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微信聊天礼仪,你知道几条?

1.

今天周一,早上上班时挤地铁费了好大劲,等了三趟才勉强被身后人推搡着塞进了车厢,人多的就像沙丁鱼罐头,完全动弹不得。

就在我寻思还有几站该换乘的时侯,手机微信突然响个不停,艰难的从隔壁人的腿缝中拽回包包掏出手机,原来是公司同事发来了七八条语音消息,然后写了句“挺急的,速回”。

这五个字让我瞬间精神紧绷,开始思索是不是上周做的什么文件出了错,还是今早有早到晨会忘记了,抑或是领导又布置了新的紧急任务,于是赶紧点开语音想听听她说了些什么。

结果嘈杂的人群和地铁的运行报站声根本不给我这个机会,一条三十秒的语音刚听两句还没听清,手机就从喇叭模式变成了听筒模式,断断续续的,只好重听。

鉴于发语音的姑娘口音稍重的普通话,我放弃了语音转文字的功能,想想还是打算掏出耳机。然后就又艰难的从被上下车的人挤到一边的包包里找耳机,结果刚拿出来,一个到站停车,旁边人巨大的惯性就朝我倒来,这时一个手拽着耳机一个手拿着包的我根本无法闪躲,差点被带倒在地,幸好旁边一位铁塔般的彪形大汉稳住了全部重心。

好不容易下了车,站在一边赶紧听语音,结果内容居然是问我昨天逛街买的口红色号,今天在网上看到有打折活动,她想买个同款,因为限时到今天中午12:00,就加了个“急”。

听完后,我既好气又好笑,我这么大费周章的听你加急的语音,原来就是为了这么个事情?就不能打字说明吗?等我到单位了再问不行吗?

你随意的一条加急语音微信,会给别人造成多大困扰,你有想过吗?

2.

就是因为微信交流方便,人们才广泛使用,不可否认,微信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不仅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紧张局促,在文字输入的时候也能够给人留有更多思考的时间。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线上交流模式,使人们无法通过肢体动作或面部表情加以解读对方的含义,只能通过文字或表情包来判断对方想表达的表面意思,以及其更深层次的含义。

就像下面这些约定俗成的微信聊天礼仪,你知道几条?

1.反驳的时候加上这个表情,会显得比较客气。比如:臣妾做不到啊。

2.问完“在吗”要赶紧说事,不然对方会有种大难临头或丑事败露的恐惧感。

3.“呵呵”的意思是“滚”,“呵呵呵”意思是好无聊,要证明你真的在笑,请发“哈哈哈哈哈哈哈”

4.“我去吃饭了”“我去洗澡了”一般是用来结束尴尬聊天的,所以下次别再追问,我为什么下午三点去吃饭了……

5.不打招呼就狂发语音的不是甲方爸爸就是领导,或者爸妈,如果你都不是,发语音前请先征得同意。

6.如果你想结束聊天,就发“嗯”或者“哦”,否则请用“嗯嗯”或“哦哦”。

7.说完“晚安”很久之后,又在朋友圈里碰到,这就很尴尬了。

8.互发表情包几个回合,不是为了斗图,只是代表:聊天即将尴尬又不失礼貌地结束。

9.有多个共同好友的话,发朋友圈回复评论时,不能只回复其中一个。

10.“单身狗”“考研狗”“加班狗”只能用来自嘲,不能拿来说别人,除非你想推翻友谊的小船。

11.如果有人发自拍过会儿就删了,是因为她不能确认,那张自拍是好看还是丑,点咱不够多就删了,别奇怪。

12.在别人发朋友圈评论里聊天,会让人有想删掉这条的冲动。

13.最折磨人的是“对方正在输入”,然后什么也没发出来。


3.

看完这些,

你有没有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误会,被疏远,被冷暴力。

你有没有产生共鸣,这么明显的暗示,居然真的会有人不明白。

凡事都有规律,讲秩序,只要你用心琢磨总结,总会发现蛛丝马迹。

只有小朋友才回问“为什么我们不是好朋友了?”

我们是成年人,都是默契地相互疏远。

如果你觉得这样太麻烦了,还不如见面或者电话把事情说清楚,那也行。

毕竟,微信只能微信,不能全信。

没有说到的地方,欢迎留言补充,共同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些微信聊天礼仪,你知道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