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到底是不是孤独

上了大学之后,特别是大一的时候,听到妈妈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要合群,不要总是一个人。”

当初的我将这句话奉为金科玉律,每当自己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大一刚开始。

一起去吃饭,即使他们吃饭的时间晚,又或者吃完饭的左等右等,导致的效率不高;

一起去玩,即使自己很累,又或者都某某广场不感兴趣;

一起在周末躺到接近中午,即使你想去图书馆,又或者参加志愿活动。


我很庆幸,这种状态只维持了半学期不到,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只有我一人。

刚开始的那段时间,一个人上课,一个人下课,一个人去图书馆。

其实那段时间是说不出来的感觉,有点迷茫,又带着点憧憬。在这一小段时间对自己之后的生活进行了规划和目标设计。


之后在班上又认识了几个同学,他们有自己的目标方向,会聚在一起讨论题目,会对某些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会有自己的时间,有的喜欢羽毛球,有的喜欢社团活动。

我成为了她们其中的一员。

可以称之为“朋友”。

共同进步,一起努力。


大一学期末尾,考试周。

并没有像别的同学那样,聚在一起学习。

而是独自去图书馆,各有各的的复习节奏,各有各的复习目标。

只是偶尔会在通信软件上交流一下个别题目的答案。

其余时间,自己学习,自己吃饭,自己放松。

那段时间,才是自己最好的状态。

心中因为有着明确的目的性,清晰的计划,所以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感到不自在。

反而,这种状态,很舒服。


其实,你仔细看会发现,周末早晨的餐厅,大部分都是一个人。

我也无意间看到过三个同学一起来图书馆,只呆了不一会儿就离开的。

也有结伴学习学到很晚的,但时不时的被同学打扰,总是被打乱思绪。

每个人的学习习惯不同,可能有的人就是喜欢和伙伴一起学习的这种感觉。


独处,之所以称之为养分剂,

并不是浅显的表达在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下课这些情况。

之后的我,也很喜欢下课之后和她们结伴去吃饭的路上的时间,聊的很舒服。


而是,我们每天总是在说话,总是在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一个人独自的时间来思考。

不管是捋清楚今天做的事也好,又或者还需要干什么事,又或者离自己的目标还差了多少。

总之,只有独处的时间,才能让自己变得清晰明白。

可能会说,宿舍的环境不允许我独处,那“床帘”或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每当夜晚降临,拉上床帘,躺在床上,放松的自己,此刻是最惬意的。

唯独这个时候,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洗去了一天的浮躁不安,带来的身心放松的安心感。


此刻,“独处”在给自己施肥,在给自己浇水,让你的明天又是活力满满。


独处。

并不意味着你与世隔绝,

并不意味着你就没有朋友。

她只是一个人用来放松自己的方法而已。

与“孤独”有质的区别。


“如果有人说你太特立独行,那么恭喜你,你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最后,引用周国平先生的一段话。

“独处的确是一种检验,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真正的感受,一个连自己也不爱的人,我敢断定他对于别人也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


愿你们都成为一个灵魂充实且丰富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独处到底是不是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