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感兴趣的信息、信息筛选、推荐算法、信息源、信息筛选、社交本质、关系链沉淀、优秀的人留存、感兴趣的人
从某种纬度上来看,社会上的人可以说是信息的集合体,是一个信息源。社交产品发展的本质是用户关系链的沉淀,而用户关系链的沉淀的本质是通过人去发现感兴趣的信息。
因工作需要,近段时间在梳理通过大数据算法推荐用户的逻辑和需求(大致思路是根据用户自身的喜好对应推荐与之相匹配的人),另外是昨天跟同事讨论女性用户增长策略的时候,聊到“关注”功能对于社交产品的重要性的话题,正好大数据推荐算法也可以应用在用户增长的策略中,于是便激发了我对互联网产品中的关注功能的一些思考。今天将围绕以下三个问题,简单聊聊如何通过产品手段提高用户获取感兴趣信息的效率。
1.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有哪些?用户为什么要获取感兴趣的信息?
2.用户获取感兴趣信息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3.如何通过产品手段帮助用户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对于社交产品来说,用户真正感兴趣的信息有哪些?用户为什么要获取感兴趣的信息?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觉得大部分人感兴趣的信息通常是跟个人相关度最高的信息,主要是两种,即专业领域(工作、学习)和生活领域相关的信息。因为任何信息获取的行为和动机,本质来说是由用户自身需求驱动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而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或愉悦感。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增长和我们的需求不断变化,很多时候我们决策将越来越复杂,因为决策的有效度是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基础上,所需要的信息会越来越多。
举个例子,一个吃饭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考虑自己口味和愿意付出的时间、经济等成本即可,很容易解决吃饭的问题。但是,如果你负责组织10个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你就不光要考虑自己的口味,自己经济能力,更多的时候要考虑至少一半的人和特殊人员的口味,经济能力等,相对于一个人来说,能够做到大家都开心,就有些难度了。因为要做到让大家都开心吃一顿饭,你需要的信息会复杂的多。有的人可能今天来大姨妈,有的人可能有忌口,可能还要提前打听哪儿的餐馆比较符合大多数人的品味等等,这些你都要提前或者当场了解清楚,才能做出大部分人相对难以的决策。
其次,对于社交产品来说,用户获取感兴趣信息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随着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出现、发展及普及,极大的降低了信息的发布、传播、获取门槛,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真正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也可以说是“信息过剩”的时代。然而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信息的丰富和信息获取门槛的降低,帮助我们有效解决了过去无比复杂的问题。比如: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情况预测、异地信息实时沟通等问题,这些在过去几乎是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解决;另一方面信息的丰富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难题,比如:面对茫茫的信息海,而我们的时间、精力、获取信息的手段又是相对有限的,那么怎么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有效信息已成为新时代大部分人的一大痛点。
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尽可能聚焦我们的注意力,优先获取对我们有用的或感兴趣的信息,换句话说就是生活和专业(工作、学习)相关的信息。通过持续获取这些信息,提高我们挖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我们的能力边界,进而持续强化和丰富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最终达到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的目的。
以产品经理为例,
专业上的信息,需要了解的信息包含宏观的国家政策、技术领域信息、经济领域信息、心理学领域信息,也包含微观上的公司/组织信息、团队信息、能够链接的相关资源信息、职业技能信息、行业信息、竞品信息、业务信息、用户信息等;
生活上的信息,需要了解的信息包含个人衣食住行住等领域信息,也包含爱人、家人、良师益友、合作伙伴等人的生活和工作、学习相关信息。
这里的信息,指的是对社会、自然界的事物特征、现象、本质及规律的描述,也就是说任何信息的核心首先是有具体意义的,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和区分、改造自然界或社会的事物,可以通过符号、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介传播。比如:“锄头,农民伯伯用于耕种的工具。”,这是一条信息,而信息中的“锄头”,严格意义来说并不算信息,因为没有任何意义。
最后,如何通过产品手段帮助用户解决用户持续获取感兴趣信息难的问题?
本质来说就是降低用户获取感兴趣的信息的门槛,或者提高获取感兴趣信息的效率。
比如:
1.微信看一看信息流,通过微信好友点击“在看(推荐)”,帮助用户发现感兴趣的内容;
2.抖音视频推荐信息流,当你停下来看一个短视频的过程中,系统会自动在该短视频下方推送同主题或相关的视频,通过算法推荐帮助用户发现感兴趣的内容;
3.网易云、腾讯视频信息流,当你停下来看一个短视频的过程中,系统会自动在该短视频下方推送同主题或相关的视频,原理同样是通过算法推荐帮助用户发现感兴趣的内容;
4.微博、知乎信息流,通过关注、分组功能,呈现自己关注好友的信息流,同样是通过关系链筛选信息,帮助用户发现感兴趣的内容。
以上几种方法,有个共同点,就是通过人或技术(推荐算法)手段,帮助我们过滤掉我们可能不感兴趣的信息,呈现我们感兴趣的信息。这里的人,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价值观趋同或生活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另一种是专业领域比我们优秀的人。
说到这里,我可以理解为什么说社交产品的本质是用户关系链的沉淀,是因为我们需要通过跟我们价值观趋同或者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或者比我们优秀的人去帮助我们筛选和提供我们需要的信息。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社交产品很难做的一个核心原因,就是很难驱动用户建立和沉淀他们的关系链,原因就像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首先,想要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留存下来,那么就需要让他们找到两种人。因为我们需要通过人去获取我们感兴趣的信息,而这里的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业领域比我们优秀的人,我们希望通过他们获取我们专业领域的信息,另一种是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比如喜欢的人,我们爱的人,价值观趋同的人等。
其次,优秀的人很难留下来,导致希望通过平台上认识优质的人,找到专业领域信息的人也不容易留下来。因为优秀的人同样需要通过这个产品(工具)达到他们愿意留在平台上并且持续提供价值的目的,而能够引起他们感兴趣的人又很少,换句话说优秀的人很难留存下来。一是因为很多普通人需要的信息他们并不需要,这就天然的形成双方信息获取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二是发现喜欢的人或者价值观趋同的事并非易事。而优秀的人无法留存下来,发现喜欢的人或者价值观趋同的事并非易事,这就导致了普通的用户也难以留存下来。
这就是为什么说,社交或社区产品用户关系链沉淀难,发展难的一个核心原因。
当然,可喜的是人的需求并非是一维的,这也是为什么还是有社交或社区产品能够发展起来的原因,比如微信、陌陌、知乎。因为优秀的人可能没有获取一些普通信息的需求,但他们可能有赚钱或虚荣心等其他需求,因为优秀的人对于大多数同领域的普通人是一个优质的信息源,如果能够通过输出用户愿意买单的信息,或者愿意点赞、关注、转发等,满足他们赚钱或虚荣心这方面的需求,他们同样还是可能会留下来的,优秀的人愿意留下来,大概率上普通人也就愿意留下来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