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干货】古人都吃什么?

食品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今天能活得好,活的有质量,跟食品有极大关系。今天人们饭桌上的食物可谓是种类繁多。花样百出,那么生活在几百年前的古代人,甚至于数万数百万年前的原始人,他们都吃些什么呢?今天,咱们就聊聊关于吃的那些事儿。

很远很远的时候:史前人类的食谱,远古时期的味道


采集果实

在人类的初期,获取食物来源目前可考的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狩猎、食腐(对,就是吃腐烂的食物)和采集,在智人出现之前的这段时间,考古学界对那时人类究竟是狩猎还是食腐有着很大的争论物。10万到1.2万年前,随着智人的出现,关于食腐的争论就平息了。不排除人类偶尔食腐的可能性,但显然人类一开始就是高效的采集狩猎者。那时,人类靠狩猎获取大量蛋白质和动物脂肪,通过采集野草种子、水果、植物根部和块茎来获取碳水化合物。证据显示,那时的人类十分渴望脂肪(我们现在很多人嫌弃的肥肉),并且大量证据表明史前人类会不远万里的去寻找脂肪来源。因为那个时候虽然人类会狩猎,但是获取猎物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并且很难狩猎到脂肪含量高的动物,有的时候猎到精瘦的猎物他们甚至会整个放弃,因为只吃瘦肉会引发很多问题,长此以往还会导致肝、肾损伤,引发脱水、丧失食欲(尽管人类已经很饿)等问题,所以他们十分渴望脂肪

农耕文明:五谷杂粮


五谷杂粮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文明,最早的,可能是谷子。咱们中国人总说五谷杂粮,什么叫五谷杂粮?一般的说法是“稻黍稷麦菽”,还有一种说法是把稻换成麻,是古籍上记载的。为什么会把麻换成稻呢?因为过去一直认为中华文明是又黄河流域流域兴起的,近年的考古不断发掘发现四五千年前也有稻子的出现,所以就“稻黍稷麦菽”了,稻子就是大米,产量低,但比较耐贫瘠。稷是黏米,因为其不易消化的特点,今天一般不拿它当主食,一般做年糕。麦有大麦和小麦之分。菽就是豆子,今天凡是豆类的都叫菽。“稻黍稷麦菽”是农耕民族日益强大的基本保证。

中国食品文明的演进: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

马未都在他的脱口秀节目里说,中国人在食品文明进程中,有几个节点。第一个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了很多东西,能吃的东西变得比较丰富。比如胡豆(蚕豆)、胡蒜(大蒜)、胡萝卜、葡萄等,这些从西域带回来的食物使我们的餐桌变得丰富起来。第二次中国食品品类的增加始于明代晚期,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带回了很多食品。中国引进了玉米和番薯,这两种食品耐贫瘠、产量高,使中国人口骤增。明末不到一亿人口,到清初康乾盛世的时候,已经有四亿人了。

饮食习惯的变化:从日食两餐到日食三餐


宋朝街市喝冷饮

唐朝以前,人们就吃两顿饭,上午一顿,晚上一顿。那时候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特别是在冬日的时候,昼短夜长,休息的时间多,吃两餐也就很正常了。到了宋代,宵禁解除,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人们的“夜生活”开始丰富起来,早市晚市接连不停,商业达到空前繁荣,饮食商业更是如此。宋人的文字中,有很多就是对饮食的描写,包括饮料,如《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梦梁录》都记录了宋人在盛夏时节可以买到的各种冷饮,如“冰雪凉水”、“冰雪爽口之物”、“雪泡豆儿水”等等,自宋以后,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就变得比较稳定了,一天就是三顿饭。

看了这么多,相信你对古人的生活也有了大致的了解,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大家一起交流,谢谢!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涨姿势干货】古人都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