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6日
李娜:我是一个付出、坚持、勇敢的人
导师:胡中海
课程:《孟母堂家庭教育研究生院专业必修课》
节选部分课程内容整理:“每位失控的母亲,心里都有4个敌人”
今日胡中海先生给我们孟母堂研究生课程中分享到这样一个新闻:
来自安徽的邓女士,和公婆住在一起。因为隔代养育,婆媳之间多有矛盾。不久前的一天,6岁的儿子调皮捣蛋,不听指挥,邓女士苦口婆心讲道理,小家伙并不买账。一气之下,邓女士就把儿子揍了一顿。婆婆一看孙子挨打了,就心疼得不能行,对着邓女士一阵唠叨。婆婆的护短,又助长了儿子的胡闹。听着婆婆的絮叨,看着儿子恨恨的眼神,绝望崩溃的邓女士,顺手抄起旁边桌上的水果刀,狠狠地捅向自己。
这一捅,就是7刀,把儿子和婆婆都吓坏了。
看着邓女士身上的伤口,接诊的医生都不敢相信:一般人捅自己两刀就受不了了,一个人要绝望到何等地步,才对自己下手这么狠。
看了这则新闻,很多人会把症结归结于婆媳矛盾上:
邓女士管教自己的儿子,要不是婆婆在中间挑拨离间、推波助澜,她何以崩溃至此?
婆媳矛盾当然是家庭关系的痛点,把问题归结于此,会让无数中国女性找到泪点和共鸣。
但是,孟母堂家庭教育研究院引导每位研究生要注意分析事物背后的本质原因,需要提醒的一个细节是:
夹在婆婆和儿子之间,内心崩溃的邓女士,举起水果刀,连捅7刀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
她对自己如此残忍,是极端而少见的。
但她的这一举动里,藏着无数结婚生子的中国妈妈,无法自处的内心冲突,也藏着这则新闻背后最该被看见的真相,胡中海先生为我们讲解分析了:每个情绪失控的母亲,内心都住着4个看不见的敌人。
多少人不敢去直面这些敌人,所以才拿起屠刀攻击自身。
需要提醒的是,当我们了解关于成长和疼痛后,所以,应当怀着安静思辨的心,才能看见光亮和柔软。
1.她的母亲
妈妈,锁进潜意识里的敌人。
“我讨厌妈妈,有了孩子后,我却越来越像她。”
胡中海先生说这是多年咨询中,那些控制不住自己坏情绪的妈妈们,最爱说的一句话。
这些妈妈还是个孩子时,因种种原因,无法和自己的母亲(也可能是父亲),建立起有效而亲密的连接。
母亲的强势、打压、苛责、殴打,给她们留下了恐惧孤独、羞耻自卑的童年焦虑。
但,伴随年龄的增长,这些隐匿的感受,并未消失,而是被锁进了潜意识的地下室。
这样的女孩,在结婚生子后,许下的第一个心愿,往往是:
“我一定要当个好妈妈,我一定不会成为妈妈(或爸爸)那样的人。”
过度的期待,就是对自己的虐待。
当柴米油盐的琐碎,锅碗瓢勺的叮当,和尿布奶粉的开销,交织在一起,把幻想的美好化为泡沫,再生家庭这张袍子下面,也和原生家庭一样爬满一地虱子。
那些锁进潜意识的感受——被控制,被羞辱,被拒绝,被漠视,会在孩子的哭闹声、公婆的斥责声、丈夫的嘲笑声中,一一从地下室的魔瓶里钻出来,化身张牙舞爪的坏脾气,让初为人母的女人,在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中,一寸寸跌落绝望之谷。
为了不再重复童年里,不敢反抗、害怕抛弃的受害者命运,她们会不由自主地复制最熟悉的施害人的样子——也就是记忆中,母亲(或父亲)的样子。
这,正是为人父母后,很多人缘何明明讨厌父母,却越来越像父母的缘由。
只是,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和讨厌的人越来越像时,她必然会在实际言行和内心意愿的严重撕裂中,攻击自己,进而走向第二个误区
2.自我完美
自我,钻进完美套子里的敌人。
“我说,孩子不听。我打,孩子不改。我骂,最后气哭的是我自己。没有办法,我气急败坏,只好猛扇自己耳光……”
几乎每周,咨询师都会收到情绪失控的妈妈们,诸如此类的来信。
这些在家庭和工作中无法分身的妈妈,抱着深切的爱,生下孩子,却在困境中,消耗掉最后一点耐心。
她们很多人,是有文化有知识的女性。
正因为此,她们善良心软,总爱反思,不愿伤害别人,就把刀尖一次次对准自己。
只是,当一个妈妈,用自残方式教育孩子时,何尝不是用另一种施虐,在孩子心头播撒下更残忍的暴力,更不安的恐惧?!
