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平时都在团队里面干什么

因为本人大部分的测试经验在软件方面,所以此文特针对软件,讲一些测试思路。文中一半含吐槽内容,请谨慎阅读。

测试都在团队里干了哪些事情?

粗了讲,测试就是衡量团队所属产品的质量。本来想用保证这个词,但想想不恰当,保证这个动作应该由团队中所有成员共同撑起。基于测试角度,使用一些方法从不同维度,判断这个产品存在哪些缺陷。可能是需求方面,可能是使用方面,也有可能是用户角度的可用性方面。但产品质量,是否在衡量结果出来后,完全改善,真说不好。一定程度得改善是肯定的。

细了讲,就是下面的一个个小主题里面讲到,测试是如何开展工作,以及一些工作细节。

测试周期

理想测试周期

讲测试周期,就必须先讲全流程的软件生命周期: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实施部署,维护。

这里多讲一句,虽然最后一环节写的是维护,但实际场景下是个环状。这里很快就会继续串上需求环节,一个是既定客户的新需求,一个是现在很多走的是敏捷开发的模式。走完一个周期,很有可能只是走了几个小story(故事)。

扯远了,继续扯回来。回到测试,测试看起来处于后面的环节,其实应该从需求阶段就开始参与。我们不能假定所有的需求,不论是客户提出,还是团队YY的,都是合理的。特别是在互联网行业,产品迭代快,需求提出到立项,到需求拆解可能就不到一个星期的事。在一个版本中,不合理的需求比例不说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时常出现。因为一个不合理的需求,如果不在前期经过分解发现其不合理性,在提交测试阶段,再由测试人员测试发现,一个是这种需求没有必要测试;二是被打回去,从需求更改,到重新开发,最后再继续测试,浪费产品、开发和测试彼此的时间精力。设计同理。

为什么又要在开发阶段介入测试呢?以及如何介入呢?

因为经常开发完之后,留给测试的时间特别少,可能跑完两轮手动测试的时间都没有。第一轮测试之后,提交的Bug修复后,开始第二轮。但往往这个修复时间会拖长,很有可能拖到最后上线时间点。即使到了上线时间点,Bug说是修改好了,那Bug是要验的,回归也是要做的。又产生的新Bug,验完之后,要不要把整个流程都走一遍呢?回答是肯定的,但如果纯手动,实践是困难的。

讲了上述一堆,就是想提一个概念:测试左移。那又怎么实现左移呢?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开发阶段,接口定义一出,先编写接口自动化脚本。在后端完成开发的时候,用接口自动化脚本,验一波后端功能。测试资源充足,有精力的情况下,基于交互,和前端人员讨论元素定义,提前编写UI自动化。但基于经历过的公司,不是在测试开发比达到1:1的情况下,就不要考虑左移UI自动化的事情了。能把左移接口自动化的事情做好,就庆幸得不要不要的。因为经常碰到,在开发阶段,开发的接口文档不能提供出来,不要问我为什么...然后等功能开发结束后,接口已定,可以做接口自动化的事情的时候,又因为留给测试的时间不多了,还是赶紧手动测试吧。欠下一堆数不清的债...又为什么没有在开发阶段催着要接口文档呢?你以为在互联网公司,测试开发比能多少,经常1:20。一个测试头上可能有几个项目,这个项目还没有结束,其他项目已经启动,可能都快结束了...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又扯远了,上面除开罗里吧嗦的一堆半吐槽,讲的是一种测试周期的理想状态:从需求阶段开始介入,从测试角度分解需求;提出设计交互的合理性;开发阶段,开始编写自动化脚本;测试阶段,就半自动半手动执行测试;最后协助实施和维护。其实讲完,发现还漏了一项工作,测试环境的搭建和维护,但这个工作一般都是新入手一个产品,呕心沥血搭建好,后续的维护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或者项目成熟到,一开始就考虑多套环境,使用容器化部署,那就更加不用测试操心什么的了。

以上讲的东西,都是要提前列入测试策略和测试计划中的,下面会讲到,这里就先不讲。

脑壳疼测试周期

好嘞,讲完了理想状态,会发现在自己经历的,往往都是“嗯?你们已经做好了?需要我测测把把关?嗯?过两天就交付给客户啦?”脑壳疼。两天要交付了,才来找测试,虽然听起来挺夸张,真真是遇到过。当时脑袋一堆问号...

总结来说,就是产品已经做好了,然后留给测试的时间也不多。作为一个团队外的测试人员突然以各种原因被加入团队,进行测试工作。要如何开展测试呢?

先看需求文档?再由产品经理给你需求答疑?完全没有问题,但这个时间一定要把控好,因为一个之前没有测试的团队,引入一个测试,他们的期待是什么?到了一个阶段,觉得产品质量,没有数据可衡量,然后希望测试来把把关。然而给的时间又不多。

就假设新接手了一个系统,有一周的测试时间。需求文档阅读和答疑是一定要在一天之内完成的。如果没有详尽的需求文档,是一定要厚脸皮让团队熟悉功能的人,带着自己走一遍需求的。第二天就要尽快,基于第一天的需求理解,设计一份简单的测试策略和测试计划,可能就花半小时。第二、三、四天就要基于测试计划里面列出的任务,一个个地干掉它们了。第五天,哒哒哒,慌慌张张地上线啦。

测试策略&测试计划

测试策略

定义测试范围和目标

可能功能测试只涉及主流程功能,性能测试也只涉及到部分主要的接口。

资源问题

基于测试范围,评估测试时间是否会超过规定上线的时间,人力资源是否充足。补充,很多时候是不充足的,一定有一部分开发自测。

测试类型

基本常见类型:功能,性能,负载,压力,安全等。比如说任何一个系统功能测试是必须,要打个问号的,是否需要在这个版本做性能测试及其他类型测试?哪些部分是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先实现自动化?

用例维护

这里为什么要提到这一点呢?因为很多时候,是多人一起编写测试用例,后续也有可能交由其他人来执行。测试用例放在那里,以及编写风格的可读性,都蛮重要的。

缺陷记录

参考公司和团队常用工具,实现缺陷的记录跟踪和及团队交流。

测试交付物

一般是缺陷统计表,测试过程记录,测试设计等。这些其实最后可以汇成一份测试报告。

培训

这里的培训有两方面的,一个是对测试团队的培训,一个是对开发团队。如果要完成部分的自动化,是使用工具还是手动编写脚本,参入人员是否需要快速培训。开发自测部分,如何将简单的测试思路传达给他们。

风险

风险可能包括资源上的风险,未测试范围里的风险,开发自测的风险等等。

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基本上就是按照测试策略里的内容将测试工作划成一个个的小任务,可以按时间轴排列任务。明确执行人和时间点。

总结

写了一堆七七八八的内容,还是来个总结吧。总的来说,测试就是在立项之时,可能接到需求之时,全程参与,干了一堆事情。

PS:后续会陆陆续续讲到不同的测试类型,如何设计及执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测试平时都在团队里面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