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枯竭?不存在!持续产出好文章的3个秘密

最近在读山口拓朗的《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本书,他在书中提到一个观点,不动笔也能写出好文章,这让我很诧异?

不动笔也能写出好文章,这是真的吗?

山口拓朗是写作导师,出了多本写作书。目前跟行动派也合作了多期《SuperWriter国际写作课》,收获了大量中国粉丝。

但他在书中说,其实​他的写作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遭遇过众多的质疑声,锐气大挫,甚至还动摇过当职业作家的这一梦想。

后来他阅读了大量被公认为“有趣” 、“通俗易懂”、“深刻” 、“犀利”的文章,想知道自己的文章到底差在哪里。

他突然意识到,他和这些作家之间的最大差别,不在于写作技巧,而在于“思考”和“准备”。

也就是说,他和这些作家之间的差距其实是由写作前的“思考”和“准备不足”而拉开的。

从此他开始变更写作方式,不再随心所欲的写,变成了“思考之后再动笔写”,“动笔前先做好准备工作”。

后来他的写作能力实现了飞跃式的提高,也通过演讲、研修和讲座向大众讲授文章作法,个人势能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我也是一个写作爱好者,自从开始研习写作,我也发现难的其实不是写出一篇好文章,难的是持续写出好文章。

持续写的背后,你其实得对某个主题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并且对它进行过深度思考。​那问题就变成了,怎么去强化这两部分的能力呢?

今天这篇文章,对于写作爱好者会是福音。我会融入自己的写作经验,来告诉你如何强化“思考”和“准备”这两项写作的底层能力。


01 利用框架思维,快速搭建某个主题的知识体系


文章写不出来,很多时候是因为你对某个主题缺乏深厚的积累,或是你没有高效学习力,不能快速对某个主题建立梗概式的了解。

那怎么加速这一进程?你在对某个主题搭建框架时,都有哪些方法可供参考呢?

这在王世民的《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一书中有相应介绍,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种方法:基于工作流程、基于业务领域及基于职业目标的能力体系。

三种知识体系框架搭建方法


① 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框架

你可以通过将你做某件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流程,标准化为重复性的操作步骤和程序,来建立知识框架,也就是建立SOP(标准作业程序)。

比如课程开发的sop流程:

需求分析——设定目标——搭建结构——细节设计——设计体验——美化课件——试讲验收

写作的sop流程:

确定选题——确定框架——收集素材——起标题——写初稿——修改——排版美化——发布——回顾复盘

通过工作流程来搭建知识体系之后,你对这个主题就有了整体性的认知,你的知识就不是杂乱无章的,也便于你调取、应用和复盘知识来写文章。

② 基于业务领域的专业知识框架

有时候你也可以就某个主题所包含的不同业务版块,去建立框架,这也是一种搭建知识框架的方法。

比如我近一年来对内在成长(心理学)这个主题感兴趣,而且我知道古典老师在得到《超级个体》的课中,有对这个主题做如下版块的归类:

(截图来自古典《超级个体》)


我基于古典老师的划分,并结合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分类,重新调整了一下我对“内在成长”这个主题的知识框架。

之后我可以从自我认知、提高情商、积极意志、行为改变和自我教练这5个版块,不断收集和整理相关知识,这就是运用了从业务领域来搭建专业知识框架的思想。

③ 基于职业目标的能力知识体系

在最近大火的《主持人大赛》中,你能听到很多关于主持人需要四力(脚力、眼力、笔力和脑力)作支撑,以及成为一名优秀主持人有什么路径的说法。

这其实都可以上升到基于职业目标(比如成为一名主持人)来去搭建能力知识体系,它其实是个人层面最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

这要求你从核心素质(如性格特征、优先习惯)、通用能力、专业技能、必备知识这四个层面,去围绕你实际的职业目标搭建能力知识体系,并且随着你职业变迁,不断变更你的能力拼图。

个人能力知识体系框架图

你可根据你当前的职业目标,仿照上图思路,去搭建你的能力知识体系框架,之后你就可以从任一点切入来写职场文章。


02 强化乘法思维提升发现力,灵感不间断


在《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中,山口拓朗说那些写不出文章的人总以为自己素材用完了,其实他们只不过是没有从外部素材中汲取力量而已。

那怎么从外部素材中获益呢?

山口拓朗提到了“乘法”的训练这一方法,即学会将不同的信息(比如A、B)用“乘法”进行相联。

即学会找出“ A (前半部 分:外部素材)” X “ B(后半部分:内部素材)”之间的共同点,用外部素材不断给内部素材供能。

什么意思呢?

