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增长思维(00)|迁移思考

前言 

当你启程前往使命,道阻但充满奇迹与发现 

我们所经历的互联网时代,可能是近代以来最慷慨,也最残酷的时代,科技进步所造就的强大算力,把所有人推进了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它赋予不同的人不同的机会,也毁灭了他们曾经笃信的意义。身处在这个行业名利场中的人,都不可避免被其裹挟。“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是常有之事。

中关村大街 |图源视觉中国


两年前教现代礼仪的老师告诉我们,面试的时候“你是谁不重要,你在别人眼中是谁很重要”,而今年我悟到:“你是谁很重要”、“需要多一点展现真我的机会”。只有自己才能定义自己,做自己才能善良而强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自己的使命感,一个人的信仰,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干出来的,而是用一辈子活出来的。

“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模式里,反复自洽,自我增强,越来越适应。”梁宁说。

我认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的产品经理,自己是自身的产品,需要去设计、优化、推销自己,而这个前提是能够给自己定位,然后嵌入到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系统里。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性,自身这个由智力和情绪构成的微系统才能运行正常,在社会大系统中稳定进行。

今天Annora开启了增长思维课程,目的是沉淀自己并获得增长,有所成长和输出,也希望听课笔记能给你心理能量和碎片化的启示。不一定日更,因为知识需要时间和实践去内化、迁移、运用。本篇对发刊词进行个人化复叙与思考整合。

  发刊词 

  “增长能力, 即持续作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1•增长是个热门词

“增长”是个热门词,更是一个长效词,是我们持续几十年都需要的能力。

增长和衰退是个人和组织都要面临的问题。这是对创业者、高管、个人长久不衰的话题,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财富、经验、学识、智慧增长。


2•为什么要学习增长思维这门课?

1•为了我们年轻时,人生能够拥有主动;年老时,人生能够拥有智慧。

两张脸,一张是某村89岁的赵大爷,另一张是奥马哈村89岁的巴菲特。同样的年龄,前一个在89和30岁时作判断的能力没什么变化,最得意的是什么气节种什么庄稼,另一个是历经几十年世事,在不断更迭的复杂环境中能够迅速作出判断。

当你年老时,你想拥有一张什么样神情的脸?

巴菲特与赵大爷|图源晓P先生


这需要我们用一生来修习。


2•企业增长与个人增长是同一套框架。

过去两年,梁老师为了研究如何面对变化与作出判断,研究增长和衰退的原因,访谈了100多家不同类型的企业:成功的、爆发式增长的、瓶颈期的、无法突破现状的。得出:企业无论大小,创始人有三痛:战略之痛、产品之痛、组织之痛。公司的增长之路也是个人的成长与自我蜕变之路,企业增长和个人增长其实是同一套框架——不断作出正确的决定,打破界限,即使增长。

[我的思考]

打破界限,即是增长。想突破困境,其实不是我们与多少人建立了链接,不是我们花钱买了多少书和课程,而是要真正去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持续地做到它,才能减轻焦虑,让自己更自信坚定。

虽然有时候我会在网盘存很多课程,但没有行动起来也是枉然。花钱买的技能课,也可能是听听而已,所以我决定把听课笔记写下来,加上自己的思考与迁移,虽然阅历浅,但只要坚持实践,开卷有益。不能自欺欺人,学会面对变化的环境,现代的职业,没有一种是铁饭碗。

3•增长能力,就是持续作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1•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在做惯性动作,而不是观望全局主动选择作出战略。

[我的思考]

我们常常用战术的努力,来回避战略上的思考,付诸太多精力而不能抽离惯性。

管理学家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无论你身处何地或是哪种阶段,我们都可以作出正确的决定来改善自己和组织的生活环境,比如升学考研让自己拥有就业的敲门砖以获取更多选择权,开辟新的事业部让企业在更迭的商业环境中更具竞争力等。

2•人生和企业的分野,在一个个做决定的路口。

老板最感谢的,不是最勤奋的员工,而是为他的关键决策作出完美铺垫的同事。不能理解领导的决定,就无法与领导对话,更不可能成为领导。理解力是沟通力的铺垫,决策是一项需要锻炼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3•做决定,首先是技术,其次上升为艺术。

做决定不是直觉也非玄学。把拍脑袋碰运气成功的部分,分解为思考框架与决策模型。我们的信息环境和决策模型,决定了我们做决定的能力。

[我的思考]

梁老师是一个很喜欢建模的人,具有系统化思维,框架和模型就是这门课程的核心交付。管理学是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科学性是指管理是一个有基本客观规律的过程,艺术性强调实践性与灵活性。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单是理论上的高手,更具备解决实际多变问题的能力。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大多是非结构化决策(指不寻常的或信息模糊不完整的问题,需要独特、非重复、量身定做的方案),很容易出现直觉决策,锚定效应,框架效应等,因而更需要注意系统化思维。

4•增长思维,到底讲什么?

