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gPCC 12/200 #应俊成长沟通室里的故事

丁香花般的姑娘

来访者话题:我渴望被我爱的人看见,关注,和理解,可是往往又觉得得不到这些。觉得自己会给他人带去麻烦、痛苦,我觉得自己不配得到他们的爱。我不想这样下去了,想改变,可是又觉得不可能,怎么办?

来访者,年轻貌美,自己和他人做企业,虽然不是那种全国都有门店那种特别大的企业家,但在一些省市还是有自己的一些商业地位的。在他人看来,算是成功人士了。

我见到她时,她忧郁地对我说,她最近报了一个个人成长类的课程,希望通过课程转换内心对自己的自责,缓解压力。

似乎她现在拥有的在外物质,并没有让她感到轻松,时刻会感到自责和压力?我猜想着。

她说自己最近总是自责自己,知道觉察的重要,可是觉察着觉察着就会去到指责自己,埋怨自己。她希望自己的觉察可以正向一些,减少抱怨。

我一听,当时心里就叫苦,这个要是谈下去可能不属于教练对话的范畴课!话题不具体,说着说着会去到过去。心理咨询倒是蛮适合这样的话题的。不过,我问自己,“你觉得你可以支持到对方吗?”心里说:“不可能支持到。”

我长出了一口气,心里说,对!“每个人都是Ok的,同时拥有孑孓自己问题的一切资源。”守住我的教练范畴,一样可以给对方支持,也许还是不一样的支持。给自己定了神后,自己思想上轻松了很多,谈话也更灵活了。

“谢谢你的信任,告诉我这么多你的故事,还有你现在的困扰。坦诚的说,我肯定是支持不到你的。我去请“师父”,我“师父”可以支持你。”趁着对方一脸迷惑的样子,我调皮地“请出”我的师父——两张纸,一只笔。

“此刻我的师父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你遇到的问题的最好解惑者。我会在你旁边鼓励你,支持你,陪伴你。你愿意和自己去做对话吗?”

“嗯,愿意!”对方眼神中有信任还有渴望。

我把爱和纸递给她,“试试把哪些困扰你的事情按照“我”“你”“他”三种不同的人称代词的方式写下来,看看你会给自己怎样的觉察。”

来访者开始动手写下自己事情背后的观点、情绪、需要还有渴望。写了两张满满的纸后,她更加困惑地告诉我,“为什么我一直在渴望家人的爱?”

“看到这份渴望后,你感觉怎么样啊?”

“不好,我觉得我做不到。我觉得我的不到他们的爱。我尝试过沟通,可是无济于事!我只有不断给他们钱的时候,他们的眼神中才有对我的肯定。可是,他们从来不过问我的辛苦。我好累,真的好累。现在我都有点想哭了。”来访者看些那满满的纸条,低头沉默下来。

我们说“信念决定行为,行为产生结果”。这位来访者内心有渴望,渴望父母的爱,但有一个信念是“我得不到父母的爱”“可以通过给钱,不断满足父母需要的方式获得爱”,所以为了得到这份爱,她的行为是去赚钱。可是,这样做她觉得“好累”,心里觉得承受不了,所以抱怨、自责自己。而内心始终渴望爱,所以又不得不继续逼自己赚钱,满足父母的需要。如此循环。

所以,对她来说在外的物质成就,并没有满足她真正内心的渴望,反而让她更自责,抱怨自己。

渴望被父母爱,被理解,被关注,这样的需要奢侈吗?困难吗?不正常吗?或者,有过错吗?——“正常呀!”来访者自己说道。

“你愿意放下这个渴望吗?”

“不愿意”

“那你打算接下来做些什么?”

“不知道。”

如果渴望(需要)没有问题,那么对待它的认识呢?

接下来我带领来访者通过“三位置沟通法”的方式,来访者与“爱没有被满的自己,与“丰盈的,未来的”自己,做对话,去体验渴望背后的认知——自己对自己的需要和看见。

这个过程如同川剧“换脸”一样。我在旁边,看到了来访者穿越了各种状态:一个全副武装满怀戒备的她、一个伤心无奈封闭迷茫的她、一个愤怒抱怨的她、一个自信丰盈的她、一个温柔接纳的她、一个感激鼓励的她、一个放松充满希望的她……

“我感受到了,我自己就能给自己那份爱。”最后来访者说。

“接下来你打算做些什么?”

“相信自己,继续加油!”她开心地笑了。

小时候读《丁香花般的姑娘》,觉得一个漂亮姑娘怎么会有忧愁?长大了才知道每个人无论美丑贫富,都会有自己的“忧愁”。

这忧愁发生的很自然,如同内心的渴望和需要一样,自然。

允许它们的发生,尝试去看见它们的全貌,用诗歌,用觉察日志,用你觉得合适的方式。

当你看到满足这些渴望和需要后背属于自己的部分时,也许力量就获得了,“丁香花般的姑娘”就自信起来了。

晚安,我的世界

我爱你,谢谢你[玫瑰]


【我是应俊,一名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教练】

你可能感兴趣的:(#flagPCC 12/200 #应俊成长沟通室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