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有感

今年10月初,有幸参观了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虽然俗话说同行相轻,但作为汽车行业12年的从业者,我还是忍不住想夸一夸特斯拉。

总结我这次的参观感受,三个词描述最为准确,一是“实用主义”,二是“理工男”,三是“第一性原理”。

实用主义:这是特斯拉?

我们的大巴车从上海市区出发,颠簸了1个多小时,才到了位于上海远郊的特斯拉超级工厂。隔着玻璃,看到一排灰色的厂房建筑,跟我们的汽车工厂大同小异。

过了一座小桥,车子就进入了特斯拉的大门。与我想象中的一个“大气且极具科技感”的大门不同,这个门实在是寒酸,一个普通的推拉门,前面立一个3米左右的logo立牌,然后就没了。有点像一个中小型机加工厂的门脸。

车子在厂区里七拐八拐,然后在一个工厂的侧门边停了下来。停车的地方,应该是特斯拉焊装车间的偏门,没有传统企业的“企业文化道场”,也没有马斯克老板的个人丰功伟绩介绍,也没有传统企业喜欢的“科技展示区”。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车间门,放一排桌子,桌子上放着安全帽和防护服。陶琳副总裁接待了我们,先是简单的欢迎词,然后大致介绍一下工厂的布局和产能,之后大家穿上防护服,在特斯拉一名焊装主管的带领下,进入了焊装车间。

理工男:领导在哪?

进入车间后,瘦高的焊装车间的主任开始介绍情况。这位车间主任,30岁出头,典型的理工男形象,最吸引人的是一撮小山羊胡子,跟传统企业那种四平八稳的中层干部形象完全不同。他在介绍一个焊接好得白车身时,俯下身子,请大家轻轻抚摸这台车,那神情就像一个画家带人参观自己的画室——铝制车身、铆钉结构,他一一介绍完,小胡子往上一仰,加了一句:这绝对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车身!

这个焊装车间自动化程度极高,少有的几个工人穿插其中,负责照看机器设备和检查成品质量。车间主任带着大家,边走边介绍,健步如飞。而负责接待的陶琳副总裁却远远落在了后面。在一般的企业,接待工作,员工跑到领导前头,口若悬河,是绝对不被允许的。而特斯拉,陶总只是喊住了他,让他慢一点走,照顾后面的客人。

仅这一点看,在特斯拉,理工男绝对是自由自在的。

第一性原理: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试着砍掉这个问题

参观过程中,有人提问,现在汽车产业的芯片荒,特斯拉受不受影响。

其实芯片的问题我也深有体会,各大主机厂都到处在抢芯片,芯片价格也水涨船高。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多是召集各方开会,大家都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比如,采购的肯定会说,我多跑几家,请他们喝一顿大酒,抢一些芯片回来;经营部门会说,我们再拨一些预算,提高采购价格,买到更多;销售部门会说,我们给顾客送礼品,让顾客下订单后愿意多等一段时间。等等,最后,我们会拿出一个自以为完美的解决方案。

而陶琳介绍:马斯克的原则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试着砍掉这个问题。特斯拉一方面自己投资上游的芯片企业,保证供货,另一方面,用代码解决芯片的问题,因此,目前不受芯片短缺的影响。

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试着砍掉这个问题,实在是高出我们好几个段位。


参观完特斯拉,我对这家企业佩服的五体投地。扪心自问,我们和特斯拉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是研发经费吗?是产品设计吗?是科技应用吗?我觉得,其实都不是。给我们的企业特斯拉同样的禀赋,我们也未必能干的比他好。因为最核心的差距,在底层的思维逻辑。

特斯拉本质上是一家互联网企业,大家自由平等,高度务实,利用不断创新,而非信息、技术或者市场垄断赚取利润。

至少从我参观的情况看,这里没有等级差,每个人都可以充分表达;没有冗余,每个组织都是以实用为唯一考核标准。

反观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热衷于“政治经济学”,自我包装自我吹捧,吹到最后,连自己差一点都信了。一把手一言堂,总觉得老子天下第一,遇到困难时,也是感叹“天要亡我,非战之罪。”

最后,我想回到一个问题,什么是企业家?

我们总觉得,谁是企业的老大,谁就是企业家。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按照熊彼特的观点,企业家是一种状态,而不是身份。只有不断创新的创业者,才是企业家。不创新而拥有企业的人,只能叫“企业主”。劳动者为企业家打工,资本家其实也为企业家打工。企业家靠创新创造利润,而企业主只能靠剥削剩余价值来创造利润。

按照这个标准,马斯克就是一个企业家。而我们很多所谓的企业家,可能仅仅是个企业主。

你可能感兴趣的:(参观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