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攀比3招,客户口袋任你掏

小时候,比同桌多一块牛奶糖就感觉很幸福;

小学的时候,比比人多一本书就很高兴;

初中的时候,比舍友多买一袋泡面就觉得美上了天;

高中的时候,比同班同学的篮球鞋好一些就觉得“老子天下第一了”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曾经拥有这样的幸福感,现在来看我们是在和别人比幸福。

“比别人幸福”的过程,除了让我们有快乐之外,更多的时候是产生无穷无尽的烦恼和欲望。

就像当时上班转正之后,涨了工资,每个月比实习期多500块,当时就高兴地说和大家一起下馆子;可是,还没高兴5分钟,同事就说他的工资涨了1000块,瞬间我就歇斯底里了。你看,这就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啊。

比较,既能够让人产生烦恼,又能够让人产生欲望,有更多的动力去追求更高的东西。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比较,在消费过程中很多时候人们也在比较,这就是今天分享的——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是指,当一项产品、服务或身份开始比较容易获得,并且开始逐级形成一种趋势,人们会因为与其他消费者的比较,而产生心理的失衡,因此会产生想要获得这项产品的欲望。

最近比较火的《赘婿》中就运用了两位太太比美的攀比心理来卖更多的布。同样一件漂亮的衣服,为什么你有、我不能有?我现在没有,明天就买回来。这就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欲望。

在生活当中很多的消费欲望,都是因为攀比出来的。在营销的过程中是不是可以运用攀比效应多买呢?

1.设计攀比对象,促使攀比

想要让客户攀比,就需要有一个比较接近的参照对象,不能是与客户八竿子打不着的参照对象。

比如赵本山买了私人飞机,你并不会产生攀比心理,只会说:真壕!

如果你身边的同事买了一辆车,你就会想:什么时候我也要去买一辆!

这个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就是:妈妈,你看小明有个好看的小汽车,为什么我没有?一般这种情况下妈妈都无法拒绝。

所以,商家要学会制造一个“别人家”的参照物,比如别人家的老公、别人家的男朋友,别人家换新车等等,通过塑造与客户有关联性的参照物,激起客户的攀比心,激发客户的消费欲望。

2.打造身份标配,强化身份认同

实用心理学认为:身份层次决定行为层次,人们都会做一些与自己身份相符的行为。

在销售中,如果你想让一个人购买你的产品,最好先给他一个购买产品的身份。只要他认可了这个身份,自然也会认同你的产品。

就像大家听到的关于走向人生巅峰的标配,比如宝马、名表、高尔夫等。正是这种成功的标配,会激发很多人,他们觉得我必须要得到这种标配。于是就看到更多的人开着宝马,打高尔夫球。

宝马营销总监曾说:我们所有的工作,就是让年轻人觉得,成功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辆宝马。所以,宝马把自己与成功人士划上了等号,让很多渴望成功的人士也非常期待自己能够买一辆宝马。

卖茶的朋友和我透露过一个小秘密,是关于他们如何多卖茶的,在打造“标配”的过程中:他们会稍稍抬高客户的身份。

卖茶叶的朋友和客人说:你看,我这里的茶叶呢,很多都是大公司领导内供的,价格高了一点但是品质好。虽然客人几经犹豫,最后还是买了几盒茶叶。


因此通过抬高身份的角度,让人们有一种好胜心,就愿意去满足这种好胜心所引来攀比欲望。

所以,在营销过程中要把产品与特定的身份联系起来,把它塑造成某种身份的象征,最好能稍微拔高客户的身份,这样客户在身份认同或身份追求下,自然就会产生购买欲望。

3.巧用排名,刺激攀比心理

让客户攀比,有没有什么更直观的方法呢?就是大家常见的排名!

只要有排名,自然就会有比较,激发凭什么他的排名比我高的好胜心?所以排名也是刺激攀比心理的重要利器。

我觉得得到的学分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系统会把你学习的时长换算成学分,每当你学习一定时间,学分就会累加,让你内心有种满足感,可是和前面的同学一比,还是差一些。于是,第二天又打开得到APP学习。

你看,就是因为那个排名,让我热衷于使用这个APP。但背后是这个排名系统唤起了我的攀比心醒。

所以,我们可以学习运用这种排名的制度,运用排名的方式,激发客户的攀比心理,刺激客户主动做出行动。

好了,今天和你分享了由最近很火的电视剧《赘婿》让我想到的攀比效应的应用,你学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如何运用攀比效用了么?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欢迎和我留言互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好攀比3招,客户口袋任你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