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还在为996争吵,日本早就在声讨加班中找到了答案

关于996,前前后后吵了快一个月。多位大佬和各方观点入场搏杀了数个回合,和大多数话题的结局一样,自说自话,打完收工。

有意思的是,正当国内关于加班撕扯得纷纷扰扰之时,日本上演了一部电视剧,《我,到点下班》。

这个剧名放在欧美,或许不稀罕。但在日本上映,多少有点让人跌破眼镜。

众所周知,日本职场是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含有的高压环境,奉加班为圭臬,视拼命为政治正确,等级分明,竞争激烈。

在日本,一个不加班的职场人,不仅事业上不会有出息,在人格上似乎都矮上半头。

如果你去过日本晚间的居酒屋,随处可见下班后身着西装衬衫,喝了酒大喊大叫的男人。用这种方式宣泄职场的压抑,看得人五味杂陈。

可是《我,到点下班》却反其道而行之,甚至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

吉高由里子饰演的女主角东山结衣曾经也是个工作狂,可身体的不堪负荷让她一改职场观念。从此,她成了那个每天18点,雷打不动要准时下班的人。

关于准点下班,她在实践之余提炼了很多“理论”。


比起在公司加班,她更享受的是朝九晚六,下班后赶到常去的“上海饭店”喝一杯啤酒,吃一客小笼。


面对一个从不缺勤的同事,她也这样劝说:“自己开心最重要,别为了公司而活。”

哪里像一个日本白领说的话嘛!

可这偏偏是全球范围内年轻一代的职场心声。日本也不例外。

《我,到点下班》不是幻想,而是日本的今日现实。它的诞生有一个法律背景:今年4月1日起,日本推行了修正后的劳动法,像《劳动基准法》《劳动时间等设定改善法》,都在从法律层面保障员工的合理作息。

抛开是非对错,当我们的企业家在贯彻“996是福报”“拼命是兄弟,不拼就性价比低”这样的话术,一衣带水的邻邦已经站在普通员工的角度进行法律实践和文艺呈现了。

这些年,全球的经济形势都不好,日本也身处漩涡。希望渺茫带来的动力不足,在每个职场人身上也充分暴露出来。

日本知名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做了一个概括叫“低欲望社会”。人口减少,老龄化、少子化,年轻人对经济上行没有信心,比起可能徒劳的奋斗,更愿意降低自己身的欲望。这种变化,进一步导致了经济的恶化。

具体到职场上,反正996甚至007也不会增加多少收入,反而会提升过劳患病的风险,不如安安稳稳打一份工,追求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熟悉吗?中国的年轻人,也因为类似的表现,被扣上了不肯努力、消极怠工的帽子。在提倡或鼓励996的人眼里,这种表现完全被归入“不思进取的废物”行列。

可是,世上的事哪里有这么简单。

老板和年轻员工的剑拔弩张背后,与其说是孰是孰非的选择题,更多是两种立场和价值观的冲撞。

从老板的角度出发,花钱雇人,负担的成本还远不止工资奖金,当然希望员工都能一个当两个甚至三五个人用。把这种利益考量笼统地称为资本逐利,或者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是故作清高瞎矫情。

年轻一代的员工更看重自我,要性价比,要喜欢这份工作,要有成长和成就感,要有和睦的同事关系,也是合理的诉求。这些东西不能用“我都给你钱了你怎么还不努力”一语带过。

要命的是,过往那种“涨薪就能留人”的铁律,在年轻一代面前大概率失效了。

如今的职场新人,自我意识强烈就不说了,对收入的诉求也远比很多老板想象中要低。

在一线城市,一个税后1万的年轻员工已经不算低薪了。加上各种成本,公司、老板为这个员工付出不少。

然而,一旦涉及加薪与否,哪怕是20%这种比例,对员工来说,无非是到手多了2千块左右。

有,固然可喜。没有,也不会多失落。

毕竟,今天的职场新人,父母大都是70后,念了大学,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给孩子留的家底足够殷实。再不济,独生子女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里(将要)继承的房产,金额也早已甩开薪水很多个量级。

做一份工作,最重要的不再是那一两千块钱的月薪差额,而是开不开心。

在职场上,只有那些有娃有贷的中年人可以随意“凌虐”,想留住年轻人,从来得当大爷或者宝宝哄着,不然就分分钟交辞职信给你。

在这样的前提下,不加以理解,却一味靠“努力奋斗996”的话术来说教,当然会把他们推到对立面。效果有多差,不用多说。

“人应该努力”、“996会助推个人成长”,这样的话有没有错?

一点都没有。

但对的话也看怎么说。强行填鸭,适得其反。

面对一个把“自我”放在几乎所有东西之前的世代,哪怕是劝加班,也要和他们的自我深度捆绑。

比如,“加薪”往往不如“画饼”,因为钱加不太多,但饼可以很大,且和自我相关。比如,比起“公司需要你付出什么”,更重要的是告知“你可以从工作里得到什么”。

《我,到点下班》提供了一个新角度:提升上班效率,杜绝不必要的加班。与其浑浑噩噩地996,不如愉快高效创造性地工作,然后准点下班,好好享受美食美酒和家庭生活。

人应该去努力,人也要有选择。法律和制度,也应该保障每个人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才是996争论背后的关键。

《我,到点下班》里,东山结衣有一段台词:“可以对下属发脾气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既然我们一起共事,那就请你拿出最起码的尊重来。”

“发脾气”,可以由“说教”“压迫”“打扰”等很多次替代。而所谓“尊重”,不过是同理与同情。

职场不一定要那么狼性,但也不要纵容自己的懒惰。想准点下班,就高效上班。

想下班后吃饭唱歌蹦迪喝酒,上班时就少闲聊八卦摸鱼晒网。

至于老板,请先给够钱,然后切记,不要只想着给钱。

或许听起来很简单,但这可能是996困局里最接近正确的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们还在为996争吵,日本早就在声讨加班中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