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运动我做主

每年的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响应健身日的号召,我们今天的分享主题就是:《我的运动我做主》。今年“全民健身日”的主题是: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

今年的全民健身日,希望借助人民群众关注奥运、支持奥运的热情,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的自觉行动中来,鼓励人人健身、天天健身、科学健身。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下很多白领工作日日常久坐,运动的时间确实不够,不仅是成人,连孩子们都在激烈的学习竞争压力中减少了运动的时间,以至于国家需要用增加体育考试的分数和难度来倒逼学生增加运动。

然而,仅仅是自己下班后去健身房,或者为了参加马拉松每天早上跑步,或是鼓励家里长辈像大爷大妈们那样去跳广场舞,这样运动就真的能带来健康吗?生活中,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又缺乏专业知识的指导,盲目的随着他人运动,而不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进行量身定制,很容易导致效果不明显。

另外有一些人,因为缺乏科学的运动知识,很容易盲目夸大运动的作用,误认为只要运动就能“包治百病”,这样也会因为缺乏科学的运动方式,其结果往往也会适得其反,倒为自己带来很多的健康问题。那到底不当的运动会为我们的身体带来什么样的健康问题、运动中有没有什么重要的原则需要遵守,如何为自己量身打造属于自己的运动计划?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1、不当运动的危害性

2、遵循哪些运动原则

3、量身定制运动计划

4、关于运动的小贴士


PART1 不当运动的危害性

合理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心肺功能,强健肌肉,加快血液循环,增加代谢,并且减少炎症,因此适量运动是健康的保障。但是,不当的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的平衡,加速机体某些部位的“磨损”,造成生理功能的失调,尤其当我们的营养补给没有跟上我们的运动时,还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不当运动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身体肯定是会反馈不舒服的,比如呼吸急促、喘气困难、作呕、眩晕等情况,有些人可能会发生关节损伤、肌肉拉伤或者抽筋等。具体来说,当身体出现以下情况时,就在提示我们当前的运动并不合适:

1、运动中低血糖

如果有刚才说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心慌气短、喘气、作呕、眩晕、发抖等情况,就要小心运动中低血糖了,有些人运动前没有做好准备活动,或者突然提高当下的运动量,但是没有做好及时的糖原补充,可能会发生运动中低血糖的情况。有些人在运动前时间比较近的时候吃了较多碳水,身体分泌了过多的胰岛素可能导致“反应性低血糖”。

运动固然是好事,但是身体需要稳定的血糖供给,血糖飙升会出现高血糖问题,而太低可能会昏迷、休克,会造成心脏和多脏器的损伤,甚至脑组织损伤。血糖不稳定容易造成体内突发的能量供应不足,导致机体紧急分解蛋白质并参与供能,这容易影响肌肉蛋白的合成,造成基础代谢率的降低,反而对健康不利。

2、运动后感觉过于疲累、懒散、无精打采

运动会促进脑内啡分泌,合适的运动过后会让你觉得轻松、愉悦,达成设定的运动目标也让你觉得有成就感与满足感,这种感觉可能持续几小时甚至是数天,是一种我们都很喜欢的感觉。但如果你运动完这种感觉却没有出现,运动没有让你感觉精力充沛,反而是不舒服,这就不正常了。

运动本身会造成肌肉轻微的撕裂,从而刺激肌肉再生时会生长得更强壮,适合当前身体状况的运动会促进血液循环,身体修复后人的精神会更加充沛,注意力更集中,专注力更好,如果你发现自己运动后反而感觉很疲惫、身体很懒散,无精打采的,那么有可能是训练的强度和自己当前的身体转态不匹配,也有可能是自己的营养状况没有跟上运动后修复的需要,需要暂停下来寻找原因或寻求专业的指导。

另外,假如你感到疲倦并且有全身疼痛的感觉,说明你在运动中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身体,这样长此以往锻炼下去会加速人体衰老。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指出,当肌肉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时候再进行运动就会引发炎症,此时运动肢体也显得更加困难,免疫系统功能可能无法有效发挥作用,还会导致睡眠障碍。

3、不当用力导致关节或肌肉损伤

人体是一套精密的“仪器”,“仪器”都有相应的使用方式,不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肯定容易对仪器产生损伤,专业的运动健身者他们受过相应的培训,更清楚人体的构架和肌肉、骨骼应该如何受力、发力才能避免损伤,而普通人在这方面就欠缺了,很容易因为不正确的用力方式对关节或肌肉造成损伤。

