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临时的诗词赏析课

一节临时的诗词赏析课


原本想讲单元卷子的,可是卷子发下去时,人不但没有到齐,还比较兴奋,好像还没有从元旦假期走出来似的。无奈只好出此下策。来来来,卷子先放一边,一起来温习积累过的诗词好了。

校本古诗应该积累到苏轼的《浣溪沙》了。读过一遍——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没想到,学生将“谁道人生无再少”的“少”字的字音读错了,可见古诗词在自学时对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必须结合意思,否则死记硬背效果是不好的。

后来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好像都把这首词正文前的引言忽略了——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找学生读读吧,发现“蕲水”的“蕲”不认识,看来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自学诗词的习惯。至少刚我们遇到不会的字时要本能地想到查一查,看来,多数孩子们已经将这个二年级小学生的好习惯抛到脑后了。马上捡起来还是来得及的。努力随时都不晚。学习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想着查一查。

再结合注释,了解到蕲水是个地名,在黄州附近,此词是46岁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

如果走近苏轼,不难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一贬再贬,杭州、黄州、惠州等地名已经和苏轼难以分开。千年过后,他贬到之处现在都已经是旅游胜地了。我想,苏先生如果在天有灵,应该释怀了,你的后代粉丝多多,你也为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你就是当地的名片,你就是当地不争的形象大使呀。


再读读赏析,发现上片侧重写实景,下片借景抒发感慨。体现了苏轼热爱生活,乐观的态度。

一个不被朝廷重用的官员,被贬到黄州,对于常人来说,恐怕早已消沉,苏先生为何自己振作起来?他到底看到了怎样的景致?或者说什么景让他如此感慨。


赏析中下片点评得尤为精彩。这里引用了《长歌行》的经典之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千百年来,我们习惯了以河流比作人生的表达。为什么“东到海”?这和我国的地形特点有关。我随手将黑板上沿儿的地图抽了出来,以图为示,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长江与黄河都是发源于西部向东流入大海。但只是总体趋势,不包括局部的溪流,文中的溪流是向西的,这和局部地形相关,这也不违背总体的趋势。所以再次回到本首词的引言,为何重要的景,也就不言而喻了——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此时,距下课剩下六分钟左右,接下来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交给学生自己吧,读罢苏先生的《浣溪沙》及其赏析的文字,想到哪就写到哪,请开始自己的随笔——

铃声以至,交流两位的作品:

其一是小白的,他重新理解了“返老还童”一词,现实中虽然不可能,他认为“返老还童”是有境界的,强调了心态上的返老还童。

其二是小璟的,她以文言文的形式为本节课画上了比较好的小句号:

少无虚度光阴,又何愁年老?朱颜不再,心能再少。

课下我和几位同学交流随笔,又发现了亮点,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来自于嘉仪的古体诗感怀——

人生在世无意人,初心永(“尚”)存足以贵。(我后来觉得用“真”可能押韵些,存疑待商榷。)

纵使万物皆循律,永立心感无所惧。


我尝试改了一下——

人生在世无意人,初心尚存不具混。

纵使万物皆循律,永立心感贵求真。


课下我觉得“白发唱黄鸡”注释不明,一定有典故,一查果然如此也——

白居易在《醉歌示妓人商玲珑》一诗中,称“黄鸡催晓”,“白日催年”,人就是在黄鸡的叫声、白日的流动中一天天变老的,因此他慨叹“腰间红绫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休将白发唱黄鸡”。“白发”,指年老,“黄鸡”,指代白居易诗中对年华易逝的感慨。全句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老了就消极悲观,人生也会返老还童。


今天临时的诗词赏析课,我和学生都收获颇丰。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节临时的诗词赏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