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观

  工作地点从平顶山到北京再到郑州,工作内容从老师到5G代码程序员到国企技术支持再到嵌入式技术支持。

  突然今天想透了关于工作的坚持和放弃之间深层次的逻辑关系,就是说有三件事需要仔细考虑:工作的出发点是什么?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工作的影响是什么?然后再决定换与不还的问题。

  我认识的朋友也挺多的,目前我了解到的工作的出发点有三点,归结起来:为了吃饭问题、为了生活问题、为了提升自己。吃饭问题,便是工作是为了解决温饱,那么这样的话,请坚持努力工作!生活问题,就是自己、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间的生活费用和相关的福利,这样的话就需要自己去自己的分析,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请慎重和商量是否可以更换。提升自己,就是为了以后的自己更好,则需要从自己眼里去感悟市场的动向,世界的潮流,生活的变化去琢磨换与不换的问题。

  关于工作的目的,总结起来也有三点:为了活着、为了攒钱、为了成长。为了活着,这样的话,请好好着眼于当下,也请不要斤斤着眼于当下,好好积蓄力量!为了攒钱,这个目的的话,便会分好工作与坏工作,毕竟在这个社会主义的时代下,是有剩余价值理论一说,而且当前也正在沿着这一规律慢慢发展。好工作不排斥,真的就是自己愿意做,自己又能做,而且别人还喜欢这种情况存在。关于剩余价值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里面有说明,这里不展开讨论。坏工作,便是工资不够,同事关系不好,交通不便,压力很大等等,这些就需要自己把握。为了成长的话,大概有如下总结:

  自身的成长不仅仅要排除自己的失误抉择更要分辨其他人的意见,包括亲人,更要取舍当前的优劣好坏,去权衡利弊。当然抱怨社会是没有用的,自己的负面情绪也是没有用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雨海曲,岂乏明时?便是最好的镜子。这个分析、取舍、权衡,应该学习孙策在决定是否与曹操在赤壁开展战争的思路。因为孙策分析来源有自己(欲何安)的判断,部下(主战、主降)的建议,外人(刘备,诸葛亮)的请求,自己欲何安便是,曹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战则是胜当霸主、败则更弱小或被杀。不战则需纳贡或为臣。取有当霸主的机率为战!部下,主战则玉石俱焚,或者举手投降;主降则一朝天子一朝臣,继续为臣,不过换了个主子,无伤大雅。外人在当时的意见来看,起决定性是很小的,暂时不论。这三方代表便是孙策为自己(当然要看自己是否真的是这样的人)决定权和主动权要在自己手里,部下则代表亲人,这一部分可能就又回到工作的出发点的为了生活来给建议,只是是顺自己的意和逆自己的意,害自己的应该很少。外人的话就是所谓的专家或者是意向公司或者是陌生人,就请明辨一下。

  工作的影响,从生活上来影响生活的质量的好坏,从时间的占用来影响家庭和亲友的陪伴,还有对自己的内心和外在的这些影响,综合考虑一下,这些大概是分析的最后一步吧。

总之,说了这么多,我有我个人的局限性,见识的局限性,时代的局限性,换与不换的问题取决于自己的考量。在这里有个不敢换与不能换这两个理由,在我看来都是外在因素,甚至有时候是自己太菜而有不想放弃当下的安逸来夸大痛苦,请反思一下自己或者试着权衡一下自己真实的内心。不想换,还算是内心的渴求,希望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最后,强弱之别,攻受之势,急缓之分,都要实事求是的自己给出答案,从而去做决定。毕竟当下时代,谁能不换工作?而真的不换工作的,也是誉财并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