最常见的就是我们的膝关节,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有使用到膝关节的情景:爬坡、上楼梯、扛重物等等,通常身体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复来自行缓解,但运动中如果姿势不正确,或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而中间休息不足(比如跑步就是一个明显的需要重复保持某一个动作的运动),就容易导致膝关节受伤,甚至会变成退化性膝关节炎。

此外,运动中肌肉发力的细节是普通人很难自我掌控的,身体有强大的代偿体系,当我们想要完成某一个动作时,如果这个动作规定发力的肌肉,也就是我们训练的目标肌肉或肌肉群较弱的话,身体就会调动周围能力较强的肌肉进行代偿来完成动作,然而这时候,正在做动作的我们自己其实是没有感知能力的,这就可能造成我们看似完成了某些训练动作,但实际上动作在专业人士看来并不标准,没有达到动作训练的目的,反而对其它关节或肌肉造成劳损的现象,尤其俯卧撑、平板支撑等动作,知乎上就曾有答主交流自己用keep练习俯卧撑但是出现腰部疼痛厉害的情况,通常就属于此类。

4、突然频繁地开始生病了

身体的运动量和身体的机能、营养状况匹配的时候,人体会处于健康的正向循环中,若是你最近增加你的运动量,却发现自己更容易感冒,或者身体不舒服,比如观察早晨是否有喉咙痛及打喷嚏,那有可能是不合适的训练所致。

运动可以使免疫系统处于轻微的抑制状态,此时身体的抵抗力——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黏膜系统是否稳固就非常关键,运动对机体营养支持的要求是提升的,因此如果你没有做好营养管理,同时又不适宜地给自己的身体加了训练量,那么有可能导致身体的修复更不上进度,从而使身体容易生病、受感染。

生病期间就不推荐继续坚持运动了,你需要好好的休息来恢复自己的身体,同时学会给自己增加营养来保证身体的修复。重新开始运动时,推荐循序渐进的增加训练量,从安全且有益身心的中等强的运动开始,学习在运动中自我感觉心跳和呼吸加快,用力但不吃力,一个很好的标准就是可以随着呼吸的节奏连续说话,一次说话吐10个字或以上,但不能放声唱歌。

PART2 遵循哪些运动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激烈的运动确实对身体不利,据运动医学专家研究表明,激烈的、长时间的运动,如跑马拉松时,身体会分泌一种类似鸦片、有麻醉作用的物质,称为因多芬。它可使人在运动中感觉不到痛苦,尤其会失去心脏病发作的前奏感———胸部剧痛。故常有长跑者昏倒或心脏病发作的情况发生。另外,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也会当因多芬产生过多时,失去抵制外来病毒的作用,引起免疫功能失调,使感冒、肿瘤或癌症得以发病。

然而,这大多数是一些专业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需要面临的情况,现实当中大多数人其实无法达到这样的运动量,绝大多数白领上班族和学生等人群,平时因为工作或者学习的关系,处于较少运动的状态,如果突然去做过分的运动,如快速跑步赶火车、汽车、飞机、搬重物上高楼等,这种突然间的身体运作会使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增大6—100倍,而经常科学运动的人,从事同样急速的运动,心脏病危险性仅有2倍,这是一个非常悬殊的差别。

所以,我们不能因运动不当易会引起身体损害而放弃运动,而要科学地运动去避免损害的发生。这时候,循序渐进是运动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在运动中自感用力度评分 7~8就好,不要拼尽全力,运动忌讳“间歇式努力”,突然加大运动量对身体是不适宜的,如果很久没有运动,那么一开始需要从柔和的运动做起,例如快走、瑜伽等活动。

2、科学补充糖分

一般来说,正常人体是有空腹运动的能力的,因为通常血糖只储备全身葡萄糖的4-6g,而肝糖原大约储备75g,肌糖原会有200g,单肝糖原的储备就足够一个人24小时不吃东西时的能量供给,所以即使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早上起来适量的运动身体还是能够承受的。

但是现在很多人处于亚健康转态后,身体摄取糖分的能力是出现损伤的,也就是有胰岛素抵抗的状态,肝脏和肌肉摄取糖分的能力不够好,或者肝脏功能不够强,调动肝糖原补充身体所需的能力下降,都有可能造成血糖不平稳,从而导致运动中出现血糖偏低,影响运动能力的情况出现。

长期不运动的人,身体一般会比较虚,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如何科学饮食和补充糖分。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那么在正餐期间我们要做到高蛋白和低升糖饮食,高蛋白、优质脂肪、丰富膳食纤维而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主食,能够保证我们血糖的稳定,提升胰岛素的敏感性,恢复身体对血糖管理的能力。

