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类文明共存的可怕瘟疫,是敌人还是推手?

201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开始席卷全球,截至目前,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2亿例,累计死亡病例近430万例。

此次疫情,对于全球大部分国家来说,是自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H1N1以来最严重的疫情,也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突发性危机。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表示,新冠疫情影响将持续数十年。可以肯定,疫情正在,并将长期持续地改变全球人类的生命轨迹。

回顾历史,“文明,在瘟疫中穿行”。一次次的瘟疫影响着人类的存亡、民族的兴衰、社会的枯荣、文化的起落、宗教的盛灭乃至世界格局的变迁。面对瘟疫的威胁,如何与瘟疫共生,如何在瘟疫中继续前行,人类可以从这一部几千年的瘟疫历史中寻找答案。

No.01 疫与政权更迭

回溯到公元前430年—前429年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经海路港口传入的一场瘟疫袭击了利用围城战术与斯巴达军进行对峙的希腊最大城邦——雅典,四分之一的雅典官兵因此折损,连领导此次战争的伯里克利也在这场瘟疫中丧生。也正是雅典的这场大瘟疫,决定了伯罗奔尼撒的形势,使雅典败在斯巴达手下。一定程度上,也正是这场瘟疫,改变了地中海后续的政治史

到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和中华帝国均遭遇了一场巨大的灾难,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瘟疫,终结了中国的汉朝,也摧毁了罗马帝国。它在中国肆虐了11年,导致人口直接减少了四分之一,严重地扰乱了当时的社会结构。盛世长达四个世纪的汉朝灭亡了,一个分裂和混乱的新时代随之开始,直到500年后唐朝的到来,中国才真正恢复其以往的兴盛。

这场瘟疫从亚洲蔓延到欧洲,于公元164年至公元180年在罗马帝国肆虐,夺走了维鲁斯与马可·奥勒略·安东尼两位罗马帝王的生命,并严重削弱了罗马帝国的势力。在此以后,罗马各行省人口急速减少,约有500万人死亡,政府的活力和效率明显下降。

经历了雅典大瘟疫和安东尼瘟疫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亡于匈奴、日耳曼蛮族之手,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则延续了下来,到了6世纪,东部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试图重新建立地中海罗马帝国,在横扫北非、征服意大利,即将重现罗马帝国辉煌的时候,空前规模、反复爆发的鼠疫,再次夺去了帝国近一半的人口,使罗马帝国的复兴梦想破灭,并正式走向衰亡

查士丁尼大瘟疫是史学界公认的第一次鼠疫的大规模流行动摇了罗马帝国数千年的统治  

而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西欧世界,由于交通网还不甚发达,在日尔曼民族大迁徙之后又日渐荒芜,受到鼠疫的影响相对较轻,为西欧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一时间,如此严重的鼠疫并没有出现在中国,589年再次完成中国政治统一的唐朝,也是直到755年再次爆发鼠疫和安史之乱以后,中央集权才再次奔溃,又一个盛世王朝灭亡。同样,过去了700多年以后,盛世长达3个世纪的明朝,也因一场大瘟疫宣告终结。1641至1644年北京及周边连年大疫,《崇祯实录》称:“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再加上饥荒及朝廷贪腐严重,为满清灭明助了一把力。

满清覆灭大明王朝,图源:GETTY IMAGES


No.02 疫与世界格局的变迁

近代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瘟疫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帮凶,改变了美洲、非洲乃至世界的历史。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时给美洲印第安人带来大量的“礼物”: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斑疹伤寒、肺结核、黄热病、疟疾、白喉等,这些病菌让美洲新大陆陷入了一连串的灾难,西班牙殖民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百人,就彻底征服了阿兹特克和印加两大帝国。不久,印地安人几乎陷入种族灭绝的境地,美洲成为了欧洲的殖民地,欧洲成为扩大了的新旧世界的中心