“妈妈殴打自己,比殴打我,还让我害怕。她每打自己一下,就像在我心头剜走一点肉。”
这是一位曾来自高三孩子的来信。
他相依为命的单亲妈妈,常常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来教训他。
每个挫败崩溃的妈妈,都在失衡中内心一点点坍塌
她以为自己能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后来却发现自己不能。
她以为自己能当一个平和有序的妈妈,却发现自己脾气这么坏。
她以为孩子的到来,会让一家人更团结,结果发现一家人矛盾更深。
要求自己什么都要做好,结果什么都没做好的她们,将这一切问题,都归结于:
“对不起,我不够好。”
这个“追求完美”的套子,不仅让她们在无助中失控,而且让她们在失控中更具破坏性,也把另一个本是队友的人,推得更远——
3.她的丈夫
丈夫,从期待到憎恨的敌人。
每个崩溃的女人身边,都站着一个手足无措的男人。
有时候,这个男人是甩手掌柜,是影子爸爸,是立不住事儿的懒蛋和怂包。
但也有时候,这个男人明明想做更多,或者正做更多,但依然无法治愈妻子的崩溃。
“我们是高中同学,相爱多年,生养三个孩子。我自认并非不负责,挣钱和家务都会分担,但看到她总是在孩子们面前暴跳如雷,恸哭崩溃,我也是心惊肉跳,如履薄冰。”
一个咨询的男人曾和先生说。
胡中海先生是一位父亲,也是一个丈夫,也是一个儿子,在多年的私人订制以及咨询服务中对现代女性的焦虑和忙乱,非常理解。
而女人内心的动荡和不安,多少是因男人(或者婆婆,但婆媳关系本质上还是夫妻关系)而引起,又有多少是必须回到我们自身来解决的?
我们一次次陷入无力感,多少是可以向男人借力的,又有多少必须靠我们自己立起来,才会变好的?
这样的发问,有助于把自我责任和丈夫问题,区别开来,而不是把所有问题,一股脑儿都推到丈夫那里:
知道家庭的幸福,不能光靠女人。同样,也要看见家庭的问题,不能光赖男人。
如果,只是沉浸于抱怨一味指责,一旦丈夫无法承受或解决所有问题,妻子就会在焦虑的恶循环里,把对丈夫的失望、谴责和憎恨,发泄到最弱小也最无辜的孩子身上
4.她的孩子
孩子,最弱小最宽容的敌人。
“爸爸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就开始凶我。”
“妈妈联系不上爸爸,就开始不停地打我。”
“爸爸不要妈妈了,妈妈却要带着我一同跳楼……”
不管是生活中,还是新闻里,这样的话,我们都听过很多遍。
女人把对男人的憎恶和仇恨,发泄到继承男人血脉却手无寸铁的孩子身上。
但母性的爱和软,让她们每次伤害孩子后,又陷入深深的内疚。
过度的自责,势必造就更大的反弹。没有改变的忏悔,只会让悲剧不断重演。
所以,下一次,再对男人不满,或被男人伤害时,她们依然会重蹈覆辙,伤害孩子。
这种“在疼痛中愧疚,又在愧疚中重犯”的上瘾,让女人如患绝症,却不能自医。
其实每个母亲,她们何尝不爱自己的孩子。
但是,她们仍不受自控地引爆这一场场的亲情战争,把孩子推向深渊。
5.救赎成为自己内心小孩的妈妈。
每个情绪糟糕的母亲,内心里都住着上面4个敌人。
如何把坏情绪关进笼子里,与平和有序的自己相遇,需要我们回到源头,再复盘一下成长之路:
一小在原生家庭受伤的女孩,成长中积累了太多压抑的情绪,不被看见和接纳。
但对安全感和亲密感的渴望,让她期待在亲密关系和生子养育中,得到温柔和善待。
抱着这样的梦想,她从一个女人成长为一个妈妈。
由于她内心的伤,从未得治愈,当再生家庭矛盾频发,哪怕一句没有恶意的话,也会激发她童年的创伤。
为了保护那个受伤的自己,她变成了自己最熟悉也最讨厌的父母的样子,去攻击那些试图伤害她的人。
