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墨点清颜--2019级夏考聚焦高考




明确目标 有的放矢—再解读高考试卷

     高二语文 张庆武

高考试卷中展现出来的改革信息势必对我们今后的教学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作为一线教师,自觉主动地深入分析、研究高考试题,将会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

一、命题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育人的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关系国之大计。

                                                     ——习近平

2019年1月2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教育报》发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文章指出:

“2018年9月,党中央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

“目标功能:充分发挥高考在素质教育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着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人文和审美素养、健康和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最终任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体系设计、标准建设、命题实践、成绩报告的高考全流程中。”

    近年的高考题充分印证了以上观点,并对今后高考命题,师生备考都具有明确的指向引导作用。

二、语文试题变化的些许看法

1.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顺序放到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前面。

实用类文本阅读缺乏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特征鲜明的个性和引发思考的多维主题,阅读起来相对枯燥,题的难度相对加大。

基于前面的变化和认识,将采取以下对策:

在阅读文本方面,引导学生有意识的阅读一定量的难度较大的实用类文本,比如朱光潜的《谈美书简》等。

在阅读速度方面,加强训练学生在单位时间的阅读数量,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在阅读质量(做题效果)方面,继续强化做题时的逻辑意识即把握命题人设置的命题陷阱。这种做法在以往的高考题和模拟题中屡试不爽。

2.作文的价值取向、育人功能更加明朗。

先讲个有趣的现象。17年高考前猜中的全国一卷的作文形式——漫画。19年高考前三四天,猜中了全国1 2 3 卷的作文主题“强国”,当时和网友们在群里交流时,我提出了个话题“猜猜,今年高考作文什么主题?”几乎没人回复。我接着又说“都能落脚在‘强国’方面”。有网友以讽刺的口吻说我,学生作文怎么样怎么样。“学生应该灵活变通,老师考前也应有所作为。”我如此回击。看到作文题后,我立马写到:一卷二卷三卷分别能写“劳动强国、思想认识强国、教育强国”,这与先前的猜测相吻合,并且如是写立意深远,能拿高分。

之前和办公室老师开玩笑地说,学习强国应该全国普及。这里我负责任地说功利化地说为了学生作文能拿高分,老师要给学生多灌输里面的内容,因为里面有高远的立意,科学的结构,丰厚的材料,精彩的语言。

就目前社会而言,统一思想认识势在必行;就考试而言,落实思想认识,固国之本。因而我大胆地说:“谁的老师引领谁‘学习强国’,谁收益”。

   三、常抓不懈落实好经验

(一)强化逻辑意识

  以高考题为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 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 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 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A.太绝对  C.强加因果   D. 无中生有或者不符合生活实际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此选项不符合文段结构逻辑。本段逻辑是以关键句“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加解说分析构成的。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____,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____,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____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做这类题时,多关注前后的逻辑照应,包括内容逻辑和形式逻辑,我用不同颜色斜体标注。

(二)强化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意识。积累重要的课内文言词汇

    19年全国一卷文言文翻译

    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短”,诋毁。《屈原列传》“卒史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与之同意。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数”,多次与成语“数见不鲜”“数目项王”等意思吻合。

积累文言词汇,平时我们强调积累一词多义,这儿,师生还要有意识的积累一义多词。譬如:“信可乐也”,信,确实,实在。同意的词有“诚”“亶”;“诚”作“如果”时,同意的有“使”“向使”“若”“当”“倘”“微”;“到”这个意思的词汇有“之”“如”“适”“至”等;“微”“靡”“无”等意思是“没有”。

在积累课内文言词汇同时,也要有意识积累试卷中课外文言词汇。具体翻译时要重视特殊句式,特殊用法,还不能出现错别字,病句等。

四、重视作文教学

1.作文教学,常抓不懈。要以蚂蚁啃骨头的韧劲,突破应考作文的各个环节——审题、立意、布局、内容材料、语言、书写等。近几年全国卷作文审题难度降低后,师生应在文章结构(论点+分论点+分析论证)、社会生活事实、语言等上下功夫,这样作文可能得高分。

2.阅读积累,忌盲目,无序,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师生可以大胆尝试,采用北京卷查考名著阅读的方式,引领学生自觉去阅读。

