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图片来自网络

1.

公元701年冬末,西蜀青莲乡,寒雨初歇,夜色凉凉,李家也已熄灯,一片静谧。此时,李氏侧卧于床,手抚下腹,面上挂笑,原是她梦里梦见了太白金星。又过片刻,她额上便冒出了豆大的汗珠,腹部阵痛,出声叫唤。第二日,李家便添了一名男丁,取名白,字太白。

父亲虽忙于经商,但每天必会抽出时间看书练字,尤其倾心于道家。李白咿呀学语不久,父亲便经常教他诵读诗书,加之李白天资聪颖,不过五岁便识得不少字,十岁时已能通读《诗》、《书》。

父亲对道家经典的钟爱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李白,那些虚无的仙山,乘鹤的仙人,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至他在之后创作了颇多大气磅礴,想象丰富的诗词。

母亲也颇有才华,那时正值春季,一家人于庭院中散步观景,父亲随口而出“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与父亲相视一笑,接道“火烧叶林红霞落”,说罢四目一齐看向正在梨树下嬉耍的儿子,李白捡起一朵白梨花,不假思索道“李花怒放一树白”,那年李白3岁。

2.

18岁时,他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开始向往道士的隐逸生活,四处寻访在深山处隐居的高人。一天清晨,他前往戴天山拜访一位道士,山间泉水淙淙,隐隐约约能听到犬吠的声音,小径旁的桃花林,晶莹的露珠缀于其上,娇艳欲滴。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来来去去。

他一面赏着仙境般的山景,一面向深山处走去,结果到了道士的居住处,却没有寻到人,靠在松树上等候许久,不禁有些懊恼,来不逢时。当天回家,便作了《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云,愁倚两棵松。

寻访戴天山后不久,他争得父母的同意,来到戴天山,跟随赵蕤学艺练剑。李白在戴天山隐居苦读了三年,终日与花鸟为伴,以松林为友,这期间他的才名也逐渐显露出来,获得了无数称赞,最后还是一封母亲病重的家书将他唤回家中,母亲临终前看了眼阔别三载的儿子,面带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3.

24岁时,李白开始外出游历,广交好友,寻找谋求入仕的机会。当时有一位著名的文坛巨匠李邕,任渝州刺史,李白为求得他的赏识和举荐,不远千里而来,并写下干谒诗《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以大鹏自比,他将来一定会像大鹏一样,能和风一样飞起,并且凭借着风力可以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那时如果大鹏停下歇息,也能将沧海中的水簸干。然而李邕并不喜欢直率坦言的李白,因此李白这次的干谒最终以失败告终。

干谒未果,李白继续东行,游览名山大川,一路饮酒赋诗。行至湖北武汉时,他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不禁诗兴大发,转眼却看到了崔颢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便搁笔不写了,无奈道:

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后来李白游览金陵凤凰台时,便模仿了崔颢的诗,写下《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图片来自网络

4.

安陆有一许姓人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祖父许圉师曾任宰相一职,现已去世,当家人现在是许员外,许员外有一女,因择婿标准太高,耽误了最佳结婚年龄,已经25岁了。

许父托人寻找合适的人入赘许府,最终看上了正在安陆游历的李白。而李白一方面到了适婚年龄,朋友们也再三相劝,另一方面此时自己已经散尽家财,几乎走投无路,只好答应了这门婚事。

漂泊多年的李白终于得以安定下来,婚后,李白在附近的碧山开辟了一间书室,时常与夫人到山里居住,迎着山风白云,读书练剑。十年光阴,倏忽而过,他曾多次尝试拜谒长史,皆未果。妻子为他生下了一双儿女,最终病逝而去,安排好妻子的丧事之后,他便怅然地离开了安陆。

5.

742年,在道士吴筠和玉真公主的举荐下,玄宗召李白进京。收到诏书的李白欣喜不已,豪饮一番,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启示蓬蒿人。”便辞别亲友,前往长安。

玄宗隆重地接见了李白,尤其是看到李白衣袂飘飘,步态潇洒而来时,以为是见到了仙人,就走下御座,赐七宝床让他坐下,还亲手调试了下羹汤,才命人端给李白。

他被封为翰林,被留在了玄宗身边,初始,他很受玄宗赏识和喜欢,时常让他起草诏书,有时候也让他参与讨论军机大事。他也曾在半醉半醒之间为玄宗起草了《和番书》,这也是他入宫最为重要的政绩了。

玄宗晚年耽于享乐,常常带着宠妃杨玉环在宫中设宴作乐。一日,玄宗与贵妃在月下赏花,便传李白进宫作诗,而此时李白正在酒馆中与朋友喝酒,此时已经酩酊大醉。来到皇宫时醉意仍在,他醉眼朦胧中,看着杨贵妃娇艳的面庞,提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清平调三首》,其一便是: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三首诗当场就受到了玄宗和贵妃的称赞,之后玄宗还专门派了两个宫女伺候他,而杨贵妃怕他寂寞,特意赐给他一只进贡的鹦鹉。这时李白衣食无忧,让满朝的文武官员都羡慕不已,争相邀请他到府中作客。但是狂放不羁的性格,却让他得罪了不少小人。

一次酒醉时,李白奉命作诗,他玩性大起,让红的发紫的宦官高力士为他脱掉靴子,高力士自此怀恨在心,伺机报复,高力士先是在杨贵妃前,诽谤李白,继而和杨贵妃一起在玄宗耳边谗言不断,久而久之,李白便被冷落了。

失意时饮酒,得意时饮酒,如今李白更是终日与酒为伴,也不再谋求政治上的机会,之前和他饮酒作乐的朋友已了无踪迹。夜色浓深,明月高挂之时,他只能举杯邀请月亮与他一同饮酒,浅醉中,他乘风起舞,舞步虽凌乱,却洋溢着洒脱: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44年,李白已在长安生活了三年,他思考再三,终于决定急流勇退,玄宗也没有挽留,只赏赐了不少银两。初秋时节,落叶飘零,李白再次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6.

离开长安后,他一路东行至洛阳,在此处他与杜甫相遇,当时二人年龄和地位相差颇大,李白已年过40,诗名早已名满天下,而杜甫30刚过,是个屡试不第的落魄书生,但他们仍旧一见如故,并结伴游历梁宋。后来分开后,杜甫写诗称赞李白“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他为躲避战乱,隐居于庐山,万万没想到两年后,想争夺皇位的永王早听闻李白的大名,要求他入幕,否则以抗命之罪处置,李白无奈只能前往入幕。

永王之乱被平定后,李白被捕入狱,经多方协助,才免于死罪,流放夜郎。759年春天,中原地区久无雨,庄稼干枯,有朝臣认为是连年的动荡引起了天怒,极力建议肃宗举行大赦以天怒。

这时候,正在流放途中的李白听闻皇帝的大赦天下的旨意,迫不及待地沿江转回,《早发白帝城》一诗便充分显示出李白当时的喜悦之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

762年寄居在族叔李阳冰家的李白,旧病复发,自知大限将至,便将自己一生的文稿托付给族叔,然后拖着病体,当即作下他人生中最后一首诗《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据说,一日李白精神非常足,便独自乘舟,在湖中饮酒赏月,诵读自己作的诗篇,忽然发现天空的月亮没有了,却看见湖水中心有一轮白月,便划到湖中央,探身捞月,结果小船重心不稳,一下翻了过来,李白跌落湖中。

湖水片刻便恢复了平静,湖上只有一个倒扣的小船,和湖心的月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白: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