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讨厌



这两天尝试以“我喜欢”开头,次第表达自己的“喜欢”、“想要”、“讨厌”和“不要”四个面向的感受,但是却发现它们并不都是那么能清晰标明、真实有力的。比如说对于“我喜欢”,我说自己喜欢美而有力量的事物,勇而真的人,落到具体处,虽然有不少碎片经验和自己的界定,却基本上变得模糊而泛化。比如说对于“我想要”,我想说自己想要有一个自己的大房子,拥有大书房和种养花草的大院子,如果是往常大概可以对这种未来之事浮想联翩安排给自己一大堆美事,然而此刻却是意兴寥寥提不起劲儿。比如说对于“我不要”,努力梳理,我大概能找到好几件,可是这个时候回荡在我脑海只有“我不要蹉跎生命,我不要错过美好,我不要失去所爱”此类略显苍白而无具体细节的空话套话。

只有“我讨厌”,此时才是清晰、具体、有力量的。那就开始“我讨厌”吧…

———————————————————

我讨厌虚拟语境沟通里每一个平静如水的微笑表情和“嗯嗯”这样的回复。对于前一种,如果不是略有所了解而且保持一定频率联结的朋友,我会认为这不过是一种社交面具,让我尝试觉察对方的情绪和想法有一点点疲惫,这种沟通障碍和不快可真讨厌;对于后一种,我知道对面那位是眼见而心无所见,并无认同,只是敷衍应对罢了,在一方投入激情和精力试图得到哪怕一个简单明确的回应反馈时,另一方这样含混不清模凌两可态度漫散,真的很生气,有拉黑了事的强烈冲动。

我讨厌被当作“小孩”。当一个只不过年长几岁在某一块略有高度的人士提到身边的年轻人时说道“那个小孩”,我知道这里面有浓烈的习见和傲慢,更不用提被拿来跟某崽做对比了。不管是在日常语境里的自己还是其他人,去做这种对比总感觉不太合适,是矮化、评判,抱有以己为是以他人为非的专横和浓浓的纠正企图。这样的时刻不免想到很多父母喜欢焦灼于做这类对比:你看啊,别人家的孩子。每个人都是可以对自己负责的个体,即使尝试做介入,也需平等视之以衡正之心相待。

我讨厌一切的貌似谦恭有礼。礼仪如果不以真正的仁心为本为源,那么它只不过是没有真实感情温度的伪装术。在这样一个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大多数人焦灼于金钱,汲汲于可以眼见的收益和资源,是否真心关心对方的感受,在某种程度某个交汇点上也可以称之为命运的共同体?收回那一套形式化的实际急不可耐的礼貌谦卑和客客气气吧,我感受不到你,所以也不愿交付真心和发展进一步可能。

我讨厌任何的假意关注。虽然我知道大多数人囿于“小我”之限,营营于个人的那个狭窄世界,但是为了破出、连结和扩大更广阔的生命境界,为了推进寸许,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注应该是有情感内容和认知上的具体化表达的,不然除了刷存在感添堵,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就像现在直播间为了表示在看、喜欢和认同,那就是刷礼物打call,关注,或者进一步加主播好友再探讨交流学习。即使是拙于表达的长期默默潜水的点赞党,也是要尝试建立这种真实的流动和沟通的呀。

我讨厌道听途说夸大造谣和不加分辩对标准服从。这样自创一套捏造的语言体系或者盲从一套不知谁拼凑的标准方法和专家之论,只不过是污染公共的语言环境,或者甘愿让自己本不甚宽绰的头脑空间被强奸和霸占。这个养生专家说,那个知名大咖说,这个奇谈怪论煽动风云,那个造丑立新吸聚流量,什么时候能以自己审慎的思考去过滤,以自己如初如是的心灵去感知取舍呢?入心的才是自己的,去他的标准和大词凛然。

我讨厌粗鄙。丑挤掉美,劣驱逐优,邪恶摧毁良善,横暴霸凌平和…凡此种种,都是建基于一种粗鄙的试图庸俗化的价值取向的。过去的世代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倒退和颠覆,就是从个体心内的粗鄙面沉渣暗灰浮上来遮蔽良知良能的光亮,造成了这些共同的恶业。现在生活的环境这样的粗鄙也时有可见。除了压力使然,没有良好的教育和自我再成长,没有对身心的觉察和调整,去帮助认知、柔化、育成更具理性和感情温度的社会化行为,那么这样的粗鄙会一直发生。去做移风易俗的这样的社会化改善运动的参与者,或者暂时敬而远之也好。

我讨厌争吵。一直以来我对争吵甚至互相辱骂大打出手行为有本能的厌恶。这大概跟我过去家庭生活的环境和经历有一定程度的相关,也是慢慢养成的性格使然。有时我想自己是不是太缺乏勇气,但是安静下来,我是深知没有同理心的加入和诚恳对待,大多数争吵不过是制造裂痕和不信任越来越大的无意义、消耗性争吵。有朋友分享说,有的时候当然得吵,大胆而犀利地吵,吵吵更健康更增加亲密啊。那也得掌握一定方法地去吵,旧模式只会毁掉我们的关系。

我还可以说出很多很多自己讨厌的人和事物,但是我知道,这些讨厌也有可能是我身上仍然存在,需要我去注意和改善的部分。所以,请让我继续讨厌下去,讨厌这些层出不穷的“讨厌”,然后得以学习和对治它们。因为问题就是良药,成长就在面对之时。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