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灥:水木年华,碧水蓝天

淇有其木,望其南 水。

淇有微林,念其南 泉。

淇有茂森,思其南灥(xun)。

假以茂森,托其精灵。

沐我天光,载物载華。

森灥是仿照诗经的格式的一首临摹,描述了:”木“与“水”在南北地域差异下的独白,通过若隐若现的比拟修辞将两种毫无关联的植物与能源写活,如与人一样赋予了他们情感。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沿用诗经当中经典的叠词手法,通过其细小字词的微妙变化,凸显出“木”与“水”的变化。表达了“木”与“水”从未知、相识、相知、最后互为辅助,肝胆相照一起共创一片绿水青山的美好夙愿。

诗经当中的大多数作品以物入手,以情赋能,物与情相融相合阐述出人的情感来。如同蒲松龄的《聊斋》一样,借鬼借妖讽刺时政或现实生活。虽说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都是写生活、观社会,但还是异大于同。先抛开时间上的跨度,但就题材写作形式就不一样。《诗经》首先是以诗的形式来写,《聊斋》则是以文而呈现;其次诗经孔子曾高度评价:“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思无邪它描述的生活是一种真情、是一种实意、是一种不加修饰的客观事实,而且其内涵、其观点如同红楼一般,深如大海、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共鸣,有一种“诗无永诂”的感觉,这种感觉即便是红楼也略逊一筹。《聊斋》则是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是强烈的谴责、诉斥,而且还是遮遮掩掩的借鬼借妖,没有《诗经》那种真情流露和若即若离的朦胧感。

“诗无永诂”诗经就是这样的,看似抒情实则另有所指。本诗虽是仿写,而且本人也不是专业的诗人,但经过反复阅读经典、了解其写作手法,在本诗当中也稍稍体现了“诗无永诂”的多元主旨。

本诗第一句以一个“望”字开头,写出了木的成长、发展是需要水的滋养、水的辅助,在这个时候是独木,所以木野心不大,要的也许是一滴水、也许是两滴.......。到第二句的时候在水的滋润呵护下当年那个独木略有成就,成了一片微林,那一滴两滴的水已经满足不了它了,它需要的是一汪清泉.........。第三句将木的需求体现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候它已经从独木、微林发展壮大到森林了,它的需要也更大了,它要的是灥(xun).从灥这个字的形状我们就可以看出,是比泉更大的能量来资助、帮扶它。

至此,我们一直看的是木的无所不尽的强盗式索求,好似《氓》当中被负心男所骗的怨妇一样。然,四五句作者笔锋一转立刻以水的观点道出水的想法,告诉读者木不是一味满足私欲,不顾同伴的人。水也不是“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水,实质他们更像是“战略合作伙伴,在做1+1不等于2的事”。

本篇诗借木的所求水的应允,通过木借水的滋养由独木到茂森,水借木的呵护由滴水变成大灥的一个故事,全诗借鉴诗经当中的叠词、以物托情的手法,将两者本没有关系的物质联系起来,并建立起一种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亲密关系。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喜山慕水、心向碧水蓝天的美好夙愿。

你可能感兴趣的:(森灥:水木年华,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