锻炼的时候,则要选择充分的无氧训练,尤其是腿部和臀部这些大肌群的训练,能够极大改善我们的代谢,腹部的核心肌肉群训练要遵循专业人士的指导,先练盆底,再练腹直肌,这些核心肌肉群都是提升静息代谢的主力军,它们力量的改善会增加肌肉摄取和储备葡萄糖的能力。

运动前的糖分很有可能会毁了你的减肥效果,高升糖碳水会升高胰岛素,而胰岛素则促进脂肪的合成,妨碍脂肪的分解,从这点来讲,运动前其实需要避免碳水,逼迫身体清空体内的糖分储备,而注重练后吃才是正确的途径。训练后的高蛋白、高碳水饮食,反而能够促进肌肉的合成,此时由于身体糖原储备已经被清空,因此血液中的葡萄糖会优先进入肌肉和肝脏进行储存,反而不容易变成脂肪。

但早期为了防止锻炼中的低血糖,可以把巧克力、香蕉、含糖运动饮料等补充糖分的食物放在一边,当无氧做了1-2组后略感觉有低血糖症状时,就吃一点巧克力或者其他的含糖食物,这样帮助我们缓解低血糖,锻炼时肌肉会消耗糖储备,因此这个时候吃下去的糖比较容易被肌肉吸收,而不会发胖。

3、注意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拉伸与放松

运动前的热身环节很容易被人忽略,其实它对运动很重要。热身就是通过活动使肌肉收缩,肌纤维摩擦生热,体内能源物质进行新陈代谢,肌肉血管开始膨胀,产生热量让组织温度升高。

热身能够加快肌肉中血液循环的速度,让氧气能更多的供给身体活动部分的肌肉,增加神经系统的敏感度,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增加,肌肉收缩更有力,更迅速,最重要的是提高肌肉柔韧性,使身体的活动范围增加,降低损伤风险。

运动后的放松和拉伸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消除乳酸堆积,缓解肌肉酸痛,有助于肌肉的修复;二是促进静脉血回流。

血液当中的氧气到达肌肉,和肌肉内的糖原储备一起参与三羧酸循环供能其实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肌肉细胞会同步采用无氧供能体系来保证能量的供应,糖的无氧氧化会产生乳酸,肌肉中乳酸的堆积会产生酸痛感。

肌肉是无法代谢乳酸的,乳酸需要进入血液,循环到肝脏进行代谢。对于运动后有肌肉酸疼的人来说,多做拉伸、放松,甚至做一些筋膜球按摩放松、推拿放松等方式,都能有效缓解乳酸堆积,避免运动后身体酸疼。

此外,运动提倡科学热身,也提倡科学冷身,也就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避免心脏空转,不冷身会导致血液回流少,这对于心血管系统不好的人来说有可能致命。此外,许多人运动后12~48小时有会有肌肉酸痛感,在运动专业领域被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大多是因为在运动的过程中,因为强度提升而造成轻微的肌肉撕裂,这时候肌肉细胞破裂,流入血液中造成发炎,而发炎反应还会出现局部水肿、发热的情况,更加激活痛觉受器。运动后的按摩放松,尤其是深层按摩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更多带氧的红血球进入肌肉进行修复。

PART3、量身定制运动计划

和饮食上可以遵循居民膳食宝塔一样,运动也有运动金字塔。运动金字塔(Sports Pyramid)是台湾的运动专家曹建民先生推出的。在这个五层塔中,从上班、家务劳动,到走路、打球都有一席之地。它从运动的5个方面,即类型、频率、强度、时间和运动总量,给出了相应的推荐计划。运动金字塔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有规律的锻炼,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

第1层:生活中的运动

生活中的运动有很多,在这其中最好的是走路、骑车和园艺。如果平时没有机会做园艺,可多走路和骑车,最好每次能坚持30分钟以上。家务劳动中,擦窗、拖地、洗衣服都能起到不错的运动效果。

第2层:伸展运动

这类运动主要包括瑜伽、拉筋动作、柔软体操、八段锦等。

伸展运动主要锻炼的是身体和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所谓灵活性和柔韧性,是指在全方位运动中自由的活动关节和肌肉的张弛程度的能力。拉伸也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不经常拉伸,或是你的拉伸动作不标准,不仅会影响你的运动效果,甚至还会威胁到你的健康。

