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完,爱不够~“母亲节”记录母亲点滴

我的文章里出现最多的一个人,就是我亲爱的母亲。今天是母亲节,我再写我的母亲的点点滴滴。因为我的母亲写不完,爱不够。

“生如夏花之绚烂”,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诗文,我们总觉得只有像泰戈尓这样的文豪才能说出这样的话,但实际上我的母亲一直践行着“生如夏花之绚烂”!
母亲说:年轻时养儿女如养花,年老时养花如养儿女。

母亲是个心灵手巧女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自己设计、裁剪、缝制,把儿女们打扮得很新潮。一双鞋子,夏天是夏天的花样,冬天是冬天的款式,常常成为邻居模仿的对象。听大姐说,他们小的时候,没有小孩们穿的雨衣,母亲买了塑料布自己做,可是针脚走过的地方会渗水,而且容易撕裂,母亲想办法,买了同色的布,裁成窄条,包边过针,效果很好。那时让小伙伴们很羡慕的事情之一,便是下雨时哥哥姐姐会变戏法似的从书包里拿出雨衣穿上,有帽子,有袖子,一直通到脚面。哥哥姐姐别提多得意了!母亲常给我讲起:两位姐姐长大后,母亲觉得女儿们岀门得更体面些,她便动手做呢子大衣。听说她买了两块呢料,这呢料在那个年代价钱可不便宜,那要裁坏了可了不得。聪慧的母亲就找上报纸先裁出纸样,一次又一次修改,直到认为满意才动手裁呢料。但缝制中出现了问题,针一过就抽巴了。无论怎么调缝纫机的针脚大小都不成。缝了再拆,拆了再缝。不知失败了多少次,最后想出一个办法,过针时在呢料上垫几层报纸,之后把报纸撕掉,呢料不再抽巴了。呢大衣终于做成了。大姐的浅蓝色,二姐的深蓝点儿。很是拉风!聪明的母亲总是能轻易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我很是佩服,也自愧弗如。

母亲对我这个家中最小的孩子更是别样疼爱。(关于母亲对我的爱,我觉得日后一定得单独写写。)记得上初一的时候,有一次母亲给我做了一件特别别致的红色的衣服,前后对称。我觉得那就是数学里典型的“轴对称图形”。那日,作为学生代表,我需要去上台领奖。当时大家一看我的衣服都乐了。估计是觉得我的衣服太萌了吧!除了给我们做,母亲还帮助邻居们做衣服,而且别致到几乎没有重样!放在今天,我觉得母亲可以称得上服装设计师。

母亲照料儿女极为细心。比如每年春季都吃驱虫片,我记得那药很甜,咬起来很脆,形状有点像跳棋。小时候,我们家里备有一个像今天的保温桶一样的药桶,外面淡粉色,打开盖里边洁白,所有的常用药都保存在此。有一点头痛脑热,母亲就会拿出来给我们治治。母亲对儿女的饮食都是悉心准备,绝对不潦草半点儿。比如夏季败热毒,大中午,母亲会提前在一个水缸上贴一层绿豆凉粉,孩子们放学一到家,母亲就揭下来,切成条,加点卤汁,简直不要太可口。

母亲是个理家高手。冬天,母亲会储备尽可能多的菜,小小的我记得母亲把茄子埋在煤里保存,有一次把西瓜埋在煤里,可以保鲜到过年。还记得在平房院子角落里很小的一块地里,母亲种上花生,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花生是长在地里而不是结在树上。后来学到许地山的“落花生”,我觉得再熟悉不过。

母亲极有远见。在没人重视读书的那段特殊的日子里,母亲从不让哥哥姐姐们误学,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只要看到孩子们在读书,她就不打搅,不吆喝去干活。母亲对老师极为尊敬,只要能帮到的,比如缝一件小衣服什么的,母亲都热情地帮助。后来我们家几个孩子相继考入大学,成为方圆几里的一时佳话,功劳都在充满智慧且内心强大的母亲。

母亲善良贤惠。父亲一直都是在外忙,印象中很少和父亲有对话。在我这个老幺没有出生的岁月里,那时各种运动不断,但父亲从未在运动中栽跟头,很大程度上和母亲有关。母亲回忆说,当时,父亲吃住都在单位,母亲工作之余扛起照料爷爷奶奶和的已出生的大哥大姐的全部负担,解除了父亲的后顾之忧。

母亲独善其身,颐养天年

如今母亲老了,特别是在父亲去世后,内心的孤独如影随形。为了调节心情,母亲开始养鱼养花。大鱼养在大鱼缸,小鱼养在小鱼缸,大鱼喂大鱼食,小鱼喂小鱼食。换出来的鱼水浇花。养花更像养孩子,她采用不同的土,不同的肥,不同的浇水频率。杜鹃花、蝴蝶蓝、君之蓝、山茶花等等开満了阳台,龙骨、文竹长得顶住了屋顶,还种西红柿、辣椒等,而且每一株都生机盎然。母亲常用数字描述,比如某株西红柿先后结了50个,比如某株花共開了106朵。母亲会摸着略发浅绿的花叶,心疼地说:看把你累的,不要再开了,歇歇吧。或者她把鸡蛋壳泡水后浇花,边浇边说:营养营养吧。

母亲说生活如开放的花儿,活一天就绽放一天。已近鲐背之年的母亲除了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安排得妥妥贴贴外,对于儿女们也足够宽容。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能行”!母亲从容、宽容的态度让我心疼,同时又让我十分敬佩。

今天是母亲节,我再次啰啰嗦嗦有一搭没一搭记录母亲的点点滴滴,送给我的母亲!也送给那个年代和我母亲一样勤劳善良的女性!

最后我还是想对母亲说:我爱你,妈妈!祝你身体健康,快快乐乐度过每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不完,爱不够~“母亲节”记录母亲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