即反复探讨,如何持续作出正确的决定。

这门课,会给你三个东西:

1•一张全景作战地图。

它也是商业世界的全景图,草莽、腰部、头部、顶级玩家。你能清楚地看到各种玩家的位置、打法和能力限制,以及他们如何相互进攻。

很多人输了其实不是打不过眼前的对手,而是他不知道这一仗有多大,还会涌现多少敌人,不知道自己需要募集整合什么样的资源,拿到什么样的位置,踩在哪个制高点。

2•四个增长关卡——机会拿捏、模式取巧、组织扩容、战略借势。

所有的企业,都在不同程度被卡在某一个关卡里。因而打破界限,突破关卡,即是增长。

3•几十个真实案例。

不仅可以看到通关增长的方法论,而且希望你在疼痛时,得到心理能量和碎片化的参照。

5.课程结构:

《梁宁•增长思维30讲》思维导图|图源Annora


6•从发刊词上获得的收获

1•利用同理心和恐惧

用“这三个位置,无人不伤,无人不痛”激起企业者痛苦的回忆,用“当你年老时,你想拥有一张什么样神情的脸?”击中我们怕老、怕无知、怕落后被时代抛弃的恐惧心态。我们虽然不是赵大爷,但是她给我们划了底线,暗示我们听她的增长课,能努力接近巴菲特的层次。

这是SCQA句式/架构的高级应用,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提出的结构化表达工具,多被用于营销。是麦肯锡三大结构化工具(金字塔结构、MECE原理、逻辑树)之一。

S(Situation)—预设情景:

人生二分法,最高顶点与最低底线。

C(Complication)—埋下心理冲突:

不掉到最低点,即变成赵大爷。

Q(Question)—提出扎心问题:

年老时的脸是什么神情?

A(Answer)—给你购买课程理由:

年轻时主动,年老时智慧。

2•做课程的方法

一是确定刚需,“增长”是长效词富有生命力,个人和企业都向往增长,如同创业管理课上我们分析商业痛点、痒点、刚需一样。“增长思维”这几个字看的人心痒痒。

二是确定框架,从现实和实践中来,梁老师访谈了100多个企业,花费了两年时间,汇集了商业精英们的思考,不由很好奇是什么框架。从产品周期来看,背后的心血与付出,足以见诚意满满。

3•表达的方法

讲台上的你,需要时刻提醒听众,“你可以成为怎样的人”。最高级的表达,是让听众拨开迷雾,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紧扣人心的,不是对强者的期待(与我无关),而是对自己的期待(我也想成为努力的人)。通过人生二分法,让我们对“增长”能力的向往,瞬间拔高了维度。

7•知识补充—结构化表达

很多人在刚开始获得信息时,会有很多思想,是杂乱无章的。学会刻意练习结构化表达,更容易吸引听众和读者注意力,引发共鸣,达到目的。

下面是SCQA句式的4种变体,我们在日常交流和朋友圈微商代购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但很少能意识到背后的逻辑:

1•标准式SCA:背景—冲突—答案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S)每天伏案苦读,周末都不敢好好放松,却还是没考上研究生(C),这是为什么呢?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你的自我认知出了问题,包括目标、感受体验与心态,我们这边有一款辅导课程特别适合你(A)。

2•开门见山式ASC:答案—背景—冲突

“老板,我今天要向你报告的是:把公司的销售激励制度,从奖金制,改为提成制的提议。”(A)

“公司从创始以来,一直使用奖金制来激励队伍。这是主流激励机制(提成,奖金,分红)的一种,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S)

“但是,奖金制在公司业务迅猛发展,在覆盖地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造成了激励上的不足。”(C)

用“答案 - 背景 - 冲突”的开门见山式和上司沟通,他不会说“直接说重点”,因为你的第一句话就是重点。

3•突出忧虑式CSA:冲突—背景—答案

孩子咳嗽老不好(C),多半是肺热(S),用葵花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A),清肺热,治疗反复咳嗽,妈妈一定要记住哦!

4•突出信心式QSCA :问题—背景—冲突—答案

得了灰指甲(S),一个传染俩(C),问我怎么办(Q)?马上用亮甲(A)!

8•知识迁移—优越感与确定性

努力把卖点,变成优越感,这是观众最关心的;你的优势可能不是观众的优势,最大的优势是让观众实现自己(确定性)。优越感与确定性,构成了每个人的向往。就像苹果11发布会,你的贵与我无关,常规升级与其他做比较无可厚非。而小米呢,小米好努力,我也想成为努力的人。

好的领导力,是成为下属心中的样子:“这件事很棒,我们能实现”、“这件事很难,我们做到了”。这是一种讲故事的能力,称之为“向往”或“蓝图”。许多创业者、销售人员、自媒体大咖等,都是讲故事的高手,比如罗胖。

9•下期预告

模块一 地图:01 在生死进退中增长

10•生活感悟

梁宁老师美丽的眼神 |图源得到App

商业课程的含金量取决于老师的阅历。梁宁,产品哲学家,她是中关村才女,互联网初生的见证者,雷军口中彪悍的女人,还是她父亲口中“一身雕虫小技的女儿”,也是喜欢系统化思维的思考者,更是推衍易经占卜的梁老师。

出身军人家庭,大学进入计算机系,21岁毕业当联想部门经理,从国产芯片项目到创业再到卖公司,乃至投资人。她亲历了互联网蓬勃上升的20年,历经了种种变动。这种“增长”带给了她财富、地位、话语权。增长是公司和个人的刚需,而增长课需要老师的经验、阅历、人脉网络等,认知的高度决定找出问题本质的速度。

很喜欢「36氪」里收录的得到大学2019年秋季开学典礼里梁老师的演讲,印象深刻的是她说:“ 如果你问我最近几年,对自己最满意的事情是什么。真的不是做出了《产品思维》和《增长思维》,而是我构建了自己的生活。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读书、跑步、见朋友、看电影、写日记,这几乎就是我生活的全部,而我的作品是在这样的生活中,一枝一叶长出来的。”

平常心和健康向上的生活,让成长和成功指日可待。个人要增长,健康是保障。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在愤怒时保持冷静,是我需要锻炼的。耐住寂寞,苦练内功,建立体系,验证模型,获取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梁宁•增长思维(00)|迁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