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5 小学数学郑彤

最后一天分享TED演讲的两位老师,她们所在学校在学共研究方面已经初见规模,也有了不少心得,我用相机记录了一些干货:

1、为了营造一个安静、安全、安心的课堂环境,可以从听、停、说三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训练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更需要从一开始对规则的强调。

2、“3+1”生成性备课

预备、共备、个备+课后会议,最后形成全过程记录单。这样的三步走备课对学共的践行一定是有效推动的举措,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多加思考,提出困惑,共同商讨,达成共识。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同时,学校数学团队的整体教研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3、“生生课堂”的诠释。“生”:学生,即每个学生,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生”:生成与生长,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生+生”的互相倾听、相互合作、同伴互助,构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共课堂,由倾听交流走向展示质疑,再到归纳提升,从而实现反思和拓展,学生的高品质学习能力在一节一节课的磨练中得以锻炼和凸显。

这次培训分会场的压轴大菜当属张宏伟老师的报告了,《“全景式数学”教育视野下主题人学习流程的再造》为我们数学教学课堂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咋一见“全景式”,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百度地图,搜索一个地点,地图上出现了是周围几公里范围内的场所,再拉开,可以看到几十公里范围,再缩小,可以看到地点的确切位置和环境。这样的体验和视野与数学教学有什么关系呢?张老师提出我们看森林里的一棵树,先看到的应该是整个森林,然后见到树林,最后才仔细观察其中的一棵。人类认识事物的顺序确实如此。那么,对于数学教学,我们也应该如此,先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思维框架和基本模型,先进行初步、整体、系统、浪漫地学习,然后再进行局部的学习和研究。实践证明,很多小例题学生完全可以自学,且势如破竹。

张老师提出:集中火力教该教的内容,集中精力教学该教的人。这不就是为学生学而教吗?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学习力不同,学习基础也不同,学习经验也不同,所以应该让不同的人上不同的课,学不同的内容,学自己该学的内容,解决自己真正该解决的问题。从张老师对自己课堂情景的描述中,我感受了大刀阔斧的变革和实践,也明白了为什么有人称他为“数学疯子”。这样的美誉是对他教学理念的褒奖,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肯定。他骨子里是一位真正的贵族,他始终站在“人”的角度,用自己的教学信仰和教学行为对数学核心素养做出了更加高远的诠释。今天的演讲对我的教学视界的拓展和理念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有信念有毅力,路阻且长行则将至。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705 小学数学郑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