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撷趣•云“雨”

行者无疆tj 文/摄影



雨为天之露,水之源,滋润万物,惠及众生,且于自然万象中,最具柔美气质,获得人们的喜爱与赞誉。

此题的“云雨”,当然与“巫山云雨(男女合欢)”无涉,不过是借云字“说”的意象,来聊聊下雨的事罢了。前文谈雪,本章说雨,均为行止中所见,但寒暖季别,花水形异,散聚态殊,道不尽的各彩纷呈。


二十八都“雨巷”的诗意。

廿八都,是浙江江山的一个镇子,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江山设都四十四,此地排行第廿八,故名。2015年我去的时候,古镇一地连三省(浙江、福建、江西),是古时往来之要津,但它藏诸深山,未经战乱,风貌迁延至今,历900余年而规制依旧,厅堂楼阁,宽街窄巷错落如初,江南但又山乡韵味的风俗相沿不绝,真是一个古村落的范本。

赶着雨脚,踱过进村的石桥,一种悠然而幽然的韵味徐徐而来。环村的溪流淌得缓慢,水清如碧,湛着一丝幽蓝,微雨飘过,水面抖出涟漪。贯穿镇子的石板路,夜雨洗过,泛着晶晶的清凉,让人有一种赤足而行的冲动。沿街的酒幌商旗沾了水分,少了些风中的烂漫,多了点雨中的幽婉。一只狗狗在雨中撒欢,淋的精湿,方入门庭,便抖擞出大团水珠,卧在门槛边,复享着幽闲。

我在一条古巷中伫足,巷子幽长但不是一望到底,走不远即是一处弯曲,石子路也随弯而曲径,但那转角处,又隐约可见前程的一线,在雨的空濛中掩映着巷的幽深。两边的院落垒砌灰黄的墙壁,高檐低厦上淋漓着雨点,散落墙壁上,斑驳出恣意的幽明,令你意会,令你深谙。石子路敷了一层细沙,便不似主街光洁,宅门的吱呀幽传,行人的足迹清浅,还有高屋上雕花的幽窗,院子里出墙的繁叶,让巷子有了活色生香的底蕴,让那段昏黄也生动起来。

莫非这是戴望舒《雨巷》的“身临其境”。

我沉浸在难得的拍摄素材中,但又像缺点儿什么。一个上海姑娘也发现了此处的玄妙,她的摄影师因故没到,在看了我的拍片后,大喜过望,被她抓了差事。为了上镜,她特地换上蓝色印花布的旗袍,撑起花伞,婀来娜去,一通好照。在她,成全了“臭”美,在我,完善了审美,各取所需。后来传照片给她,姑娘网名“老虎”,听了着实吓人。



细雨“桑科”格桑花的画境。

“甘南川北”是一条优质的旅游线,2009年6月我乘车从拉卜楞寺出发,途经桑科草原,玛曲草原去郎木寺。雨伴着车子随行,时大时小,不紧不慢,诗(湿)意着旅途与心境。

雨中的草原是一幅水墨画。它既不像水彩那么浓艳,也不似油画那般厚重,大约在清淡中,含一丝清远,透一份清幽,媚一缕清柔。当你望向窗外,经雨的草原“只此青绿”,为这幅写意打出了底色;远天如痕,苍苍一线,勾勒着视线的边缘;淡黄的砂石路,飘在山野,错落出布局的心绪和画意的婉转;牦牛毛织成的帐篷像一团团浓墨,雨中的羊群似一处处留白,无处避雨的麻雀,扑棱着翅膀在飞,穿插出一笔笔线条;河水闪着微光在草原上流动,扑朔成画面上一缕缕明暗。

让这幅画更趋生动的,是开满山坡的格桑花,淡淡的黄色,薄薄的花瓣,沾了细雨,水灵灵地格外娇羞。格桑花一开就是一大片,联袂起彼此的生机,洋溢出共情的秀美。

“格桑”在藏语中是幸福的意思,其实格桑花是美丽花朵的统称。司机小党把狼毒花叫作格桑花,一位老阿妈把波斯菊也叫作格桑花。


“长白”雨中泡温泉的柔情。

2005年仲夏远行长白山,然天公不作美,洪水断路,列车绕行,改道集安,迂回长白山,裹雨挟风,雾障里难睹天池芳容。待到在温泉中沐浴,才有了眺飞瀑,淋细雨,赏桦林,听鸟鸣的一番享受,及至香汤酥骨,氤氲养神,周身舒泰,堪比神仙的日子。

那温泉坐落山脚下,柴院一方,洗浴两分,其室内者,与普通浴室无二,其室外池塘则颇具特色。半高的桦树桩围起,既可虚掩裸体(男女分池,允许裸浴),又能远眺飞瀑;半亩方塘,鹅卵石铺底,泉水清彻,且温度适宜,可泡可游,若文人雅聚,弄个“曲水流觞”也是方便;抬头蓝天,低头碧水,入浴游龙曲沼,出浴芙蓉临风,真是个销魂的去处。

更销魂的是那水上水下,雨水泉水的魔力。雨,不知何时温柔起来,雨点变为雨丝,溅落缓为飘落,纷乱的泼洒成为缕缕的吹拂。开始只是蜜意在你的发鬓眉梢,然后是你的颊边唇角,一丝丝清凉掠过,一滴滴珠泪晶莹,在丰富着你的感觉。与温泉中的身体相比,一种是热的熨帖,一种是冷的激励,而这冷暖的对比和交替下,是心的收缩与意的舒畅;如果说温泉是“洗”,那么细雨是“揉”,矿物质的滑润洗去周身的疲劳,雨丝的揉摩舒缓着你的精神,身体可以在温情中慵懒,但眼睛不能在“揉”情时迷离,因为还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戏码等你。

也许旅行,就是沉浸在寻找诗意、画境、柔情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萍踪撷趣•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