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总是挖掘不到有效信息?尝试使用“启发法”吧

作为用户研究的同学来说,用户调研是日常的重要工作,但日常调研中经常存在挖掘不到有用信息的尴尬局面,看看如下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场景1:你对产品的使用体验如何?

被试:挺好的

场景2:您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需要补充吗?

被试:嗯,没什么意见

如此情形,即表明在调研中没有挖掘到有效的信息,用户的回答对于后续的工作帮助不大。本文将主要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此种情况。

一、为什么调研中经常挖掘不到有用的信息

关于为什么调研中经常挖掘不到有用的信息,相关的分析类文章很多。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用户的思维是具有惰性的,即总想走捷径,不愿花费心思和精力。

在《思考,快与慢》中卡尼曼提到系统1和系统2的概念。

系统1是我们大脑中的自动导航系统,主宰日常所有的决策与无意识行为。

系统2是大脑中理性思考的机制,用起来又慢又累。

研究发现,系统1包办了我们生活中95%的决策。卡尼曼说:“思考之于人类,就如同游泳之于猫,要做也能做,但非不得已不做。”

因此,在调研中,经常会遇到用户不知道该怎么说,怎么表达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用户“不愿意思考”。如果再遇上不善于表达的用户,则调研的困难会更大。

二、运用启发法,适时引导用户

既然用户在调研中是“懒于思考”,那么作为用研人员,就应该使用一些技巧帮助和引导用户,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挖掘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卡尼曼等人指出有3种最重要的启发法,包括:代表性、可得性以及锚定和调整。

(1)代表性启发法。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其判断的概率越高。

(2)可得性启发法。也许是因为越常出现的事情给人留下的印象越深,因此,人们总是把最容易回忆起的当成以往最常出现的。

(3)锚定和调整启发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人们会“锚定”在最初获得的信息上,并以之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

在调研中,能够运用的方法很多,但都可以归纳为:定量+定性两大方法体系,如何使用启发法进行调研,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做法。

(一)定量调研中的启发法

定量方法最常见的是问卷法,问卷虽然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是一门非常讲究的方法,可以说,问卷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答和回收的效果如何。

Q:请问您使用我们商品的原因是?

①品牌口碑好

②外观美观

③配置好

④智能化程度高

⑤使用流畅

⑥售后服务好

⑦其他________

在本例中,当询问用户的使用原因时,从品牌、硬件、软件、售后服务等方面先列举了一些原因,用户的在作答的时候,可以先参考一遍,引导进行启发,便于联想,最后可以在其他栏上填上自己思考的结果。这种问卷设计,相比上来直接就问用户使用原因是什么,然后面对用户的一片茫然,效果会好很多。通过投放回收,最后也收到了很多有效的用户补充的反馈。

(二)定性调研中的启发法

定性调研中,最常用的是访谈法,访谈法的提问也非常关键。因为是更开放式的聊天,但如果问题设计不好,问法不对,也不利于对用户进行良好的引导启发。下面对话情形,对于用研人员来说应该不陌生:

情形1:请谈一谈你使用我们产品的体验感受如何?

用户:挺好的/很好用/方便

情形2:你对于xx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吗?

用户:没有了

究其原因,首先在访谈中,由于发问的大多是开放性的问题,用户看似可以很自由的随心所欲的畅谈,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反而不容易回答。试想一下,上学考试的时候是不是最痛恨主观题?看似可以随意发挥,但反而一头雾水,还不如选择题至少还能蒙一个。背后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于问题没有相应的启发物可参考、锚定。因此,我们在访谈中,也需要适时使用启发的一些小技巧,来帮助用户思考。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做法:

1.访谈中的启发法

1.1 时间上的启发

通常问法:从你的经历来看,谈谈你对产品的使用体验感受如何?

改进问法:你回忆一下最近一周/一月/半年使用产品时的体验感受如何?

通过将时间进行相对的限定,用户可以进行时间上的回溯,进而进行联想,展开进行阐述。

1.2 人际关系上的启发

通常问法:请描述下你目前的生活状态和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改进问法:描述一下你身边的亲戚朋友当中,令你比较觉得好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通过将身份进行转移,给予用户启发,就像俗话说的一样,幸福都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有了对比之后,就会更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了。

1.3 进行比喻化、人格化

例如:

①你觉得xx像什么物品?为什么

②你觉得xx产品像哪个人物角色?为什么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用户描述完之后,一定要追问原因是什么。因为不同用户对于同一角色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比如同样是钢铁侠的角色,有人认为是科技感、有人认为是幽默感等。

以上就是简单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启发式调研法,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可以运用。调研是一项细活,需要辅之以耐心和细心,从细节出发,在繁多的信息中挖掘到有用的,为后续的工作指点迷津,铺砖引路。


引用资料:

1.《品牌创造增长》王直上

2.《决策中常见的几种启发式方法有哪些》百度知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调研总是挖掘不到有效信息?尝试使用“启发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