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刘姥姥,读懂已是中年人

刘姥姥是大观园圈子外的人物。但她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少不更事时读《红楼梦》,觉得刘姥姥可笑又粗鄙。然而时隔多年,再读《红楼梦》,不由对刘姥姥生出了一些敬意。

刘姥姥是个积年的寡妇,只有一个女儿早已出嫁。

她女婿的祖父曾经做过一个小小的京官,曾与王夫人的父亲,凤姐(王熙凤)的外祖父认识,就认了亲。

到她女婿这一代,家业败落,搬回乡下住了。两口子忙活,叫了岳母刘姥姥来看孩子。刘姥姥也一心一意帮他们把生活过好。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日子不好过,总归要寻找更好的去路,说不定前路就是柳暗花明。

日子越过越艰难,女婿边喝酒边发泄情绪。女儿不敢接话。刘姥姥心里清楚,女婿是先前的生活太好了,现在困难了,不去想办法还要埋怨。

她看不过,说:“村庄人,哪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没钱了就瞎生气,成什么男子汉大丈夫。”

由奢入俭难,要么接受现实,本分地过日子。男子汉,过得了好日子,也过得了穷生活。要么想办法改变生活。

“天子脚下,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生财要看到机会。有人看到繁华,有人看到机遇。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年事已高的刘姥姥,有想法,也有闯劲!

梦想是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遍地都是钱,条条大路通罗马,适合自己走向罗马的是那条道?刘姥姥想到的道路是王夫人,女婿家一转八千里的亲戚。王夫人上了年纪,更加怜贫恤老,愿意舍米舍钱。

去天子脚下搭起贾府这条人脉,谁去呢?

女婿去?他是男人,又是这样的性情,不妥。

女儿去?她是年轻媳妇,抹不开面子,不行。

还是自己去,反正一副老脸,有好处更好,若没有收获,见见世面也行。

不劳而获,就要承受受辱的准备。刘姥姥把女儿两口子护在身后。

几经转折,终于见到了贾府的红人——凤姐,王夫人托付的管事人。她向凤姐拜安。

若不是生活所迫,七十多岁的刘姥姥怎会跑到与自己格格不入的钟鼎世家去向正青春年少的凤姐请安?

为了搭上亲戚的关系,刘姥姥不得不腆着老脸。

回家之际,想开口讨要东西,她还没说话就红了脸,说话粗鄙如刘姥姥,在尊严和财物面前难以取舍。

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就带回来二十两银子,相当于一家农户的一年花费。

二进大观园,刘姥姥是带着诚心来感谢的。

生活一旦好转,刘姥姥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表达对贾府赠银的感谢之情。

刘姥姥扛着枣子倭瓜和野菜来谢恩。家里的第一茬瓜果蔬菜舍不得卖,给贾府天天山珍海味吃腻了的姑娘们尝鲜。

原本送完农家菜果的刘姥姥转身回家,但在贾府有心人的挽留下,刘姥姥留住贾府。

刘姥姥虽是村野人,却也有些见识,再加上年纪大了,经历的事多,极力说些村中的所见所闻或编撰故事来让大家助兴。

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的人想要融在一起玩乐?

刘姥姥做得到吗?她能做到吗?

事实上做到了,刘姥姥鼓着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头老母猪,不回头。”逗得一个个合不拢嘴。

刘姥姥也知道,姑娘们只当窥见了不同于自己生活的笑料罢了。

可以斥责女婿这个一家之主的她只能这么做,毕竟拿人的手短。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岁月静好,必定有人负重前行。

如果说前两次去贾府,刘姥姥让人可笑可叹的话,三进大观园就令人可敬了。

烈火烹油的贾府终究树倒猢狲散。

听说贾府的变化,刘姥姥正在田里打豆子,她连豆子都拿不起,在地里哭了一场。

抄家后的贾府,人心涣散。人人避之不及,唯有刘姥姥来贾府探望。

病重的凤姐把自己唯一的女儿巧姐托付给刘姥姥。

凤姐只能拜托在大观园姑娘们眼里粗鄙可笑的刘姥姥。

毕竟,刘姥姥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又添置了几亩地,在当地已经是过得好的人家了。

而所谓的亲戚如凤姐的亲兄弟,在她尸骨未寒时,逼问巧姐她母亲留下的私房钱。

正是: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

巧得遇恩人。

刘姥姥终不负所托,把巧姐救出火坑。

生活虽不是很富裕,但平静安宁。

谁又能说巧姐做个寻常人家的孩子不比带着面具生活的千金小姐强呢?

三进贾府,先是求财,再到感恩,终为救赎。

为生活逼迫积极寻找门路,受人恩惠,终不忘恩情,危难时期伸出援手,她虽世故粗俗,却也不忘善良。

我是您的情感导师灵双儿,专注爱情婚姻情感心理学,感谢您的关注,欢迎转发和留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少不懂刘姥姥,读懂已是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