西班牙探险者觐见秘鲁土著酋长,图源:GETTY IMAGES  

18世纪末,法属殖民地连续爆发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黑奴反叛,1801年双方言和,反叛领袖杜桑卢维杜尔成为海地共和国首脑。但拿破仑称帝后决定出兵海地镇压反叛,夺回殖民统治大权。数万法军登陆海地,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但就在此时,黄热病开始在岛上法国人之间流行。法军官兵、殖民当局官员、医生和水手共5万人死于这种传染病,最后逃回法国的幸存者只有3千人。

黄热病疫情帮助海地反叛力量击败法国军队,结束法国殖民统治 图源:GETTY IMAGES  

拿破仑军队镇压海地起义失败,也导致法国放弃了在北美的殖民野心。出兵海地惨败两年后,法国政府把210万平方公里的北美殖民地卖给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美国国土面积扩大了一倍,史称"路易斯安那购地案",这亦成就了美国的霸业。

到了19世纪,非洲爆发牛瘟疫情,直接导致饥荒、社会秩序崩溃、民众流离失所。这时,欧洲14国乘虚而入,在非洲大片地区建立殖民统治。1870年代,仅有10%的非洲属于欧洲殖民地,1900年却只有10%不属于欧洲殖民地,非洲的历史进程因为这场瘟疫就此改变。

欧洲14国在柏林开会协商如何瓜分非洲,图源:GETTY IMAGES  

No.03 疫与文明起落

几千年的世界文明兴衰史中,瘟疫足以毁灭一个帝国的同时,兴盛的文明也会被绞杀。

古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其文化的摇篮——雅典在哲学、艺术、建筑、诗歌、戏剧等方面成绩斐然,拥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最卓越的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但前文提到的雅典大瘟疫,使得雅典的领导者、民主代表伯利克里丧生,让实行保守贵族统治的斯巴达瓦解了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古希腊的“黄金时代”就此终结。

而前文提到的15世纪末美洲新大陆上,天花等一连串瘟疫,不仅让印第安人屈从于欧洲殖民者的统治,还几乎毁灭了美洲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三大文明。

但同时,瘟疫也在以破坏性的方式为新文明的兴起创造条件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时正是古印度麻风病猖獗之际,疾病的肆虐形成了以种姓制度、出世主义、佛教和印度教等为特征的印度文明。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历经多次大瘟疫后势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张。在安东尼瘟疫前夕,罗马帝国绝大多数人都崇拜多个神灵,认为河流、树木、田野、建筑都有各自的神灵。基督教只有4万名信徒,不超过帝国人口的0.07%。但瘟疫灾难期间,相比于异教徒逃离疫区,基督教建立社会和慈善网络,并自愿承担起照顾病人的责任,基督教徒反而拥有了更强的免疫力,存活率更高,这使得基督教成为了更具吸引力的宗教信仰体系,罗马亦成为了基督教国家。

同时,瘟疫重挫罗马,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扩张并形成近代英格兰民族大开方便之门,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得以蓬勃发展,为后续成为西方主导文明奠定了基础。罗马也无力夺回东边的那些领土,尤其是靠近阿拉伯半岛的东方领土,一定程度上,为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伊斯兰教的崛起创造了极佳的历史机遇

另外,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瘟疫爆发前,欧洲经济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但瘟疫过后,奴隶的供应量大幅减少,迫使地主不得不开始把土地分给“自由”劳动者,即在奴隶主的田地里干活的农奴,作为回报,他们可以从奴隶主那里得到军事保护和某些合法权利。美国麦卡莱斯特学院政治学教授安德鲁·莱瑟姆认为,瘟疫为封建主义埋下了种子,随后生根发芽。

而到了14世纪,一场据信源自蒙古的鼠疫——“黑死病”席卷欧洲,夺走了数千万人的生命,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在黑死病到来之前,西欧是一个人口过剩的封建社会,劳动力价格低廉,农民根本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能力。而经过黑死病的腥风血雨,大量青壮年失去性命,封建领主庄园佃农和农奴数量锐减。劳动力的短缺给了农民更多讨价还价的空间,动摇着封建佃农制的根基,刺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348年欧洲佛罗伦萨的黑死病瘟疫绘图  

