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成长与职业发展探索系列(2)

昨天讲到尽管过去十年因为有些市场天赋,同时又有在Dell做过品牌经理的经历,职业发展过程中时不时就会遇到一些marketing的机会。年轻的时候不可能让自己闲着,有好offer的时候总想试试,但很多时候实际做下来往往发现都不是那么适合自己。

在Intel做BDM业务发展经理的时候,看起来工作比较偏销售,做下来才发现其实BDM是比较偏市场的。因为需要做大量市场开拓的拓荒工作,它和猎手型销售又不一样,可以说是猎物都还未有多少,市场还比较空白一些的时候,你就必须做很多工作令到有猎物会出现。当然有些公司BDM设定相对偏销售,这是特例。大多数公司的BDM还是针对一些比较空白、难做,需要拓荒的领域来设置的。

然后BDM的市场职能还要解构,有些公司是偏技术的,有些是偏市场宣传的,有些是偏战略的。整个我做的Intel BDM工作大概包含了可能20%的销售,20%战略,20%的技术和40%宣传和拓荒的。这样我比较擅长的就只有40%,其他都是相对无那么擅长的,做起来就不算很轻松,要挑战自己的地方不少。好在我擅长组织内跨部门沟通,最后把内部资源通过沟通,最终连线一起,这样拓荒的时候资源增加了,win chance成功率就高了不少。所以,最后其实还是用自己擅长的地方来攻克了自己不擅长的地方,打破了短板的壁垒,做好了这份工作。

我也短时间尝试过产品市场经理的职位,偏产品研发和工程师交流增加,供应链工厂部门协同备货能力增加,市场宣传的只能也有一些。总的来说和人交流也不少,但自己感觉不太合适,我当时觉得可能研发设计的职能估计不合适我的了。但是后来我做一份“在线教育部门经理”的工作时,就可以把产品研发的一些思路和能力综合用起来,又因为做的产品是与人相关的,完全没有以前做硬件产品的那些刚性,我还挺喜欢这个能力的。同时因为整个营销过程都是我在操盘,所以不单单产品研发,产品运营销售也有很多我自己擅长和喜欢的部分,同时还可以带团队培养人,这份工作的适配性就基本达到90%以上。

所以,在实际探索自己职业发展天赋和意图的过程中,会可能经历了不少试错的体验,才慢慢积累和摸索出什么岗位更合适自己的能力体系,开始解构自己能力和兴趣的偏向性,以便逐渐找到自己真正的天赋和动力来源。当然有很多大牛,你会发现他们在一家公司呆很久,尝试了这家公司不同职位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同时这样积累更有系统,起码对公司文化、产品和组织都是很熟悉的。不过大多数情况在南区以前总部不多,能在一家公司尝试多个岗位机会也不多的。

总的来说职业发展探索过程中有几点注意的:

1. 面试新工作时,充分了解新工作岗位的能力构成(通过JD工作描述, 熟人咨询、HR、Hirng manager这些常用手段)

2. 争取每份工作能力构成里面,擅长喜欢的部分>甚至远大于不擅长部分,工作挑战稍微不要过大

3.每一次工作也充分总结自己擅长和喜欢部分(不擅长部分也不是不做,要积极补短板来学习), 通过对工作不断实践,自己的感知摸索、解构和发展自己的天赋部分

这样才能对自己天赋和内心动力越来越了解~

今天就先写到这,刚开始写主要为了输出些内容,写着写着好像自己对自己的了解也增进了,这梳理也是解构的一般部分吧~可能这才是这个系列写作最大的内心出发点吧!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命成长与职业发展探索系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