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享誉欧洲的46岁的茨威格出版了他著名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他那饱含深情的眼睛望向1513年到1918年这四百多年的历史星空,精心摘取了十二颗星辰– 十二个人物的十二个“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 时刻,他说这些人“闪耀着星辰般夺目的熠熠光辉,普照黑夜”,他认为这十二个时刻“决定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决定整个人类的命运”。他热情地讴歌,深情地颂唱,使这十二星辰在近一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光彩熠熠,成为许多人在艰难险途中仰望的北斗。
那么,茨威格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他是如何选择这十二星辰、为他们奉上王冠的?
1)茨威格是什么样的作家?
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敏感、细腻,充满人文主义情怀。他对于人性和人在历史中的位置尤为感兴趣,因此他的作品以传记和小说著称。他的特点可以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的评价窥见一斑。弗洛伊德称他”驾驭语言极为纯熟,善于表达一个对象,使得它的最精致的细枝末节都变得鲜明具体。“ 而托马斯.曼说:”他最让我欣赏的一点就是具有独特的天赋,能够凭借心理上和艺术创作上的技巧,栩栩如生地重现历史上某些时期和人物形象。“
2)为什么是这十二个人和这十二个时刻?
如果常人要选择影响历史的人物和时刻,大抵会望向星空中那些最闪亮的君王将相的名字,和他们的功败垂成的闪亮时刻。茨威格的选择却不同。他的视线却转向一些并不那么耀眼的星辰。按照时间顺序,他们分别是:
1. 西班牙冒险家巴尔沃亚,他残忍、妄自尊大,意志坚强,渴望获得皇家恕罪和封赏,最终发现了太平洋;
2. 土耳其苏丹穆罕穆德二世,他机智、残忍,夺取了君士坦丁堡,把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堂改造为清真寺。他究竟是英雄还是恶魔?
3. 韩德尔,意志坚强、脾气暴躁的音乐家,在上帝力量的感召下完成了《弥赛亚》,实现了精神上的复活;
4. 神秘力量附体的鲁热在一夜之间创做了《马赛曲》。一夜之后,天才消失,庸庸而终;
5. 庸才将军格鲁希恪守拿破仑的命令,一秒之差,丢失了拯救拿破仑的时机,从而改写了欧洲的历史;
6. 年老的歌德被燃烧而无果的激情所困,创作出旷世情诗《玛丽巴德恩悲歌》;
7. 不幸的苏特尔开发了加利福利亚,其财产和家人却被自己土地上的黄金所带来的人潮摧毁。苏特尔失败了,加利福利亚繁荣了。但苏特尔从未停止申诉。
8.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死刑柱上瞥见生死的真相,完成了人类在心理、伦理、政治、哲学的一次重要探索。
9. 菲尔德以坚不可摧的信仰,突破万难,完成第一次大洋电缆铺设。
10. 托尔斯泰在人生的终点逃离世俗的富裕的“谎言”生活,在列车站长简陋的小屋里去世,终于获得了安宁。
11. 坚强的南极探险失败者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的文字透露出透彻的生命力量。悲剧让人更加感动。
12. 坚定的革命者列宁,他取道敌国列车回国,不惜一切代价回到自己的祖国,带领革命。这趟列车帮助他击毁了一个帝国、一个时代。
这十二个人,不代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甚至不代表常人所秉持的善恶标准。他们中有残忍的、狂暴的、自私的、鲁莽的, 也有精明的、智慧的、冷静的、勤奋的。他们还遭到命运的戏弄。茨威格放下了善与恶、高尚与败坏、成功与失败这些人们熟悉的标准,他绕到传统的价值观的背后,举起他独有的放大镜,查看这些人深沉的特点:大部分人都充满勇气、 意志坚强、不屈不挠,信仰坚定;饱受命运折磨而不屈服,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他深知这些人身上的软弱与种种恶,但在他看来,这些人身上又拥有难得的品质:
……“有一种无法诉诸语言解释的现象出现在这些西班牙殖民者的性格和行为中……他们可以凭借勇气、牺牲和不畏艰险的精神创造最壮丽的英雄业绩;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以最厚颜无耻的方式尔虞我诈,而且这种厚颜无耻中还夹杂着一种荣誉感,一种令人钦佩、真正值得称赞的对自己历史使命的崇高意识。”
茨威格看来,正是这种复杂的人性,尤其是人性中的坚韧与勇气,和在与命运的博弈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而不是简单的善恶标准衡量出来的好与坏、高与低、大人物与小人物、成功与失败。当然,命运有时也嘲讽人类。他满怀深情地歌颂这些复杂的人性,即使人类在命运的嘲弄中遭遇惨败。茨威格也感叹命运是神秘的, 有时还是荒谬的,是人力无法左右的。茨威格相信当小人物面对命运抛出的机遇或挑战时,他们意志坚强,迎接挑战,则虽败犹荣,这样的人能够发出耀眼光芒,穿透黑夜,照亮历史,推动人类历史前进。
3)还有别的选择吗?
在书中,茨威格没有解释他为什么选择这十二个人,只是充满诗意是说这些人和时刻决定了人类历史的命运。不同人对于这一命题可能会有相当不同的看法。茨威格作为一个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文学家,他选择的这十二个人物体现了他个人的价值观、视野和关注领域。比如,他笃行艺术的力量, 在十二个人当中,有5位艺术家;他同情俄国革命,选择了列宁作为唯一的政治家代表;这十二个人当中,全是欧洲人;没有一位女性,也没有一位科学家。当读者沉浸于这些人物的故事之余,要他们完全同意就是这十二个人改变了人类的命运,怕是不太容易。
另外,茨威格说到他“不会虚构任何情节来增加或是减少一切历史上发生事件的真实性”,他描写的细节非常逼真。但全书一处没有提及他的素材来源是什么。故有读者说这本书更像是小说,而非传记。只是此观点已无法印证。
此书出版后第7年的1934年,希特勒上台,犹太籍的茨威格不得不离开他深爱的祖国,开始流亡生涯,从此饱受折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他,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日益沉沦,在1942年,与妻子一起在巴西服毒自杀。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否想起了他讴歌的、与命运抗争的失败者英雄?
书中,茨威格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下了诗歌“英雄的瞬间”。他写到,在死刑柱上, 陀思妥耶夫斯基听到-
人世间所有的苦难
悲诉自己不堪痛苦的哀嚎
越过大地,疾呼苍天
……
但是现在
幸福的泪水像下雨一样打湿了他的囚服
因为他感到
只有触到了死神那苦涩的嘴唇之后
他的心才感受到生的甜蜜
我们仰望星空时,也许会看见那群星闪耀中,有茨威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