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湖心亭看雪》有感

图片发自App

          今天下午讲读明朝作家张岱的山水小品《湖心亭看雪》。优美的文字,雅致的情境,如何教读才不会负了这篇美文?我思考着,阅读着,不想再走以前的老路:1.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本文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毫无梯度的问题,一定会形成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对学生也没有起到思维的培养与提升的核心素养的构建。我模仿着王君老师的教课模式设计了三个板块:看痴行,赏痴景,品痴人。全文围绕一个“痴”字展开。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作者有什么异常的举动?2.张岱赏雪偶遇金陵人,请问他们同是什么样的人?3.他们的内心都是一样的欢喜吗?无论哪个问题都希望孩子们能够紧贴文字行走在文本的世界里。孩子们一个个惊喜的发现,一个个精妙的解读,越来越多的孩子怯懦地举起了手,越来越多的孩子抬起了头,越来越多的孩子眼里泛起了求知的光芒。本以为沉默寡言的七班孩子只会营造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没想到这节课撬动了孩子们的思维,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了我想要看到的场景:积极主动。都说七班孩子心里有数,果不其然。我也尽量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和他们形成默契。不知不觉,一节课结束了。我仍沉浸在喜悦之中。不是我们的孩子不会说,是我们的老师没有设计出可行性的问题,孩子们不想说或不屑于说。

      一位知识丰富的教师,课上得生动有味,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推崇,他的一举一动都不知不觉地感染和引领着学生。我们语文老师每天都摇旗呐喊孩子读书写作,然而全然不知道我们的孩子毫无兴趣可言,语文写作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表面上,这是教师之间执教水平的差距,背后却是积淀的差异,阅读的差异。教师没有积累,紧靠书本满堂灌,课堂机械僵硬,索然无味,其执教经历在学生的心中可能留不下太多的痕迹,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

    特级教师程红兵老师说: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在于韧性,在于坚持,在于学习,在于思考。行走在语文的土地上我累并快乐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湖心亭看雪》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