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频直播行业发展几个问题解读

2016年视频直播行业经历了漫长的“百团大战”,无数人涌入直播这块领域,企图分一块大蛋糕,竞争之激烈堪比现在最火爆的行业版的《绝地求生:大逃杀》(一款100名玩家互相角逐的生存游戏,取得最终胜利称为“吃鸡”)。

  根据TalkingData发布的《2016移动视频直播应用行业报告》,2016年视频直播用户规模1.86亿台,融资金额已超过10亿。彼时,视频直播APP鱼龙混杂,不少APP涉及黄色、暴力信息。但在2017年经过市场冷静期和政策洗礼后,视频直播行业逐渐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留下的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目前关于视频直播的法律法规已趋于完善,为了以免初入视频直播行业的你Game Over,请务必仔细查看本攻略:

攻略上:资质牌照篇

进入一个行业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目前政策对平台牌照资质的要求:

1. 从事视频直播需要什么牌照?

ICP备、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视听牌照)。

2. 直播平台需要办理备案吗?

需要。

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开展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备案工作的通知》,全国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自2017年7月15日起,向属地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登记备案工作。

需要备案的主体为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转载服务、传播平台服务的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包括开办直播栏目/频道的商业网站新闻客户端),以及其他类互联网直播服务的企业。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许可的中央(地方)新闻单位(含其控股的单位)主管主办的相关业务平台不在此次备案之列。

主要规定:《关于开展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备案工作的通知》

了解哪些部门负责监管视频直播行业,对行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及时注意到政策的变化:

3、视频直播业务的监管部门有哪些?

(1)通信管理部门负责视频直播平台的ICP备办理和ICP证核发;

(2)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网络表演市场的监督管理,核发文网文证,建立统一的网络表演警示名单、黑名单等信用监管制度,制定并发布网络表演审核工作指引等标准规范,组织实施全国网络表演市场随机抽查工作,对网络表演内容合法性进行最终认定。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对网络表演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和执法。

(3)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负责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的管理,核发视听牌照;

(4)各直播平台所在地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直播平台的备案和视频直播内容监管和查处。

(5)各直播平台所在地公安部门负责视频内容安全的监管和查处

具备了上述资质牌照,相当于初入行业的你已经获得了基本装备,可以开始你的行业之旅了。

攻略中:人才篇

主播是直播平台的主要资源,流量大户的主播往往是各直播平台争夺的目标,现实中,一些主播会无视与平台签订的合约,跳槽到其他平台上直播。

4. 直播平台以什么形式与主播签约?

目前直播平台与主播的关系分为三类。

第一类,也是最常见的一类,主播与经纪公司建立劳动或经纪关系,直播平台与经纪公司建立商业合作关系,主播通过经纪公司的名义向直播平台提供服务。这种模式可以避免直播平台直接管理主播的麻烦以及主播收入的税收风险。

第二类,主播与直播平台建立劳务关系。直播平台向主播支付劳动报酬,但通常在相关合约中明确约定双方非用人单位与雇员关系,无需承担社保缴纳的义务,且有权对主播的劳务报酬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作为一名劳务性的主播,主播从A网站跳槽到B平台时, A网站可否能采取有效行动阻止主播与B平台的劳务关系建立呢?在《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王兴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中答案是否定的,法院判决跳槽的主播支付违约金。但对斗鱼平台要求主播回到斗鱼继续进行直播的要求,法院认为,即使有证据证明被告王兴与任何第三方签订了游戏解说合作协议(或合同),该游戏解说合作协议(或合同)也只能约束被告王兴和该第三方,原告斗鱼公司并非该游戏解说合作协议(或合同)的当事人,无权要求终止或解除他人之间签订的游戏解说合作协议(或合同)。因此,原告斗鱼公司有关要求被告王兴立即终止与第三人签订的任何形式的游戏解说合作协议(或合同)的诉讼请求,没有充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第三类,主播与直播平台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比较少见的一种模式,通常情况下适用于非常核心的主播且有其他利益绑定。否则,主播提前30天向直播平台通知后就可以离职,对于公司投资大量资金培养的主播显然缺少制约性。另外,劳动合同型主播,需要考虑不定时工作制在劳动主管部门的报备及竞业补偿等问题。

听说直播平台上的主播都经过认证了,具体流程是什么样的呢:

5. 直播平台如何对主播进行认证?

根据《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互联网直播发布者进行基于身份证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的认证登记。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互联网直播发布者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审核,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分类备案,并在相关执法部门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保护主播和用户身份信息和隐私,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根据《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规定,主播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并采取面谈、录制通话视频等有效方式进行核实。

主要规定:《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视频直播行业发展几个问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