劳动力供不应求,人工昂贵,农田荒废,农业生产结构开始向人力需求不高的畜牧业倾斜,但工人的相对短缺亦无法满足畜牧业产生的纺织需求,这直接推动了工具改良和技术创新,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前提。

反过来,从封建制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带着挤进社会上层的愿望走进城市,开始从事手工业和贸易活动,他们当中的成功人士变得更加富有,形成了一个新的中产阶层。新中产阶层的财富不断增加,也刺激了他们对艺术、科学、文学和哲学的投资。再加上瘟疫灾难中,很多神职人员染病死亡,教会的绝对权威被削弱,人文主义思想开始萌芽和发展,直接促成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西欧由此开始向现代社会、商业经济方向迈进,社会经济现代化、增加技术发明投资、鼓励海外扩张,在这三块基石上,西欧迅速崛起,成为世界最富强的地区


No.04 疫倒逼科技进步

瘟疫灾难使人恐惧,让人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并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每一次的瘟疫都促使医学、公关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黑死病让欧洲开始思考如何用技术来代替人力,来提高生产力。劳动力的短缺带动了农业技术和工具——铁犁、三田轮作制和施肥技术的广泛使用,催生了旨在节约时间、节省劳动力的设备,如印刷机、采矿水泵和火药武器等,都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欧洲借助天花病毒征服美洲后,解除了工业革命的土地制约和劳动力制约:广阔肥沃的美洲土地迅速成为了欧洲工业品的原料基地,棉花为欧洲的纺织工业、甘蔗为制糖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美洲原住民的大量死亡,让欧洲殖民者开始了贩卖非洲黑奴的行为,以补充廉价的劳动力,为欧洲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条件

到了今天,瘟疫这个人类的天敌仍未停止对我们的侵害,非典、H1N1、埃博拉、MERS、新冠肺炎等等仍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命与生活。尽管如今疫情后的世界格局不太可能会有根本性、颠覆性的改变,但疫情的确加剧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也加速了一些积极的趋势。

古往今来,每次疫情的爆发都伴随着国与国之间的商贸往来扩大、海路运输的发展或者战争的侵袭,而此次新冠疫情的“全球化”烙印更加的鲜明了。此次疫情在短短时间内已波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着全球70多亿人口,人类健康、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人类首次被迫主动按下全球经济运行的暂停键。

由于经济活动受抑制,冲击着生产和消费端,特别是线下服务业(商场、实体店、影院、餐饮、旅游、住宿等)、国际贸易等相关产业遭受着重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20年全球经济负增长3.3%,仅有中国仍维持正增长态势,GDP稳定在2.3%。

全球主要经济板块实际GDP年增长率  图源:博鳌亚洲论坛《疫情与变化的世界》专题研究报告  

反反复复的新冠疫情为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催生或强化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比如电商、物流、在线娱乐(短视频、游戏)、线上教育、远程办公、远程医疗等;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码、智能疫情追踪、疫情走势预测;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为移动办公、远程教育提供服务的远程沟通协作、移动办公平台及软件(云桌面、企业云盘、睿云会议、睿信IM)……

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数字化框架图,图源:睿江云战略研究  

疫情还促进了高科技驱动的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了社会、政府以及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今天,以中国如今在世界工厂的地位,更有诱因加速实现数字化。全球经济的放缓,政治、贸易摩擦不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我国企业,特别是制造生产企业,更需要用机器,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以减少劳动力的不确定性对于研发、生产、销售等的影响,实现“柔性生产”、“无接触生产”,降低运营成本;更需要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这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取代原有严重依赖纸质记录、对数据缺乏灵活应用的供应链系统,实现数据协同和管理实时性、准确性、安全性更高的供应链4.0。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以数字化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为支撑,打通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企业内部与外部、企业各个环节的链接,重构企业经营模式、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和管理数字化,即定制产出、柔性生产、智能生产、缩短渠道、柔性供应、敏捷服务、集成布局、自我迭代,以机器换人,提高生产、管理效率,降低人力、运营、出错成本,创新商业模式,并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形成新的价值增长。但目前,中国仅有部分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小部分领军传统企业能做到智能化,大部分传统企业仍处于信息化阶段,少数企业进入数字化阶段。智能化的局部应用已出现,大规模成体系地应用在传统企业的情况尚不多见,数字化转型之路在中国仍任重而道远!