伸展运动与力量训练、有氧运动相辅相成,可以增加我们动作的柔韧性,减少受伤的概率;缓解肌肉的酸痛感;运动前拉伸,可以舒展筋膜和韧带,扩大身体的运动范围,让动作不受约束。长期坚持伸展练习,可以改善肌肉的功能,提高收缩速度,防治肌肉僵硬。

伸展运动属于低强度运动,不会引起心率和血压的大幅波动。幅度应该以身体的疼痛承受度为主。一旦觉得自己无法承受时,减小拉伸的幅度,等身体适应后,再进行更大幅度的练习。具体运动总量为每组动作10~30秒,每次6~10分钟,一周训练5~7次,一周运动总长为40~70分钟。

不同肌肉群拉伸的方式也不一样,具体如下表:

第3层: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以躯干、四肢等大肌肉群参与为主的、有节律、时间较长、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的身体活动,这类活动形式需要氧气参与与能量供应,以有氧代谢为主要途径。例如慢跑、游泳、网球等都属于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锻炼,主要作用就是提升心肺能力。

通过有氧运动可以加快我们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保持健康的体重及身体脂肪百分比,达到降压降糖降脂的目的。还可以促进身体对营养的吸收,增加骨骼的密度;增加肺活量,使每次呼吸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并加强肺部氧气运输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能力。

有氧运动还能够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从而使各激素水平正常,增强身体功能,如氧气代谢能力的提高、肌肉耐力的提高。提升心脏的动力,增加血液循环量,增强血管的舒张和收缩能力,使血液循环更加通畅,避免人体血液供应不足的发生。最后有氧运动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免疫力。

对于有氧运动选择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涵盖身体的大肌肉群运动项目并有相应的承重,能够持续地消耗热量。

②多元化的锻炼方式,一个星期内不单一进行某项活动,减少重复运动带来的厌烦感,降低受伤风险。

③带有目的的运动,如进行心肺锻炼应增加运动强度,进行耐力训练应增加运动时间,进行娱乐性运动应选择易于接受的方式等。

④可以根据下表常见的有氧运动类型和自己兴趣爱好来选择运动类型。

有氧运动一般每周的总量为3~5次,每次20 ~60分钟比较合适。有氧运动过多容易消耗肌肉。研究表明,2个小时的运动可消耗机体中80%以上的白氨酸,而白氨酸的作用是防止人体在运动中肌肉的分解,1小时左右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基础代谢率,而过长时间的运动造成肌肉的流失,反而会不利于基础代谢率的提高。

第4层:力量训练

日常生活中力量训练最容易被忽视,有氧运动对肌肉的影响很小。所以每周要抽出时间进行专门的力量训练。

骨骼肌的素质取决于两个方面: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肌肉力量是指肌肉最大收缩产生力以对抗阻力或负荷的能力,比如我们在训练中抬高或移动物体,都需要肌肉提供足够的力量去克服产生的阻力。肌肉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持续肌肉工作的能力,即对抗疲劳的能力。

力量训练的益处包括:提高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基础代谢率。高比例的肌肉能够有效燃烧体内多余的热量,使脂肪不易在体内堆积。增加身体骨骼肌含量,可以帮助塑造优美的身体曲线,提高自信心。

对于需要体力完成的特殊工作,力量训练能提升工作表现,预防骨质疏松,刺激骨骼生长。力量训练还有助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恢复,如关节炎,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研究表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力量训练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降低其体内炎性因子的水平,更好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力量训练强度的基本原则是逐渐增加训练过程中的重量,直到达到肌肉能承受的最大范围,也就是通过超负荷的训练方式增加肌肉力量,同时避免损伤。当身体适应了某个重量的训练之后,可以增加训练的最大重量,通常每周的增幅不应超过10%,这样长期坚持能有效保持并增加肌肉力量。下面给出适用于多种训练运动的指导建议:

①肌肉耐力:2~3组,每组12~15个重复,组间休息30~60秒。

②肌肉增大:3~6组,每组8~12个重复,组间休息30~90秒。

③肌肉力量:3~5组,每组2~8个重复,组间休息120秒以上。

力量训练一般每周的总量为2~3次,以 10 个动作为一组,根据你的需要来选择做几组。1小时的运动时间建议为开始时用5~10分钟有氧热身,最后用5~10分钟拉伸放松,中间用40~50分钟的力量训练。由于我们前面提到运动的过程,其实就是肌肉破坏的过程,而休息的时候才是肌肉修复和生长的时候,肌肉的恢复时间一般为48小时,所以当你今天训练完某一块主要肌群时,两天后再继续训练吧。

