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理论综述(论文整理部分)

一、生涯特质论

(一)帕森斯特质--因素论(1909)

核心概念

特质(trait):个人的兴趣、态度、能力、技巧、价值观、人格特质等

因素(factor):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具备的各方面特征。

理论主张

职业辅导三步骤

1、要清清楚楚的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雄心、资源及限制以及这些特质的成因(主要是以能力倾向匹配为主)。

2、要明明白白的知道各种工作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要求优点与缺点,待遇,就业机会与发展情与发展前途。

3、要实实在在的推论以上两组事实之间的相关情形,追求人职匹配。

理论评价

      帕森斯对生涯辅导运动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建立了帮助个体选择生涯的概念架构,奠定了后面职业辅导的基本骨干,其本人也被称之为“职业辅导之父”。

      其优点是,易于学习和操作;注重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对心理测量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局限是,测量工具本身存在信度与效度问题;强调理性适配,忽略了个人在决策中的影响和作用;静态测量的结果未必能真正反应出个人的长处与内心意愿,忽略了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基于以上理论不足,也是基于对人职匹配程度影响人对工作的满意、成就、适应及稳定这一理论背景的认可,霍兰德类型理论作为帕森斯因素论的发展演进而诞生了。

(二)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1973)

核心概念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理论假设

1、在美国的文化中,大多数的人可以归纳为6种类型即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

2、在美国的社会环境中也有着相同的6种职业环境,且职业环境的刻板印象是可信的。

3、人都在追求某类工作环境,这类工作环境能施展个人的技术与能力,能展示个人的态度与价值能胜任问题的解决和角色的扮演,即人境匹配。

4、人的行为由人格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所决定。即环境可以改变个人,个人可以改变环境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补充假设

5、适配性,即人与环境的匹配程度,匹配性越高职业职业适应性越强。

6、一致性,即个体兴趣代码内部的心理学相似程度,通常通过观察六边形模型来直观判断,在模型中三个代码彼此相邻且首代码在两代码的中间位置则一致性最高;三代码中有相对代码则一致性最低。一般认为,一致性低,可塑性较强;一致性高,稳定性强。

7、区分性,不同兴趣领域发展差异的程度,即6个分量表上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差。区分性越高,说明个体兴趣特征越清晰明显。

适用场景与对象

适用场景

      1.关注来访者“现在”的个人特质和工作环境特性的匹配性,来访者做抉择的关注点在于:决定所学专业、选择职业、寻找新工作或休闲活动

      2.不适合需要探讨长期的生涯发展或有错误生涯信念、较差自我概念、较低自我效能或决定能力的来访者。

适用对象

      适用于当下欲选择专业升学者或欲选择工作的职校与高校毕业生,如:专业的选择,职业的选择,寻找新工作,休闲活动等。

理论评价:

    1995年美国心理学会曾这样评价“霍兰德的生涯理论提供了一个智性的工具重整了我们对职业意图,职业兴趣,人格与工作史的知识,他在职业心理学的杰出贡献,使得职业心理学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可见霍兰德生涯理论在当时的地位与影响。其优点主要表现为:结构完整清晰、便于操作;量表应用广泛,实用价值较大;利于引导来访者积极主动进行生涯探索。其局限主要表现为,仍然具有特质因素论的色彩,且将职业兴趣作为个人稳定的人格特质来看,忽略了个人成长和学习经验的重要。

二、生涯发展论  (1957)

      1953年,舒伯在《美国心理学家》发表文章,提出“生涯”的概念,打破了特质因素论一统天下的局面,是职业辅导发展到生涯辅导的标志。

      特质因素理论强调以客观外在的特定方法来衡量自我,注重静态的生涯选择。而舒伯强调主观意识,注重动态的生命全期的发展,提出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核心概念

      生涯:舒伯认为,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态的连续演进方向;它结合了人一生中依次发展的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个人对工作的投入而流露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势;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到休退之后,一连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业之外,上包括任何和工作有关的角色,如学生受固执,领退休金者,甚至也包含了副业、家庭、公民的角色。自我概念和价值观贯穿所有的角色。

      自我概念: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人格特征方面的认识和主观评价。生涯发展的过程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工作满意程度与自我概念实现程度成正比。

理论假设

舒伯的理论假设由最初的10条发展到14条,其中重点介绍其生涯发展阶段假设。舒伯认为,生涯发展是一个历程,可以被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发展任务完成的情况会影响到下阶段任务的完成。其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适用场景与对象

1.生活中角色之间产生冲突或不平衡的来访者

2.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等有不清楚或不一致的困扰的来访者

3.关系自己未来的生涯发展和计划的来访者

理论评价:

      太复杂,虽然有道理,道理还需慢慢理。

      舒伯以规划人生长期生涯发展为主轴的生涯辅导策略,逐渐凌驾于以短期职业选择为内涵的职业辅导工作之上。从而生涯咨询与辅导,从“以人就事”演进到“以事就人”。  而所谓的“以人就事”是职业辅导的基本概念,静态的让人来迁就符合这个人主要特质的工作。“以事就人”是生涯辅导的发展概念,主张人的发展是动态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完成不同的发展任务,工作应迁就人的生活方式与角色。所谓成功的生涯发展,不是狭隘的专职工作上的成功,而是指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完成如彩虹般瑰丽的角色安排。各个角色均衡发展,悠然自得。

生涯发展论的最后与生涯建构论汇流到一起?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涯理论综述(论文整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