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岳阳楼

第一次登岳阳楼,是在高考的那一年。那时的年龄还不满18岁,老师带着我们30几位同学,夜晚乘火车,凌晨到达岳阳。第一次离家这么远,脑子里充满兴奋。火车上香槟的味道,还存在脑海里,可香槟的影子再也无法找到。同班的新同学,在一起说笑,心里的快乐,没有什么比得了。瞬间拍下的美照,那青涩的脸庞,淳朴的微笑,是令人羡慕的美好。于今岳阳楼变成什么模样?还能找寻昔日的美好吗?于是,邀约几位同学,再去看看。

突发奇想,能否在岳阳楼上,朗读《岳阳楼记》。这个主意得到大家的响应。有同学把《岳阳楼记》的朗读版发到群里,供大家提前学习。

出发之前,我一遍又一遍读,希望能像中学那样背诵下来,可是尝试了几次,还是记不住。只好抄在纸条上。那天我们6个同学,开着一辆车,在车上听了几遍《岳阳楼记》,像是去考试的样子,担心完成不了这个计划。

到达岳阳楼时,天下着雨,我们看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的景象。一群中学生冒雨在岳阳楼下朗读《岳阳楼记》,我们的想法与他们不谋而合。区别是他们是新课,我们是补课。

我们在二楼排成一行,面对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开始朗读。不料屏雕上的字,没有标点符号,很难断句,我们读得不整齐。于是我们换了一个方向,背对着紫檀木雕屏,看着手机、纸条上的文字,又读了一遍。虽然语气缺乏抑扬顿挫,但比上一次明显好了许多。心里“喜洋洋者矣”。这一课,这一刻,终于补上了。

作者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这篇散文中,描述了晴空万里时登楼和淫雨霏霏时登楼看到的两种不同的景色,登楼的人想到的是自己不一样的处境。而作者写这篇文章心里想到的是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是这篇散文点睛之笔。至作者之后,再无人超越。年少愚钝,不曾读懂作者情怀。年过半百,再读此文,犹为未晚。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登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