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一一《苏东坡传》读后感(二)

       

眉山苏轼

            好的家教会福及孩子一生

公元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在四川省眉州眉山镇的一个小康之家。

当时祖父还健在,虽不识字,但为人豪迈慷慨,乐善好施。

老祖父经常与朋友席地而坐,饮酒畅谈,放声高歌。他对人生的豁达乐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苏轼的一生。

苏轼的父亲苏洵虽沉默寡言,但智慧很高,脾气刚烈,思想独立。他27岁才发奋读书,成为大文人,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

苏轼的母亲程氏出身官宦之家,知书达礼,仁慈正直。一次苏母正在教苏氏兄弟读《后汉书.范滂传》,读到范滂因无私查处贪官污吏却被处以极刑时,不足十岁的苏轼问母亲:“母亲,如果我长大变成范滂,你容许吗?”母亲答道:“你能当范滂,我就不能当范母吗?”

除了长辈的鼓励与影响,苏轼还有一个共患难的好兄弟一苏辙。

正如苏轼在诗中写到“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深厚的手足之情,使得他们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相互扶持,共同走过一生的风风雨雨。

苏轼从祖父身上学会了阔达乐观,从父亲身上学会了勤勉好学,从母亲身上学会了为官清廉,从手足身上学会了兄友弟恭。

好的家庭环境为苏轼根植了德才兼备和人格魅力的基因。一个孩子未来的路能走多远,重要的是家教与门风。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一一《苏东坡传》读后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