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7 民国大师谈读书——《我们怎样读书》

【书籍】:《我们怎样读书》

【作者】:范寿康

【类别】:文学类

【背景】:位于浙江绍兴的春晖中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学,有”北南开,南春晖“之说。春晖中学一段时期,云集了民国的诸多大家在此任教,比如梁启超、胡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等。校长范寿康抓住机会,不但让这些人推荐阅读,还让这些人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汇集成这本书。

001 为什么要读书,读书为什么?

这个话题由梁启超解答。梁公的确有回答这个问题的资本和资历。学问上来看,他学贯中西。个人经历来看,他是中国近代到现代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梁的解答很中国化,他说,答案只有三个字:智、仁、勇。

知者不惑

知通智,知者不惑,就是读书了以后,人具有了判断力。读书积累了相当的学识,有了总体上智慧。

仁者不忧

仁是人格的体现。是人与人的而关系,是人与天地,人与宇宙的关系。仁者读书多了以后,看透了道理,凡事不忧,不害怕失败。

勇者不惧

读了书以后,做事光明磊落,不为劣等的欲望所牵制。

002  胡适谈中国近代与西方的差距

这本书里,胡适论述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对中国近代文化史的论述。他在用数据对比了中国和欧美17世纪的数据之后,得出结论。

中国的文化,在17世纪~19世纪,以书本为材料进行研究,全都是引用前人的论述,因此探索和发现非常迟缓近似于停滞。而西洋则以实物为材料进行研究,视野和范围要广泛得多,因此中国落后了西洋三百多年。

比如,对于语言学中古音。中国最好的学者,都是从前人的论述里面查找,论证,比较,然后得出自己的猜想和判断。

但是西方则运用音律,发声原理以及统计方面的数据进行研究,比中国要快得多,也准确得多。


胡适关于科学,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大胆的假设,科学的求证。这实际上是西方科学主义最精辟的概论。

胡适谈读书,提到了两个方法:

其一要精: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其二要博: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积累各类参考资料

做学问要像金字塔一样,要广大,也要高。广大,就是博,而高深,就是精。

003 做学问的方向

这本书不单单只有文学类的阅读方法,还有其他学科的打卡参与其中。比如数理化类的。有人就总结出了物理、化学学习的基本规律:

1、名词解释

2、定律、假设、理论

3、单位,元素分类

4、公式,元素注意事项

5、计算例题。

这五个方向入手,物理化学就能学的比较好。

丰子恺还谈到了做学问的方向。他举了一个例子:一只苍蝇,在玻璃窗上嗡嗡地飞,想要飞出去。它不是不努力,不是不勤奋,而是用错了方向。

如果人带着功利思想来画画,心中就带了一块玻璃,越勤奋,越努力,越徒劳。


总之,这本书还有其他大咖关于各自学问的论述,代表了民国大师的那一批人的观点,至今依旧有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8-17 民国大师谈读书——《我们怎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