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主人

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在思考如何让孩子们本着为自己负责的态度,心甘情愿地、努力而认真地去做我认为对他们有利的事情。但往往都事与愿违,效果不佳。即使是这样,这十多年来的失败的经验对我来说仍然是一笔财富,是他们在一步步引导我走上一条正确的,至少不是完全错误的,班级管理之路。

一、“下马威”没“威力”

每当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们总会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从侧面了解新班级的内幕,哪些是要重点培养的“油花子”,哪些是要重点防范的“刺头”。对于那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我们秉着“杀鸡儆猴”的原则,先给他们来个“下马威”,一方面给那些平日里调皮捣蛋的“刺头”传递一个信息:我可不是吃素的!另一方面在全班同学面前立威:不要轻易惹我,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从短期来看,“下马威”的效果不错,孩子们会消停几天——见了你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只需要一个眼神,他们就会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听着你用充满威严的腔调上课、训话。但这真是我们想要的教育吗?我们真的想成为孩子们所恐惧的“猫”吗?我们真的想让孩子们成为言听计从的“老鼠”吗?答案当然是“不”!

从长期来看,“下马威”几乎没威力,或者说它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短期效果。短期效果消失后,孩子们又回到原点。这不是最坏的结果。最让人担心的是过了度的“下马威”有时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因为害怕而产生退缩或加重心理负担,因为强烈刺激产生自卑、报复或者自暴自弃的心理。所以,不恰当的“下马威”不仅不能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反而会加剧不良行为的发生,甚至引发新的心理行为问题。

由此可见,与其声嘶力竭地以“下马威”立威,让学生因怕而听话,不如走进他们的心灵,耐心细致地了解他们,让学生因爱而自爱,因爱而奋起!

二、不要过度控制

如果你想让孩子们言听计从,完全按照你的设计去行动,结局注定会让你大失所望,久而久之,你便会感觉到自己精疲力尽,力不从心,孩子们简直“无药可救”。在过度控制中,少数“懂事”的孩子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你的计划,但他们在此过程中也渐渐丧失了自我,还有少数孩子“不服管教”且屡教不改,他们的行径常常与你的设想背道而驰,这是我们烦恼的根源,剩下的大部分孩子“敢怒不敢言”,偷偷摸摸地进行“地下”对抗,面对你时,信誓旦旦表决心,你不在时,欢天喜地“闹革命”。因此,过度控制的后果就是你越想控制学生,越觉得无能为力,最坏的结果是老师和学生最终都放弃了“对自己负责”这个基本原则。

产生过度控制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或者家长,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处理方式,任何事情都是“我说了算”、“我认为应该这样”、“我是为你好”的理由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强加给孩子,而从不考虑或者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尝过了过度控制带来的苦果,我试着运用“有限制的选择”、“班级值周制”等“参与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个孩子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你可以让他选择在什么时候做(饭钱或者饭后),用多长时间做完(1个小时,2个小时或者3个小时),限制条件是必须做完且时间在他自己的选择范围内,超出时间范围,你将会收走学习用具,孩子将会自己承担自己的选择产生的后果。在提供“有限制的选择”应该注意你所给的选择应该切合孩子的实际能力,比如一年级的孩子,你就不可以给出这样的选择:“你打算现在吃饭,还是待会儿自己做饭吃?”做饭这件事可能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所以这不是有限制的选择,而是“赌气”。有时候孩子们的选择不是我们所给的选项,但如果他们的是我们可以接受的,则可以应允,否则要果断拒绝。例如孩子们说:“我可以不做作业吗?”这不是我们能接受的,所以这个选项是无效的。