力量训练包括重量训练、仰卧起坐、俯卧撑、拉力带等。适合日常训练的有仰卧起坐、立卧撑(先做一个俯卧撑,然后收腿、站起来,再重复上述动作),还可以用哑铃进行一些上肢的负重练习。

在做力量训练时,如果选择运动器械,一定要先咨询相关教练后再使用,避免不正确使用带来的风险。在力量训练时,先从最小的重量开始,不要盲目追求重量,先确保知识正确再逐步增大强度,一旦出现肌肉拉伤立即停止训练,在身体完全修复后再进行该部位的下次锻炼。

第5层:静态活动

静态活动包括看电视、玩电脑、工作等,虽然坐着也能消耗能量,但量很小。而且久坐已经被世卫组织评定为慢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最好坐1小时就起来活动一下,也要尽量减少全天累计的久坐时间。如果你是上班族,可以规定自己每次上完厕所回来后站5分钟,或做上一组伸展运动。

最后,对我们普通上班族来说,运动计划的制定需要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应从低到高,运动前做好热身,保护身体不易受伤。也可以把伸展运动、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常见的热身运动可以采用伸展运动、关节活动和模拟要进行的运动姿势。中间可以配合有氧运动,或者力量训练。运动后注意用伸展运动来及时拉伸肌肉,帮助身体排除肌肉中堆积的乳酸,以免造成肌肉疼痛,影响第2天的工作和锻炼。如出现前面所提及的过量运动症状,应立即停止锻炼。

科学运动对女性,中老年、慢性病人群尤为重要。根据科学的原理,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运动环境,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才能有益健康,才能有效地改善我们身体系统的功能,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PART4 关于运动的小贴士

我们在运动当中,除了避免过量运动对身体健康的伤害之外,还要留意运动中的三个原则,即“三适一养”,让我们的运动能够更加有益身心。

1:适时

关于什么时间运动最好?人们都众说纷纭。

有人说早上运动好,因为早晨运动精力充足,空腹有利于脂肪代谢;有人又说晚上运动好,晚上空气中氧含量充足。其实早上运动还是晚上运动因人而异,只要运动了就会有效果。

如果你属于“夜猫子型睡眠者”,那也没必要强行改变自身生活习惯进行晨练,可以把运动时间安排在下午或傍晚。但是对于天气和时令还是需要注意一下,尽量选择阳光明媚、视野开阔的天气运动;秋冬季节天气寒冷,运动时需要增加衣物,做好保暖,避免肢体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如果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时节,还是尽量选择气温高的时间段来运动。

另外,高强度运动可在饭后两小时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应该安排在饭后一小时进行;轻度运动则在饭后半小时进行最合理。如果是晚间时段,要注意运动强度,否则强度过高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妨碍睡眠质量。

2:适度

运动强度过大,不仅达不到健身的目的,而且还会造成运动器官的无谓磨损。跑步、游泳等有氧运耐力运动一般达到中等强度可锻炼心肺功能,推荐每周运动时间累积150~180分钟;这样强度的运动也是从维持体重的角度考虑,平均总能量消耗会在每周6300~8400千焦左右。

除了有氧运动以外,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肌肉力量和耐力锻炼,来维持对肌肉有一定刺激。推荐每周2~3天,每次15~20分钟。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人群,需要请专业人士进行相应的健康体适能的评估之后,结合自己的生理状况合理安排,避免运动禁忌证和突发状况的发生。

肥胖人士的运动方式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参考普通健康人群的运动强度,循序渐进即可。

3:适体

根据个体差异安排运动计划。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训训练量,听从自己身体本身感觉的召唤,不要刻意去模仿和照搬别人的训练量。

一般每天跑10千米是20~30岁人的运动量,每天跑5千米左右是30~40岁人的运动量,每周跑3千米左右是40~50岁人的运动量。到了50岁之后,大部分人的膝盖都会很脆弱,过度的运动容易会伤及膝盖的,而且这个年纪膝盖一旦受伤了会很难恢复,这时候把跑步换成走路,也会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4:调养

当在运动时遇到肌肉、关节疼痛抑或其他不适时,需要及时调整。如果不适感不能排除,要及时停止训练,休息疗养或咨询训练专家找到问题症结,解决问题后再进行训练。

处于疾病期和病后恢复期的人,也不宜每天跑步。身体在最佳状态下运动的风险最小,运动收益最大,所以对于这类患病人群,遵循医嘱来调养是首要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运动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