假设我对内部成长已经有完整的知识积累和储备,我完全可以随意拿外部素材和内在成长这个内部素材去搭配:​比如用飞机、气球、税收、服装、服装、炒股、旅行等去建立乘法关联,来帮助我持续写出主题文章。

比如飞机×内在成长,因为飞机起飞之前会比较吃力,需要耗费很多燃料,那成长也是类似,需要不断在挫折中积蓄“我可以”的养料,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据此可以写一篇与内在成长相关的,如何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文章;

还比如炒股×内在成长,炒股它其实是在不确定性下的决策,那对抗不确定,你得有弹性,得反脆弱,延伸到内在成长,可以写如何进行抗挫力训练,建立心理韧性的文章,或者写成讲述心理灵活性(成长型心智 KO 僵固型心智)重要性的文章。

还有服装×内在成长,税收×内在成长……都可以提取共同点后,成为写文章的切入点。​

你还可以拿任意一个外部对象,比如新闻资讯、热点话题、日常小事,去和你擅长的主题建立关联。

比如昨天刷知乎,#如何看待钉钉因在线授课,导致大量学生给钉钉差评#上了热搜。

那据此热搜,我可以做出以下几种乘法关联:

“A前半外部素材:疫情期间,学生因用钉钉提前上网课而不满,而给软件差评)× B后半内部素材:内在成长_提高情商,可以写如何处理愤怒情绪)”(从学生有不满情绪的视角切入) ;

“A 前半外部素材:疫情期间,学生因用钉钉提前上网课而不满,而给软件差评)× B后半内部素材:内在成长_提高情商,可以写如何处理软暴力,终止施虐—受虐的循环)” (从学校提前上课—学生不满——钉钉受到差评,这样三方加害——受害恶性循环的角度切入) ;

“A前半外部素材:疫情期间,学生因用钉钉提前上网课而不满,而给软件差评)× B后半内部素材:内在成长_行为改变:如何让学生上网课更积极更愉悦)” (从学校或教师如何通过改进教学体验和行为,让学生学习过程更积极愉悦这一点切入)。

这样通过不断将你获得的外部素材,和你所擅长的主题内容,以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建立乘法关联,你就可以逐渐提高发现力,从不同切入点和视角来写文章。​


03 运用复利思维打破时间壁垒,一功多用


你可能会问,什么是复利思维?

复利,最初是经济学的概念,用来计算本金及其产生的利息通过多次重复叠加后的收益,俗称利滚利。

它的本质是把一个东西重复利用多次。这样在时间、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一功多用,能迅速实现增值。

比如李欣频在《十四堂人生创意课Ⅲ》中提到,她在看一本书时,会从七个方面( A:美食、B:网络、C:旅行、D:小说、E:电影剧本、F:创意、G:漫画)来收集关于一本书的精华,她称之为一口七身阅读法

最近我也在仿效她的这个做法,从接触的某个东西中(比如一本书、一部剧或者新闻资讯中)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多个方面的主题,以提高时间利用率,拓宽思维面。

比如上图是我一直在持续关注的5个领域,我在看《想见你》第8集时,女主黄雨萱和娜姐有一场因为雨萱不在工作状态,主管娜姐找她谈话的片段,这段内容让我印象深刻。

因为这个片段同时涉及到关注的两个主题:写作(写作素材库—触动点)和非暴力沟通(同理心倾听),我也分别对此进行了素材整理。

你看在同一时间,剧也追了,该思考的东西也整理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你还可以用复利效应,将一本书写成书评、拆书稿、听书稿、主题书单等不同形式,或者将文章根据平台调性,发布在不同平台上,增加你的个人势能,这也是充分利用了复利思维。


04 我是小结持续产出好文章的秘密


做个小结,持续产出好文章的3个秘密:

① 利用框架思维,快速搭建关于某个主题的知识框架

按流程搭建、按业务领域搭建、按职业目标的能力体系搭建。

② 强化乘法思维,提高发现力,灵感不间断

③ 运用复利思维,打破时间壁垒,一功多用

以上,你基于框架思维搭建好某个主题的知识体系后,又有乘法思维护法,将知识和知识进行关联,活用所学。​接着运用用复利思维,一份功力化为多种效用。

坚持用这三种思维傍身,你就能持续产出好文章。

2020年,愿一起加油,奔跑在路上。

THE END.

作者简介:幽燕大大,心理学硕士毕业,网易蜗牛阅读达人,非暴力沟通实践者。在这里,与你分享成长经验,我们一起共同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灵感枯竭?不存在!持续产出好文章的3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