班级值周制,起初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班干部的工作强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班级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但最后我发现这是一种能整体提高学生能力,增强孩子们的责任感和集体凝聚力的好方法。我所做的班级值周制的基本框架是“4+3+2+1+X”。“4”是指我把班级按照作为分成了四个小组,“3”是指每个小组有三个值周监督员,卫生监督员负责在早上、课间操、中午、下午放学四个时间段检查本组地面卫生,纪律监督员负责监督课中和课间学生的纪律,学习监督员负责记录本组同学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2”是指两名副班长(工作量较小,专业性较强,人员固定为宜),一名负责检查教室,督促值日生高质量完成值日,一名负责安全教育(每周二主持安全教育课),填写晨检记录,收发安全教育资料。“1”是指有一位值周班长,负责值周期间班级的总体工作,具体要求是“三勤三及时”,要嘴勤、眼勤、脚勤,发现问题要及时记录上报,及时协调解决,值周完毕之后要及时总结公开(每周一班会课:上周工作总结)。“X”算是一支“预备役”,零时抽调,以配合学校的特殊安排。

班级周报一

班级周报二

班级周报三

班级周报四

班级周报五

班级周报六

班级周报七

班级值周制需要明确两点,一是强调参与性,每个人都能得到为班级服务、提高能力的机会。以48人的班级为例,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12人。每个小组里以3人为一个监督小组,可以分为4个监督小组轮流值周,这样可以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有助于孩子,尤其是常常处于边缘的孩子,在集体里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二是提倡民主,让孩子自己作主。例如,我们的值周班长是自愿报名,然后选拔的。监督小组的分工是一种有限制的选择——你可以选择你能胜任的工作,但你必须参与。此外,班级值周制应和班级激励机制配合使用,两者相得益彰,效果较好。

无论是有限制的选择,还是班级值周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孩子选择的权利,“你确实可以选择”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是对生命自主的尊重。总之,是要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做班级的主人。

三、成果都是坚持的结果

我相信,班主任们在接手一个新班级之后一定会有许多的规划和憧憬,对自己和孩子们寄予厚望。但满怀希望的开始常常换来铩羽而归的结束,当我们面对望而却步和屡败屡战的选择时,希望你毫不犹豫地选择屡败屡战!事情往往是这样的:你的斗志越强,困难越容易解决!你越胆怯,困难将会在你面前肆无忌惮地放大。要坚信,成果都是坚持的结果!

和大多数人一样,也许是少数,我也经历过浅尝辄止,而且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年,原因无非是“怕麻烦”这三个字,其实质是不愿跳出舒适区。上一学年,我主要坚持了两件事:一件是不厌其烦地对值周小组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如何记录,如何帮助同学纠正不当言行等等,看似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如果我的坚持能让孩子们把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做好了让孩子们扛起班级管理基石的大事,基于此,班级管理、班级评价才能有根有据、有的放矢。另一件则是我引以为豪的对“夏佳儿美术”的坚持,无论孩子们的课程学习如何紧张,每周三的下午第一节我都会准时打卡电脑,让孩子们拿起准备好的材料,跟着上海的美术老师徜徉在色彩和线条的艺术世界里。一方面让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了适当调节和放松,另一方面使孩子们的美术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如果我当时因为电脑操作、孩子们不熟练、课程紧张、组织麻烦等诸多因素放弃网络艺术课程,就不会有后来的毕业美术作品展——一段令老师和孩子们难忘的生命旅程,尽管在生命的长河中,它只是一个瞬间,但却光彩夺目。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小学里的很多事情,只有老师坚持不懈,孩子们才能持之以恒。我们不需要谋划“大事”,把小事做好,做长久就是我们的大事。记住:成果都是坚持的结果!持之以恒的引领才能使学生在持之以恒的实践中逐步激发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毅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成为自己的主人!

本来要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写着写着就成了自己如何“成功”。还好失败和成功总是紧密相连,在失败的教训里我们可以追寻到成功的蛛丝马迹,在成功的甜蜜里也暗藏着失败的苦涩。他们是对立而又统一的,挖掘成功和失败的目的都是为了校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为有责任,有梦想,爱己,也爱人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