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第十一周周末总结

经过上周课程的基本介绍,这周学习了课本第一章前半部分的内容,主要就是讲信息,由生活中信息的广泛性引出各种各样信息的定义,虽说法不一,但都描述了信息的基本特点和性质,只是侧重方向不一样。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种加属差定义方式,即“被定义概念(属概念)=邻近的种+属差”,初见其实有点懵,感觉有点像生物分类里面的概念,后来看了例子,比如“人是能制造生产工具(属差)的动物(邻近的种)”,就一目了然了,我觉得这种定义方式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人根据自己了解的东西来大致推测一个未知的事物有哪些特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更容易让人接受。

信息不光指我们通常认为的数据,就连我们身边的声音、图片这样看似不好通过语言等方式描述的相对抽象的东西,也可以通过采样等数字化处理手段变成具象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传输等操作。至于视频,可以近似地理解成许多帧图片与声音的组合,但要保证视频的流畅性就要求每秒的帧数至少应达到某一临界值,而数目如此庞大的图像信息直接存储显然不太现实,书上介绍说会有特殊的压缩技术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处理。之前在数据结构课程中了解过一点数据压缩,不过只学过一点最基础的对称矩阵压缩等,而如此庞大的数据如何进行压缩存储呢?压缩后所占空间是原来的百分之多少呢?压缩对原有数据会造成什么损失吗?如何有效防止数据丢失呢?感觉这个方向蛮有意思的,课后可以找机会看书查资料多了解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后面介绍了基本的数据处理,计算机如今发展如此快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人们需要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而按我的理解,从给定输入到得到输出,这中间的计算基本可以等同于数据处理,面对数目庞大的数据,计算机也能根据指定步骤和要求很快找出问题的答案,可真是神奇!


这一周学习的内容不算复杂,更多地是激起我们的兴趣,让我们开阔视野,自己主动地去探索计算机领域的奥妙。

选择计算机,虽苦虽累,我不后悔!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第十一周周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