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小A生存守则-《设计心理学-未来设计》读后感

小A的独白

我是小A。

在原始社会,我是一个大木棍,人类去打猎的时候带上了我,用我打野兽,而不是直接近距离和野兽厮杀,有了我,人类和野兽搏击的胜算高了很多。

到了农耕时代,我是一个耕田的犁,每日劳作于田间,为人类种植农作物之前松土,有了我,人类可以转手把消耗体力的事情交给牛大哥来做。

到了机械化时代,我是一个蒸汽机,推动车轮的自动行走,载着人类去旅行,有了我,人类长途运输,不再跑死很多匹马。

到了电力时代,我是一部电话,让在美国和欧洲的两个人,只要1分钟就可以对话沟通,有了我,人类秒来电。

到了计算机时代,我化身成了机器人,我在家里的时候,帮人类打扫卫生,煮饭,洗碗洗衣服,给人们唱歌,讲故事,哄小宝宝入睡。我出去的时候,帮人类开车,为人类挑选最优的行车路线,提前预知危险,做人类最贴身的管家。有了我,人类解放双手,把大量需要复杂逻辑处理,超大规模计算的事情,交给了我,并让我在他们的人生大事中,如娱乐,医疗,教育等给予他们建议和指导。他们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做依靠他们优势所在的创造力、想象力、同理心所能做到的更有价值的事。

无论过去、现在、未来的产品,都因人类的需求而设计,所以,设计始终以人为本,思考人,理解人,与人形成良好的沟通,才能和人互利共生。

人类在想些什么

人类是一个很奇怪的物种,他们天生携带了“喜”、“怒”、“哀”、“乐”的基因,我很好奇他们都在想些什么,而我,又要怎么和人类建立良好的沟通。诺曼先生告诉我,你需要做到以下6点:

1. 简化事情

人类不喜欢聆听,也没办法一下子处理很复杂的事情。所以如果你和他们说话,信息要尽可能简短。

2. 提供人类一个概念模式

人类会依据以往的经验形成条件反射。作为机器人,想要给人类表达同样的结果,最好每次都能有统一的表达,这就是概念模式。例如如果车速太快,或判断有危险的时候,汽车可以加大噪音,或让企业的震动更加强烈。例如水壶煮水沸腾的时候

3.提供理由

人类开车开的又快又危险,如果汽车直接告诉人类,你开的太快了,那人类也许无动于衷,因为他可能对自己的开车技术自信满满,超过了对汽车的信任。所以,汽车可以提供一个理由,也就是前面说的概念模式,在车速度太快,或判断有危险的时候,使出一些“小技巧”:如加大汽车的噪音,让汽车的震动更加强烈,让人们形成“系统有问题”的概念模式,然后把车慢下来。

再举一个汽车的例子。在路面光滑的时候,车辆要减速,但是直接告诉人类,人类可能无动于衷,因为他们感知不到。所以我们让车子假装在路面上打滑漂移,人们就会央求快点停下,这比直接用语言告诉人类有效多了。

4. 让人类以为他们在控制

当我们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式,以及一个好的反馈,人们会以为一切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中,而事实上并不一定如此。但是无论如何,使用这种方式很有效果,人们喜欢控制,你可试着提供行人控制红绿灯的假按钮,在电梯里装假的“关门”按钮,即使是没有接到电线,但是人们依然为能“控制”而感到满足。

5. 持续反复确认

反复确认是人类的特殊需求,可以让人宽心,你不需要提供太多的信息,只要做反馈,安慰人类的情绪就可以了。如“是的,我听到了”、“是的,我正在努力”等等。另外,提供反馈,也要有技巧,要尊重人类的智慧,不能喋喋不休,这会令人类讨厌;也不要用一些哔哔声,或不停闪光,因为人类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声音和光线的意义,建议提供给他们自然的反应。

6. 假装人类没有错

人类不喜欢你直接说他们错了,因为他们天生对自己比较自信,如果直接说他们错了的话,他们不会马上思考自己有没有错误。你要做的是,不要用“错误”形容他们的行为,你可以假设错误由一个简单的误会引起的。正如上面汽车开的太快太危险的时候,语言告诉人类,人类可能无动于衷。但是如果你让人们感知到系统有错误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减慢他们开车的速度。

机器设计的6项法则

所以,基于对人类的理解,我们一一对应过来,进行机器的设计,需要遵守以下6个法则:

1. 提供丰富、有内涵和自然的信号

2. 具有可预测性

3. 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式

4. 让输出易于理解

5. 让使用者持续知悉状况,当不引起反感

6. 利用自然映射,是互动清楚有效。

我们把机器假设为一个社会的成员,和人类有统一的目标去完成一件事,那么他和人类就是合作者的关系,需要充分的沟通,解释,互相理解,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当人类的沟通能力永远被定格在一个区间的时候,唯一能提交沟通效率的,就是加强机器对人类的理解,以及与人类的沟通能力,而上面的几项原则,都是从这个角度进行抽象和总结的。

如何才能和人类产生自然的互动

我们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给人类,但是人类是否使用我的服务的前提是,人类是否可以感知到我服务的存在。一个好的信号系统,能让人类通过视听嗅味触充分地触及得到,并理解和认知。

例如,会发出“哨声”的水壶,就是自然,信息丰富的好例子。给水壶加上鸣笛,就可以提示水已经沸腾,不需要通过人造的电子声音发出信号。只要围起壶嘴,留下小小的空间让蒸气通过,就可以产生自然的噪音。刚开始是缓慢的,后面声音持续增强。使用者一般使用一两次就知道怎么用了。在这个设计里,只是通过简单的办法,就产生了简单,自然,并让人类充分理解的声音。在其他的设计中,我们也可以以之为典范,尽量寻求一些自然产生的信息作为状态提示,也许只震动,也许是声音,也许是光线的变化等等。

有时候,一定的噪音,有利于人们更好的感知。例如,如果一辆汽车隔音效果太好,那司机可能感知不到外面其他汽车在鸣笛,抑或是,汽车外面发出了巨大的响声,是因为汽车某个部件出了故障引起的,但是司机听不到,感觉一切如常,这个时候,这辆车,就很有可能遇到一些“未知的危险”,比其他的隔音效果不好的汽车更容易发生事故。

想要与人类更好地互动,就要用人类能理解的方式,和人类“沟通互动”,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人机共生,完成人类的需求。

未来设计的构想

未来,机器人会渗透到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设计。例如家居场景,车载场景,学校场景,医疗场景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机器设计,都给我们只提供美好的一面,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麻烦。例如,机器人某天早上定时8点叫我起床,但是却把我家里其他的人吵醒了,其他人并不需要8点起床,这就会在给我便利的同时,为其他人带来困扰。另外一个例子,吉姆在自动驾驶的车上,车子判断前面没有车子,所以进行加速,但是车子没有判断到前面是出口匝道,需要慢速行驶,幸好他比较警觉,及时地踩住了刹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面临一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新一代机器,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替代人类,使我们的生活更高效,更有趣,更安全。然而,它们也可能妨碍我们,使我们感到挫折,甚至增加危险。所以,在未来,我们更希望能拥有互动性更强,更能以人为本,并为人类提供能力增强的机器。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人小A生存守则-《设计心理学-未来设计》读后感)