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玮校长看来,筑牢信仰根基有“三德”“三心”和“三远”——重德惜才,德胜于才,德即是才;诚意正心,永葆初心,养性修心;格局高远,行稳致远,悦近来远。
今天的主题是立德树人,跟大家讲三点,每一点三句话。
大家积极思考,如何更好地把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结合在一起,如何将树立良好师德师风与开展部门工作结合起来。
重德惜才,德胜于才,德即是才
(一)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人是一个组织最核心的资产。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发掘和培养人才。我们要保持一种“求贤若渴”的姿态,看到优秀人才要两眼放光。
同时,也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每个人都有长板有短板,刚入职时是石头,经过你的培养成为璞玉。对于有个性的人才,要尝试找到合理使用的方法。
对于难得一见的人才要不拘一格,突破常规,将平和打造成人才高地。
(二)生命不为利己,而为利他。
为什么“德即是才,德胜于才”?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感染和熏陶,是一种传承,是一种对他人的成就。这需要为师者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奉献精神和利他精神。
真正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胸襟广阔,懂得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在学校里,这种德是最大的才,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去年在中层培训时,我提及过:“两军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智者相逢仁者胜”。有智慧的人在一起,最终比拼的是仁爱之心,是高尚德行。
(三)教书先要育人,更要育己。
传统讲“教书育人”,今天讲“育人教书”,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说,孩子永远不会成为你希望的样子,他们只会成为你的样子。因此,育人先育己,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教育。
师范教育告诉我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才是真正地育人。
诚意正心,永葆初心,养性修心
(一)三纲领,八条目。
《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个纲领,后面紧跟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我们去看,很多事情最后结果不好,追溯起来,一开始的动心起念就出了问题。这叫心术不正。
几年前,我曾经跟大家说过,作为教育管理者,要秉持三原则,即: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成人之美。对人对事,都要“诚意正心”,时刻反省自己。
(二)亲贤臣,远小人。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劝谏刘禅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各位都是部门的管理者,每一个组织内部,都有关系圈,这些关系圈是同心圆,管理者在圆心,团队里的人散布在这些圈中,与管理者有亲疏远近之分。
我们亲近什么样的人,重用什么样的人,对团队文化影响巨大。对那些处于最里层关系圈的团队成员,更应高标准,严要求。
(三)艰难处,修心时。
王阳明有一句话: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心学特别强调“事上练”,能力与自信是在一场又一场的胜仗中积累与提升的。
各部门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未来的人生走向取决于对待这些困难的态度——有人沮丧,有人畏缩,有人迎难而上,有人长啸而歌。
我在一次演讲中引用过一句话:回头再看,所有的困难,都是奖赏。那些软弱的人,脆弱的人,得意忘形的人,犯低级错误的人,归根结底一句话,经历的磨难不够,吃过的苦头太少。
格局高远,行稳致远,悦近来远
(一)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这12个字是曾子所说。秦末楚汉争霸,刘邦出身一般,无一技之长,项羽出身高贵,武艺高强,然而最终刘邦一统天下,项羽自刎于乌江。为什么?刘邦依靠的就是识人用人,而且他用的人都足以做他的老师,正是“用师者王”。
有些管理者喜欢用各方面水平不如自己的人,我只能说,他也挺累的,很多事只能一肩扛。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怀,大格局才大有作为。如果我们培养的人、使用的人未来超过我们,比我们有更高的成就,那是我们的格局,也是我们的荣耀。
(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句话来自于《增广贤文》,它也解释了什么叫行稳致远。教育是静待花开的事业,我们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应该不求回报。有些人情绪失控,暴跳如雷,关键还是功利心作祟,认为我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一点不能体谅?
成长有其规律,种子既埋下,必有花开时,只是不一定开在当下。坚持做正确的事,做时间的朋友,是初心,也是使命。
如果未来能开花结果,那是学生的悟性与造化。
(三)做好手头事,善待眼前人。
晏殊有一首《浣溪沙》,下阙为“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论语》中记载: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韩非子》对这一段的记载是:“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悦近来远的意思是,我们让近处的人高兴了,远处的人自然会来投奔我们。
因此,要珍惜手头的机会与工作,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最后,建议各位管理者经常读一读古代圣贤的家训,在做部门培训时,可以引用他们的智慧之言。
我列举几则,大家用心体会:
《曾国藩家训》: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颜氏家训》:夜觉晓非,今悔昨失。
《王阳明家训》: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朱子家训》: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