数字化是在整合信息化的基础上,提升企业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从而进一步的增加企业效能。图源:睿江云战略研究院  

过去20年,国家大力推动信息化,信息化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各种应用系统(如ERP、CRM、OA、MES等系统软件),把纸质转信息,线下转线上,手工转系统,将业务中的流程和数据通过系统来处理(标准化、自动化)、优化,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数据之于信息化,只是一种副产品。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5G、AI、物联网等新型技术的发展,商业模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且又有疫情冲击等不确定因素,传统信息化手段已经难以敏捷、灵活、快速响应并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挑战。如何发掘、推出新的产品,如何提高企业盈利的能力,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如何提升客户体验,如何提升竞争实力生存下去,甚至政府如何提升治理能力、管理能力,只有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也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机遇

近两年,国家、省、市级政府均已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数字化的发展,特别是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或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相关实施方案,比如工信部印发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发文《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2020年8月);今年,佛山市政府相继印发《佛山市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若干措施》……工业、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命脉,大国竞争的重中之重,国家崛起的唯一路径,数字化转型已经被置于无比重要的地位

国家如今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企业自身更需要参与并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企业应以“云”(公有云、超融合私有云、专属云或混合云)为IT基础底座,把“数据”作为核心要素、核心资产,把生产、研发设计、销售、供应链、物流等各设备、各系统、各流程的数据打通、融合,为业务赋能,为决策提供精准洞察,实现以机器替换掉不确定因素较多的人工岗位,实现能够“快速、多样化、小规模、以销定产、周期可控”的柔性生产、“自我迭代”的智能生产,实现降本增效。

生产物资流与生产相关的数字流,结合越紧密,企业数字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实现机器换人 图源:睿江云战略研究院

针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分三步走。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路径 图源: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  

第一步为传统的、已有的信息化系统或软件,如研发环节的CAx软件、生产环节的MES系统、供应链SCM系统、销售CRM系统、物流管理WMS系统等,这些信息化系统是数据的主要来源,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第二步整合信息化系统及其数据。由于信息化的应用软件、系统来自不同厂家,使用的技术架构、部署的IT环境也不同,数据接口、数据标准、数据格式等均不相同,导致系统间的数据相互调用难度较大,容易形成信息数据的孤岛。只有把这些系统打通,把数据整合起来,才能发挥全局数据对于企业决策管理的支撑作用。

第三步从传统IT架构向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转变。在传统的IT架构下融合数据和系统,虽然在当前数据调用和应用方面较之前有不少改进,但系统间耦合度高,把各系统“绑定”为一体,导致任何系统中的模块有少许变化,都可能严重影响到其它系统的正常运行,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通常来讲,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分为四层:一是设备层/边缘层,依托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物联网等技术,采集设备、系统、产品上的数据,实现不同协议数据的汇聚;二是基础设施层(IaaS),通过网络提供数据存储备份、数据处理等“云”基础设施服务,构建数字化转型和数据融合、管理、治理的基础架构;三是平台层(PaaS),汇集并提供多方开发工具、数据分析工具、微服务组件等资源;四是应用层(SaaS),实现快速更新迭代的软件系统服务。架设在“云”上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形成顶层设计、分步实施体系,各系统高度内聚但互不影响,各模块能够快速更新迭代,帮助企业快速推进、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留给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时间窗口仅有3-6年,这也是数字化转型的黄金期。如果能够实现60%以上的人工岗位替换为机器的话,我国制造业将会迎来20年的优势期和黄金机遇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让遭受过“黑死病”袭击的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让西欧、美国、日本的工业得到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则让美国强势崛起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那么这一次,在全球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似乎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拐点,能否把握好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将会是我国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

人类面对瘟疫的脆弱性,是不可改变的!在可预见的未来,它将与人类始终同在,并一如既往,仍将是影响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后疫情时代,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数字新经济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必然会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谁能率先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必将拔得头筹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人类文明共存的可怕瘟疫,是敌人还是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