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村纪事/葡萄没了牙

旅葡多年的老华侨都把葡萄牙“亲切”地称为“葡村”或者“葡乡”,这并没有贬低的意思,毕竟人家也是位列世界发达国家之列的。

曾经的海上强国,欧盟的首批成员国之一,现如今已经沦落为南欧四猪的头把交椅。把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这四个国家的首位字母联在一起,恰好是英文“ PIGS”。这四头猪严重地拖了欧盟的后腿,总部每年都要拿出不少钱来补贴它们,这让带头大哥德国很是头疼,但又不能不管,关键时刻还要靠这群小弟们的支持。

里斯本作为一国之首都,给初来者的印象就像一座中国三四线的地级市,房龄在百年以上的老楼,遍布于城区的各个角落,又窄又陡的木头楼梯,那踩上去“吱嘎”作响的声音,让人有穿越回过去时的感觉。

步行街和人行道都是用不规则的或白或黑的石子铺成的,既美观又环保,还可重复利用,这种石子路遍布于城乡的每一条街道,这是葡村的一大特色。

里斯本至今还保留着好几路有轨电车,象蜗牛一般的运行速度却很受各国游客的青睐,五欧元的票价能够让你游遍整个老城区,手摇的老式铃铛在每个站点准时响起,清脆悦耳的铃铛声使人如梦如幻,恍若置身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上海。经常能看到放学的玩皮孩子们双手扒住车窗吊在车外,引得开车的老司机呜里哇啦一顿臭骂,孩子们却毫不理会,蹭到下一站,跳下车嘻嘻哈哈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曾经在里斯本工作过一段时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葡村的公交车司机,他们的驾驶技术堪称业界一流,巴士可以在老城区狭窄的胡同里风驰电掣,驾驶员们常常还要执行超过九十度大拐弯这样的高难度操作。

老城区的街道有的地段不仅窄,而且上下坡很多,两边除了偪仄的人行道外,还停满了各家的私家车,中间的路面刚刚好能装下公交车的宽度,所以称之为胡同一点也不冤枉。初坐这个路段的车时,我常常为司机担心,怕他们一不小心刮蹭到两边的车子,后来证明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可能是以前市政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规化或者其它原因吧,老城区的断头路特别多,这很考验驾驶员的技术,亲眼目睹他们拐这种弯时一套行云流水的娴熟操作,常常让我暗竖大拇指。

葡村由于地广人稀,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没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以五六层的洋房居多。在城市的郊区还有很多私人花园别墅,这种房子往往建在半山腰上,占地面积很大,里面有很大的游泳池和大片大片的草坪。

从里斯本坐大巴往南或往北,高速路的两边,有大片大片的葡萄园或桔子园,要不就是半山坡上成片的牧草地,一群一群的牛或羊在悠闲地吃草。在城镇的外围还有大片面积的荒草地,没人耕种。

若论硬件设施,中国的北上广深,甚至一些强二线城市,随便拿出那一个城市,都能甩出他们几条街。

葡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慢”。不管是工作效率还是生活节奏,能用一天干完的活,他们绝对必须会给你干上一个礼拜,大概“磨洋工”就是这么来的吧。

以前工作单位的一个同事,有天半夜肚子痛,叫来救护车拉到医院,在医院走廊的排椅上躺了大半夜也没看上病,后来感觉好点了自己又走了回来,这事成了我们日后打趣他的笑料。

曾经听说过一个病人提前预约了医院看病,直到人去世之后,家人才接到医院的预约电话。

葡村的酒吧特别多,稍微大一点的城市甚至会有酒吧一条街,一天到晚都会看到络绎不绝的人们坐在那里悠闲地喝酒聊天,笑谈国际风云,闲看花开花落,葡村人这种没有内卷,躺平摆烂的生活,让我很是羡慕嫉妒。

北边的战事丝毫没有影响到这里的岁月静好,白天海滩上的蓝天白云比基尼,晚上酒吧里的灯红酒绿,似乎隔开了远方的硝烟弥漫。

十五十六世纪的海上霸主,曾经想和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另一颗牙瓜分世界的海上马车夫,往日的辉煌不再,就象一个耄耋老人一样,牙齿已经掉光了,没有了杀气,多了一些平和,似乎也刷不到啥存在感了。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他们的海盗祖先若泉下有知,看到现在这群不屑子孙的懒散样子,不知会作何感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葡村纪事/葡萄没了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