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辣史记之顶级智慧

上一篇,我们聊过顶级谋士张良的智慧,如何在和刘邦一次简短的谈话中展现才华与智慧,又清晰的表明自己的志向,让领导放心。


这一篇,就给你展示下顶级智囊的超乎常人的杀人谋略,史记留侯世家有这么个事,刘邦率领队伍攻打秦国的峣关,峣关的守将是个屠夫的儿子,这时候刘邦因为想快速进入关中称关中王,于是想着直接猛攻,张良及时告诉刘邦说,峣关守将是屠夫的儿子,商贩出身容易被利益打动(知彼,对人性的把握),所以希望刘邦按兵不动,并且在山上插满旗子,作为疑兵,并且派郦食其带着金银珠宝去说服峣关守将,果然峣关守将同意反秦,这时刘邦准备和峣关守将一起攻打秦国,但张良却说,只是守将同意叛变,但士兵不一定愿意,即使士兵同意,我们也无法吸纳这么多降将,第一风险太高,能投降你就能再背板你,第二容易产生内部矛盾,内部人欺负降将,容易逼反降将,第三,军粮不足以支持这么多人吃饭,第四你进入咸阳,把峣关交给这些人容易腹背受敌,所以现在之计,就是乘现在峣关防备松懈,发动突袭,一击消灭,永除后患。


好了叙事部分就到这,请问张良的谋略思维框架是什么?


先看目标:以最小代价快速解决战斗…..为什么设立这个目标?因为和项羽之约“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更重要的是先入关中代表的是获取大量的财富和资源,为将来的谋划打下夯实的基础。

所以在解决战斗的同时,必须不暴露自己实力,少损伤自己的实力,因为真正的敌人是项羽,还没到决战的时刻。


基于以上的目标,张良设计了这个谋略,如图



这个谋略,让人胆寒之处在于,最后一步杀心….作为一个顶级谋士的最高境界,战场没有仁慈之心,99%的人都可以设计出劝降这步,但只有张良考虑多了一步,而这一步给刘邦思考的不仅仅是攻入峣关进入咸阳,而是更长远的思考…接受投降后的问题。


而张良最让人可怕的是冷静,他并没有在第一时间通盘告诉刘邦自己的全部谋划,而是只说了第一步,为什么?


第一步诱降如果没成功,后面的计划没有意义,还会让人觉得自己阴暗毒辣。

计划越保密,越容易执行,一旦其他人知道全部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心里有起伏,导致说话或行为出现瑕疵,最重要容易泄密

]如果第一步不成功,还有后招,后招因敌人的选择而不同,所以为了保证作为谋士的价值,不能天花乱坠的说。等第一步成功,再说第二步,是上策。万一第一步没成功,再出一计,弥补策略不足之处,但如果全盘脱出让自己后面的谋划选择变少,也让刘邦觉得张良也不过如此。


这就是顶级谋略家的思维和处事方式,永远不把自己处于被动状态,从格局上一直掌握着局势的发展,见机行事、见势谋划。


讲到这个思维,我最近在看《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这本书,里面有个时间就是碧桂园的董事长杨国强,搞了一个未来领袖计划,招募全球顶级高效的土木工程、建筑等领域的博士生,成立100人未来人才战舰,而每个博士生的投资是每年几十万,很多人担心人才培养出来的流失或人才坚持不下来,但杨国强确实能有1%的成才率,公司就不亏本,有10%的成才率公司未来的价值就会翻多少倍。


这就是一个领袖思维,看到的是未来问题和未来价值….一个组织95%的人都是做执行的,只有5%的人可以拥有战略思维。而正是这5%决定了组织的上限。


这就是所谓的一念之差,对未来的作用是无法估算的。这就是为何张良是顶级谋士而刘邦身边其他人都无法称为帝王师的原因…..这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格局:




一般人的思维基本属于二元思维:对错、好坏、爱恨….说白了就是没有缓冲地带,思维问题极端,和人沟通非要争取对错,感情上不允许瑕疵,永远不理解所有事都要不完美性。很多事情本身就处于灰色地带。


创意性思维的表现形式:提出问题、没有解决方案,天马星空的想法,却永远不动手,很多的销售和演说者都是这类人,包括作家。提出的想法往往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或不符合当下的规律。


高手思维就是有很严谨的逻辑性和可执行性,话少但说出来的都是解决方案,而不是问题,…这种人都具有超强的耐性,懂得去静下心来找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等待时机,快速下手。


顶级思维那就是立体思维,对事物的发展会从时间、空间、角度去深入考虑,对事物的发展具有极强的预知性,通过严密的逻辑去预判事物发展,因此考虑问题能涉及人事物,让身边的人感觉舒服、让敌人无法感知,喜欢做幕后策划者掌控一切。· 


从今天开始,你需要多想一点、想深一点、考虑全面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毒辣史记之顶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