这个过程中,她自己失控的言行和她脑海里的道理,相去甚远。她在“知行无法合一”的怀疑里,开始讨厌自己。
为了掩盖自我厌恶,她会把危机转移到丈夫头上,导致男人要么背叛报复她,要么沉默不作为。
为了激怒丈夫,唤起伴侣的关注,她就去强迫或伤害无辜的孩子。
直到有天,悲剧发生,一切为时已晚;
所以,欢迎大家来到孟母堂,做当代孟母,学会这样成长:
①重访童年,成为自己内心小孩的父母。
突围原生家庭和父母教养的路,不是一味地原谅,也不是一味的和解,而是重访童年,看清父母的问题和局限,不再用他们的老路惩罚自己。
然后,把童年里那个被冷落遗弃的孩子,抱到怀里,照顾她,接纳她,深爱她。
当你成为自己内心小孩的妈妈,你才算突围了原生家庭。
②放弃完美,允许自己在犯错中成长。
接纳自己后,你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接纳自己会发脾气,所以下次发脾气时,不是愧疚,而是冷静下来,深呼吸,去改变。
接纳自己不会一次变好,所以给自己时间,从一个月发一次脾气,到半年发一次、一年发一次,直至很少发脾气。
接纳自己偶尔还会崩溃,就像接纳大海会有海啸,接受生命总有无常。
接纳自己,不是放纵自己,而是接受之后,学会改变。
③学会求助,看见丈夫也有暗伤。
学会向专业人士求助,可以求助胡中海先生。
女人们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一边牢骚满腹,一边大包大揽:活儿都干了,恶人也当了。
究其原因,就是女人习惯用情绪用事,而很少用脑子做事。
绝望、劳累和崩溃的时候,女人要用事实和方案,向丈夫求助,也要给丈夫时间去成长,而不是他一次做得不好,你就打击+嘲讽,让所有重负再次回到自己身上。
看见丈夫和自己一样,都有历史和往事的伤,都有修复和重生的责,这是客观,也是慈悲。学会内外求助。
④怀着诚意,让孩子成为你的老师。
每个踏上孟母堂学习修行之路的妈妈,都不要纠结于过去对孩子伤害太多,也不必忐忑明天做得不好。
只要你怀着改变的诚意,开始缓慢的修行,知道自己会在情绪的沼泽中反复,但更会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你最爱的孩子,会坐在路边给你鼓掌。
毕竟,孩子,比想象的更爱我们,也比想象的更加宽容。
最后,胡中海先生以《悉达多》里的一段话,和我们孟母堂研究生结束课程前的分享:
“我经历那么多愚蠢,那么多罪恶,那么多错误,那么多恶心、失望和痛苦,原来只是为了重新成为一个孩子。”
让自己成为一个孩子。
让孩子成为我们的老师。
让我们最终成为自己的摆渡人。
先生讲书法和写字是不一样的。孟母堂书法写的是人心灵的宁静和美感,讲究的是状态!一定拿出自己书画和孩子一同分享!孟母堂心灵绘画的美感又是震撼世界的。只要画出来,就是突破!那是世间唯一的作品,用我们的时间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张蕊老师问怎么叫创造?先生答:大胆的画,大量的展示,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为什么有的人舞蹈跳不好,画不好,因为我们怕别人评价我们。专业人士不是谁教给她的。是她自己激发出来的,大部分是自己累积经验探索出来的。每个人心中都有无声胜有声传递出来的美。孟母堂研究生心灵绘画,这种内在的美感,修复的是我们以及和祖先的链接。解决在成长当中忽略的成长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