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

告白电影照

       告白,从前如若听到这个词,想到的一定是谁向谁表明了心意,然后去八卦一番。如今,觉得这个词越发沉重了。

       我是看完简介才看的小说,所以在在第一部分(神职者)的时候,并没有很大的惊讶,只是觉得作者这样的叙事方式很新颖。有些出乎意料的便是悠子老师说在两位凶手的牛奶里加入HIV病人的血液,当时有一瞬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报复方式啊。为何没有觉得不妥?在看完《虚无的十字架》后,我就开始思考,犯人得到法律制裁之后,是否会进行反思,是否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不知道。

       第二部分(殉教者)是用班里一个女同学的角度来阐述的。这里面有班里气氛的变化,害人者成为被害人的一个转变,以及殉教者。法不责众,当所有人都在欺凌的时候,我只不过是助推一把,我可不是始作俑者。或者,我只是知道了不说而已,我并没有参与。于是,便有了校园霸凌,有了《默读》里面主人与鹿的存在。法律,在保护坏人的同时,也在保护着我们的吧,至少,让我们区别于动物世界。

        其实,维特是一个好老师的吧。只不过是在这样的班级而已。我也曾遇到这样的老师,跟学生做朋友,跟同学们玩成一片。可是我们是真心喜欢那个老师,那科的成绩我们是全级第一,比第二名的平均分要高十分的。如若换一个班级,或一个环境,维特的教学办法或许是正确的。但是在这本小说里,他却是殉教者。被班里同学利用而不知,被敬仰的人利用而不知,最终成为真真实实的殉教者。

        第三部分(慈爱者)是以杀人犯直树的母亲的日记为主。讲述了其中的一个杀人犯在以为感染了HIV之后整日躲于家中,于他慈爱的母亲眼中的一个变化。这位慈爱的母亲一直都以自己的儿子为豪,以儿子为中心,处处干涉儿子的生活,最终却死于儿子的手上。写故事的人是有偏向的,所以看故事的人也会有偏向。

        第四部分(求道者)是杀人犯直树发生整件事情后的内心直白。当我看到第一句“眼前是白色的墙壁”的时候,我有过那么一瞬,或许,他是会反省的吧。可是,看到后面,我的心就凉了。因为想证明自己不是废物而害死一个小女孩,因为所谓的已经证明了而沾沾自喜,却又因为事情败露而躲在家里,这样的人,怎么会反省。人,果然只在乎自己在乎的人和事,其他的,哪怕是一条生命,都成了无足轻重的事情。

        第五部分(信奉者)是另外一个杀人犯内心直白。一个制造杀人机器的人,一个完全没有人性可言的人,一个恋母的人。在第二部分的时候,我竟然同情了这么一个人。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真的会有这样的心思?还是一个十三岁的有着如此心思的人,可称为“孩子”?

      第六部分也就是最后一部分(传道者),可谓是整本书的合。悠子老师的报复的结束是在最后这里的。转移了炸弹,让他亲手杀掉了自己挚爱的人。

      那个时候,我听到了,珍贵的东西,消失的声音。啪。

      至此,终。

你可能感兴趣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