后来我在这里待了7年。

最后出结果了,我选的学校分数线是513,第二个志愿学校是511,有点遗憾,但是不后悔,黑天鹅啊这是,愿赌服输啊,哈哈哈哈。

入学后,我发现我的同学们分数都比我高很多,貌似我是为数不多的那么几个踩线上的人,身为专业最后几名,我表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没浪费我的高考分数。

后来跟同学们交流后,才知道,大部分人高考志愿都是老师父母帮忙填,或者随便填的,大学里你会发现,大部分同学会埋怨这个专业不是自己想上的,所以没办法好好学。

我想说的是,连填志愿这件事都没办法自己搞定,你还有脸说这个专业不是你喜欢的?你倒是说说你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啊?大一考全班第一名就可以调专业了,实在不行,你可以考研去你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几年前的学渣,填高考志愿就会用大数据分析了,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