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里就没有什么闲钱,爸爸妈妈从老家出来,在更加发达的地方干起了营生,靠着扎实的修车技术,在举目无亲的外省艰难地打拼着,生活着。

修车,并不是四个轮子的汽车,而是自行车。小时候,我并不能体会父母的辛苦,只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在街边摆摊修自行车的,这让我在同学朋友面前难以启齿。有时放学回家,和朋友一起骑车在即将经过父母摆摊的路段时,我甚至会绕道,避免被父母看到后叫住我,然后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

现在看来,那时候的自己是多么可笑,多么无知,然而,那确确实实是我上学的童年。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经常会因为摆摊地点的变化而重新搬家,去租住在新的人家,为了能够更早地出摊挣钱,也为了能够更快的收摊回家。而这一切,在当时的我看来,仿佛与我无关。

令我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的场景,是父母收摊回家后,仍然会赶回来给我准备饭菜,或许是南方人的缘故,习惯不了北方多面饼而少米饭的伙食。所以妈妈每天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上一锅米饭,炒两个小菜。饭后,几乎每天,除了实在不能出门的天气,父母都会带着我出去走走,目的地,是最近的电话厅,那个时候,只有有钱的人家才会在家里按个座机,而让我们能够联系远在家乡的亲人的,是电话厅。一间小铺面里,一张很长的桌子紧贴着墙,每间隔一米会竖起一个隔板,面前放着一个座机电话。那个时候我对家乡的记忆,就是在这小小的一米隔板中,用几乎2毛5每分钟的话费堆积起来的。而那时候的父母虽然每天很辛苦,但依然会几乎每天地都给家里人打电话,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电话那头的爷爷、外公、姨姨、舅舅的模样,只知道在爸爸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我可以在门外看着人来人往,想着学校里的老师同学。

我的小学时光,关于家庭的日常,大抵是这个样子的了。

而现在,已经远离父母独自在一线城市生活的自己,重新回想起童年时光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什么是:“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离开家乡,想家吗?肯定是想念的,因为父母还在,因为父母渐老。想起小时候自己不愿意在人前被同学知道父母的工作,就像一把把尖刀在心头剜着肉。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小时候的课文里,我们耳熟能详,记忆犹深的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那时候,我们仅仅把它当做课文,完全不知道灯下缝衣是怎么样一幕令人泪奔的场景。渐渐地,我们又读到了“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那时候,我们脑子里全是人生理想,装满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逢蒿人的未酬壮志。后来,或许是某个不经意的一刻,突然看见爸爸微躬的腰背,突然瞥见妈妈些白的发丝,突然回过神,开始想念妈妈的饭菜,开始回忆爸爸的倔强,这时候,我们才真的发现,电话里已经是父母在询问我们的意见,在等待我们的回答,在记录我们的行程,在操心我们的未来。

而我们,已经不敢在电话里向父母诉说生活的不易,就仿佛十几年前的晚上,父母在电话厅的座机前,笑着给家里人保平安聊家常一样,我们终究活成了曾经不懂的模样,我们也终究经历了曾经不屑的生活。现在人手一部手机,更多的是走流程的问候,是复读机般的回复,是上班很忙的匆匆,也是父母还在,未来还长的无知....

外面的雨还在下,古人的诗犹在耳.........

你可能感兴趣的:(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