3.持续关注“学习强国”的内容,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认识,以便学生写出有高度的高考作文。

4.采用拿来主义。网络上有价值的信息,拿来为教学。


解析几何中减少解题计算量的方法系列二

高二数学 来庆涛


2015年-2020年日语高考真题分析(三)

     ---语法运用16-20题中的副助词

                              高二日语 王万芳

在日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语言知识分级进行了要求。其中五级中就对副助词做了要求,即5.1.1要求理解和运用助词多种用法及多种形式,如さえ、こそ、まで等。所以我就2015年-2020年日语知识运用16-20题中副助词进行了具体考察。

以下表格是16-20题中副助词具体考察统计


从2015-2020年副助词的考察来看,虽然相对格助词来说较少,但几乎每隔一年都会有一道题的考察,并且一般集中在17-20题。平时学生不怎么运用副助词,所以会忽视副助词的用法及运用。所以在教学中,遇到副助词,还是要多带领学生多回顾复习。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运用,这样会加强对副助词的理解记忆。另外,副助词的考察主要集中在“ほど”上,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将此用法讲透彻,让学生熟练掌握。“こそ”意义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较难,可以多运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来帮助学生记忆。“だけ”含义较简单,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只要给学生讲清含义学生即可掌握。

高考真题链接

1.今日は昨日___暑くありません。(2015)

   A.ほど  B.より  C.だけ  D.さえ

2.難しいから____おもしろいんだ。(2017)

A.こそ   B.さえ   C.だけ   D.まで

3.女性____野球の楽しさを知ってほしい。(2019)

A.しか    B.にも   C.さえ  D.へは

4.睡眠時間が短い____、体重が増えると言われている。(2020)

A.ほど    Bには   C.さえ  D.まで


主观题解决方案:怎样搞定矛盾分析法

            高二政治 孟祥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矛盾分析方法并结合材料,分析四川省是如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12分)

【解答过程·构思构答】:

第一步:审设问(知识范围、主体、设问指向<怎么办>)

【知识整合、系统把握】:矛盾的分析法


第二步:问题→材料→知识【矛盾的“方法论"】

解答的关键在于围绕问题对具体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再归纳分析,上溯到矛盾分析法的一般理论,

这是一个典型的由具体(个别)到抽象(一般)的归纳思维过程。

分析过程图解如下:


【跟踪训练】

《人民日报》2017年9月2日刊发的《坚定文化自信建设出版强国》一文认为,出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传播真理、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历史上大的文化繁荣,无不伴随着出版事业的创新发展。当前我国正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呼唤更多体现文化自信、彰显中国文化、富有创意个性、具有永恒价值的传世精品。

该文还认为,出版企业是文化企业,文化属性是第一位的。从经济体量上看,出版是个“小”产业,但以文化贡献衡量,出版却是个重要的“大”产业。越是在经济压力增大、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越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确保两个效益相统一。这些年来,不少出版集团通过多元经营壮大了产业规模和实力,但也出现了喧宾夺主、盲目扩张、“唯GDP”的倾向,有的出版集团图书出版发行等主业收入占比过低,有的多元经营冲击甚至损害主业,出版集团搞多元经营只有围绕主业、服务主业,以主业带动多元,以多元反哺主业,才能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

结合材科,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出版企业应如何处理主业与多元经营的关系。(12分)

走进历史情境,揭开试题真相

        高二历史 燕茹

【理论先行】

      高考试题的展示,离不开情境的创设。《中国考试》中如是说:“试题情景是指呈现问题的模式和背景环境,包括与题目内容相关的文化、活动、环境等,是实现学科考查目的和考查要求的载体。”

    根据历史学学科特点和试题情景的复杂程度,试题情景可以分为:

     简单情境:材料信息构成单一,问题指向明显,方法和路径是再认再现的,作答指向材料和已有知识的对应。学考水平层级

    综合情境:是对素材的理解、分析、整合与论述。其材料的信息构成是多样的,问题指向是显性和多维的,方法和路径需要比较、概括和说明,作答需要叙述和论证。选考选择题多数为此类。

    复杂情境:指对材料的解释、辨析、探究和实证,其材料信息构成复杂,问题指向多维度、多层级的,方法和路径需要分析和论证,作答指向需要现实材料、观点、论述和历史价值观的有机统一。选考非选择题多数为此类。

