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比中寻找好办法(8月20日)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退却是为了更好的进攻。”这句话与魏老师所说的“河流奔腾到大海途中遇到障碍要绕开”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这个道理在教育上也实用。

        我们要体察自己的感受,在对比中找到更好的办法。

        记得以前有学生在课堂上公开与我顶撞时,我也曾大发雷霆,非与学生争个谁是谁非不可。那时,我生气,耽误了全体学生上课时间,学生还不服气。后来,我觉得那不是处理此类事件的好办法。渐渐地,我改变策略:学生给我急,我不急,依然不动声色继续我的课堂。给学生和自己留点冷静的时间,课后,再与学生谈就能心平气和,客观解决问题了。

        对比这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就陷在了情绪里,哪能处理得当?

        还有女儿假期跑步后睡觉的事儿。开始她订点后,我叫她她不动,我就不厌其烦地叫,她生气,我也起情绪。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觉没睡好,谁心里也不好受。我反思这种结果不是我想要的,孩子既然起不来,表明没睡够。若真耽误了正事,这个后果应由她自己来承担。我之所以催促,还是自己担心有不好的结果。我这样做,反而剥夺了女儿成长的权利。后来,我又开始调整自己的方法:到点儿,只叫一次。她起来就表扬;她不起,让她睡个够,她醒来看超时了,内心有愧疚,也睡够了。这时,我什么也不说,她干起事来反而更专注,效率更高!

        两种叫孩子起来的方式,第一种没有顺性,过度担忧,双方针锋相对,怎能不起冲突?

        我们尽量不让自己多次在一个地方摔倒。当人与人相处让我们难受时,我们就得反思自己,改变策略,相信:依道而行,总会找到与之相反的好的解决办法。

      感恩魏老师大爱引领,感谢弘仁家人的真情陪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对比中寻找好办法(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