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错没有那么重要

在《人性的弱点》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个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他曾作为罗斯•史密斯爵士的私人助理参加,欢迎罗斯爵士举行的宴会。席间,坐在他旁边的一个人,给他们讲了一个非常幽默的故事,这个故事与一句话有关联,就是“无论我们如何粗俗,我们心中都会有一个信仰”。

这位讲故事的人说这句话出自《圣经》,他知道对方错了,并当场纠正对方的错误,对方坚持他的看法。

“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太荒谬了!那句话出自《圣经》。”对方非常肯定的说!

正好当时作者的朋友加蒙也在现场,加蒙多年来一直研究莎士比亚,所以讲故事的人和作者都同意将这个问题交给加蒙先生来裁决。

加蒙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那句话是出自《圣经》”。

那晚回家的路上,作者问加蒙:“你老老实实告诉我,那句话是不是出自莎士比亚?”加蒙说:“是的,在《哈姆雷特》的第五幕第二场”。

既然作者是对的,为什么加蒙要说作者错了呢?

因为加蒙清楚,他与戴尔以及那位讲故事的人都只是宴会的客人,没有必要证明对方到底是对还是错。双方并不认识,与其争辩,还不如给对方留足面子。

我曾经跟作者有过相似的经历。

高中时期,吃完晚饭去隔壁宿舍玩,正好遇到一位同学在讲自己的故事。她提到她会很多国家的语言,除了汉语,还会英语,法语,日语,韩语…

我说:“那你说一句法语听听。”“你想听什么?”她说。正好那段时间电视里演《又见一帘幽梦》,我就跟她说:“那你用法语说句你好。”

她当时说了一句奇怪的话,我没有听懂。但是我能肯定的是她说的跟电视演的不一样。所以为了要得到自重感,并显示我的优秀,我当场纠正她的错误。我跟她说:“你说的跟电视里的不一样。”她一本正经的说:“电视里的发音都是错的”。

正好时间不早了,我就去上自习了。当时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没过几天就把此事忘了。

没过多久,我们寝室发生了件事,这个同学钱包丢了。我们是室友,但是她很少在宿舍里住,所以也没有多少交集。

当时这个事情还挺玄乎的,她说她的钱包里不仅有现金,还有银行卡,还有一个药方(只有一份),钱不要了,就想拿回药方。她那个病也挺特别的,具体的名字不记得了。

当时班主任也在现场,班主任跟我们说这个同学家庭很有背景,已经采集了指纹,是谁主动承认,结果出来,到时候她也保不了我们。

她当时还说这个药方关乎她的性命,晚上八点之前必须拿到药方,要不然她的生命就会受到危险。

上晚自习的时,班主任还把我们宿舍所有人叫到她寝室,说:“指纹结果已经出来了,也知道这个人是谁?希望这个人可以主动承认”。班主任还说“这个人的名字是两个字。”

当时我们宿舍八个人,只有三个人的名字是两个字。我的名字就是两个字,但是我肯定没拿,所以我就没有多想这个事情。

后来班主任说这个同学不追究了,所以这个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有一会跟同桌谈心,她主动跟我说起这个事。她跟我说那个同学说是我偷了她的钱包,我们宿舍的所有人都知道,只有我不知道这个事。

虽然当时我的室友们说,她们相信我没有偷,所以就觉得没有必要告诉我,但是自己还是很伤心。这个事情就成了我心里的一个结,一直没有办法释怀。

最近看完这本书后,再回想当年的经历,其实是我先对不起那位同学的。

我不该在同学们面前质疑她的回答,就算我是对的,我也不应该当场指出来,况且她当时并没有征求我的意见。

现在想来其实对错没有那么重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就像《奇葩说》,看的多了你就觉得无论是正方赢还是反方赢,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我不会因为哪一方赢了,就要按照那方的说法,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我曾经想过,如果有一天能见到她,一定要问问她,为什么要诬陷我?或许不止我的室友知道,也可能全班都知道,只有我不知道…不过答案已经不重要了,

我只需要记住这个事件带给我的教训,就是永远避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错没有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