    历史学科情境根据素材又可以分为学习情境(史料、图表、历史叙述、史论等)、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情境的各种类型既可以各自独立呈现,也可以符合呈现。历史科试题的情境对历史教学具有引导意义,是历史科评价的必要依据和重要标准。

【试题分析】

(2020年山东卷17)17.(14分)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14分)

(要求:(1)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一、命题立意

本题虽然材料类型比较单一,但是需要归纳总结,展开与主题相关的理解论述。半开放式试题,主要通过梁启超、邹容等四人事迹考查家国情怀、时空观念等历史核心素养。

二、解题思路

1、审清设问,明确方向。是什么?(梁启超的认识,强调少年责任和担当。)

2、提取信息结合所学,最后确定角度。为什么?(时代背景——知识链接:中国近现代史主干知识)怎样之时代意义?怎样之现实意义?(对当今学子的影响,时代意义。总结升华)

3、梳理框架写答案。考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和历史探究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三、答案

(1)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

①结合时代背景,对梁启超的认识进行论述。

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和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的角度论述;

从梁启超强调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和少年是国家振兴的希望的角度论述。

②结合三人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

结合詹天佑的主要成就,从推动近代科技进步、为国争光的角度论述;

结合邹容的思想及其影响,从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角度论述;

结合周恩来的革命活动,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贡献的角度论述。

③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教学思考】

[if !supportLists]1. [endif]创设多样情境,落实核心素养。多关注、使用新闻报道、解说词、辩论会、演讲、写书 ,情景再现。

[if !supportLists]2. [endif]紧跟课程标准,注重大概念教学,扎实主线知识。日常教学注重逻辑关联、整合体系、阶段特征、构建脉络。

[if !supportLists]3. [endif]加强试题研究。题型分类、规律总结和方法指导,规范答题格式。

【变式练习】

(2018年全国1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习大大语录中的地理知识

                      高二地理 张立云


     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我们要加深对这一重大战略的理解,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做好,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农业类的题目在高考中属于高频重要考点

(2020.山东.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可可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地区,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可可幼苗生长时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需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止霉烂(图9)。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可可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自十九世纪中叶可可从中美洲引种到加纳之后,在中南部地区形成了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种植方式,并逐步发展成可可种植带(图10)。当地农民多在3月将可可幼苗随同谷物一起播种,直到五年后可可开始结果时才停止混播,图11为加纳可可带降雨量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示意图。加纳可可带以北的热带草原区则以薯类和谷物种植业为主,农忙主要在其湿季。


(1)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3分)

(2)说明加纳可可带农业生产活动的优点。(6分)

(3)每年9月到次年1月,加纳北部热带草原区的农民大规模移动到可可带,分析其原因。(6分)

〖思维线索〗 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发展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影响。在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时,一要从气候、地形、河流、水源等自然条件方面进行。农作物品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光照、昼夜温差、生态环境、病虫害等。二要从市场、科技、交通、劳动力等社会经济因素方面进行。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加纳可可带农业生产活动的优点、每年9月到次年1月加纳北部热带草原区的农民大规模移动到可可带的原因。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分析,加纳可可带存在干季与湿季,具有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雨林气候过渡的特征。降水季节变化特征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一年内有两个干季和两个湿季。第(2)问,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看,可可与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提供荫蔽环境,有利于可可幼苗生长;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土地利用率;农事活动忙闲错开,充分利用了农时,提高了生产效率。第(3)问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看,此时段为可可大季收获期,且正值湿季,可可采摘后易霉变腐烂需及时晾晒加工,故需要大量劳动力;北部热带草原区该时段正值干季农闲季节,有大量闲置劳动力。

〖参考答案〗1、降水年内分布不均,一年内有两个干季与两个湿季。

2、可可与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提供荫蔽环境,有利于可可幼苗生长;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事活动可错时进行,充分利用了农时,提高生产效率。

3、此时段为可可大季收获期,且正值湿季,可可采摘后易霉变腐烂需及时晾晒加工,需要大量劳动力;北部热带草原区该时段正值干季农闲季节,有大量闲置劳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落墨点清颜--2019级夏考聚焦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